8. 把握项目进度,还需关键链法!

8. 把握项目进度,还需关键链法!

00:00
13:13


※ 温馨提示:

关注【轻学堂】公众号

获取更多课程资料

-------------------------------

-------------------------------

回复项目管理7”,立刻获取本课时高清思维导图


大家好,我是忻宏伟,欢迎来到我和喜马拉雅轻学堂联合制作的《项目经理实战手册》。


读大学的时候,机械制图这门课比较难,有一次老师布置一个大作业,老师说:“给你们一个礼拜时间完成。”同学们马上说:“这个作业太难了,老师给我们两个礼拜的时间吧。”看着同学们哀求的眼神,老师答应了,同学们如释重负地嘘了口气。当老师多给了一周的宽限,结果如何呢?很多同学第一周并没有做,到了第二周的周一才开始做,还有不少同学到第二周的周三开始狂做,周五的最后一刻把作业交了。这样看起来,其实一周已经足够做作业了。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寒暑假作业上,太多的学生总是在寒暑假的最后几天突击作业,交差了事,以上现象叫“学生综合症”。


“学生综合症”在项目上表现为,项目成员在估算一个任务的时候,总是争取更多的安全时间,一旦有了安全时间,他们不会立即开始自己的工作,而是等到临近截止时才开始拼命工作,而在最后几天中,一旦有突发事件需要项目成员处理,就来不及处理手头已有的工作了,要么匆匆完成,影响了质量,要么导致项目延期。


时间就是金钱,在很多项目中,客户往往定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完成时间,需要我们遵守,面对这个进度难题,我们该怎么办?时间从哪里来?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挤掉项目成员的“安全时间”,运用关键链法来编排项目进度。需要事先说明的是,这节课的分步骤计算较多,各位听友可以配合文本一起查看学习,思路更清晰。


关键链法是通过识别系统瓶颈资源,缩减项目各工序中的安全时间,同时建立缓冲监控机制,进而保证项目按时完工的方法。如何应用关键链法呢?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画出手头项目的进度网路图。


所谓进度网络图,是表示项目进度活动之间逻辑关系的图形。通常以节点表示活动,用逻辑关系连接活动,显示活动的实施顺序。我举个例子:假设一个项目由ABCDE这五个活动组成。这五个活动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开始A活动,A活动完成后,同时开展B、C两项活动;C活动完成后,开始D活动;B、D活动都完成后,开始E活动,E活动结束后,整个项目结束。


接着,我假设ABCDE五个活动的持续时间分别为 :A活动2天,B活动16天,C活动8天,D活动4天,E活动8天。我们可以按照以上逻辑顺序和每个活动的持续时间,把项目进度网络图画出来,大家查看文本会更加清楚。




第二步:找出项目进度网络图的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是一个项目中时间最长的活动顺序。所以,此项目的关键路径为A-B-E,总耗时26天,大家可以用红色把关键路径标示出来。




第三步:削减项目中各活动的安全时间。


比较简便的做法是把项目各活动的持续时间缩减一半。所以缩减后,A活动为1天,B活动为8天,C活动为4天,D活动为2天,E活动4天。


第四步:寻找系统中的约束资源,根据约束资源调整进度网络图,确定关键链。


在这个项目中,假设活动B和活动D都需要一个技术人员来做,而且一次只能做一个任务,所以活动B和活动D存在资源冲突。因此,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项目的关键链为A-B-D-E。




第五步:为项目设置缓冲区。


在关键链法中,因为我们将项目的所有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每个活动没有必要设置安全时间来保证它的按时完成,只要采用全局的时间来保证整个项目的按时完成即可。


由此,我们可以设置两种缓冲区,第一种叫项目缓冲区,它设置在关键链的末端,用来保证整个项目按时完成;第二种叫接驳缓冲,设置在关键链和非关键链的接口处,用来保证非关键链按时完成,从而不影响关键链的进度。


