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人民公敌》:王宁丨人性与金钱冲突之下,一代反叛者们的共同声音

易卜生《人民公敌》:王宁丨人性与金钱冲突之下,一代反叛者们的共同声音

00:00
21:0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宁。


上一讲,我们讲了易卜生反映家庭悲剧的代表作品《玩偶之家》。这一讲里,我将要和你分享他另一部极具现实性的作品《人民公敌》。这部五幕喜剧写于1882年,如今,一百年过去了,仍然是世界各大剧团常演不衰的经典,在一代一代的观众中激发共鸣,引起争议。



《人民公敌》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在当时,易卜生创作它的原因又是什么?

为什么到今天,由这部作品改编的戏剧依然有那么多人观看?

它到底有什么魔力会影响到今天呢?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人民公敌》的世界,为你一一破解这些问题。


这部剧作的名字为什么要叫人民公敌


其实这个名字绝非偶然,这部作品的问世,和易卜生之前写的两部作品密切相关,一部是我们上一讲讲到的《玩偶之家》,一部是1882年出版的《群鬼》。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在上一讲里,我们说过,《玩偶之家》实际上是提倡妇女解放,希望妇女不要做旧礼教和男权的牺牲品。现在看来这绝对是正确的主张,但你也知道,这肯定会激怒当时上流社会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而《群