在刚才的例子中,ABDE是关键链上的活动,所以在关键链的末端设置项目缓冲;活动C是非关键链上的活动,所以在C和D的接口处设置接驳缓冲。


可以运用粘贴法或者根方差法计算缓冲区的长度。我以运用粘贴法举例:项目缓冲时间为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被缩减的时间总和的一半,接驳缓冲的时间是非关键链上的活动被缩减的时间总和的一半。项目缓冲期为关键链上的活动A、B、D、E的总和15天,缩短到一半也就是7.5天;接驳缓冲期为非关键链上的活动C的时间4天,缩减到一半也就是2天。文本里有具体的示意图,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在这个案例中,原本项目需要26天才能完成,通过关键链法的编排,项目变成22天半就可以完成。




第六步:监控缓冲区。


缓冲监控是监控缓冲区时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消耗量,从而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项目按期完工。我们可以将项目缓冲和接驳缓冲分为三个部分来做监控,用颜色来区分,分别是红黄绿区。


绿色区意味着缓冲消耗量低于总缓冲时间的三分之一,你只要对在绿色区间内的活动保持适度的关注即可,不用着急去采取措施;黄色区域是缓冲消耗量占总缓冲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在这个区域里,项目管理者要分析原因,密切监控项目的进度;红色区表示缓冲消耗量超过总缓冲时间的三分之二,一旦进入红色区域,管理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追赶进度,以免造成项目的延迟。


说完了关键链法的使用方法,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还需要根据项目任务的情况,对关键链法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根据我的经验,有以下三点建议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一点,在项目中,对于需求明确、自我管控度高的任务,比如在软件行业中设计和编码的工作,我们可以把活动时间减半;对于需求不太明确、要和人多沟通的任务,相对不可控,我们一般不会缩减任务时间。这两种不同的做法,避免了一刀切。


例如,有一个软件项目的进度计划是这样的,先开始A活动需求任务,需要10天时间,需求完成后,接下来B活动系统前端设计和C活动后端设计可以同时做,分别需要4天和6天,做完设计后,进入编码阶段,D活动前端编码和E活动后端编码可以同时做,分别需要8天和12天,做完编码后,进入F活动系统测试,需要20天时间,最后G活动上线需要2天时间,项目到此结束。按照关键路径,原来完成这个项目共需要50天。大家可以查看文本中的配图整理项目思路。




现在我们用关键链法重新编排项目进度。在这个项目中,由于需求任务需要和人多沟通,相对不可控,所以还是保留10天的时间。其他活动时间减半。前端设计和后端设计从逻辑上可以并行做,但只有一个设计人员,所以有资源约束。 通过关键链法重新编排,仍然使用粘贴法计算缓冲时间,得到项目缓冲为11天,接驳缓冲为2 天,从原来需要50天的工期缩减为 43天,提前了7天。




说完了第一点建议,我给大家的第二点建议就是,在利用关键链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一张一弛”。比如在上面的项目中,由于编码时间缩减了一半,开发人员每天都得在高度集中、全神贯注的情况下全力以赴,有时为了赶进度,可能需要加班来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向团队说明任务的重要性,取得支持,并以调休或奖励的形式做补偿。


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团队长期在高度紧张下,不利于员工的工作状态,所以我们提倡在关键任务、关键时间节点坚决“狼性”,在其他时间保持正常状态,给予换休和奖励。


我的最后一点建议是,在项目中要促成预见性控制。在项目中,要善于预见问题的发生。由于活动之间存在关联,某一问题的发生,如果不及时解决,在控制中的纠偏活动本身也会耗费时间和成本。在关键链法中,由于采取了较为激进的进度计划,更需要项目管理者仔细预测可能的风险,做好风险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尽早解决问题,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我讲了关键链法,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进度管理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关键链法倡导整体化、系统化地进行项目管理,综合考虑资源约束、人的行为因素,防止学生综合症。


其次,我们可以用六个步骤来进行关键链管理,分别是:画进度网络图、找到关键路径、削减各活动的安全时间、审查资源约束并确定关键链、设置缓冲区和对缓冲区进行监控。


最后,各位项目经理们要注意,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一张一弛”,来保持团队高昂的战斗力。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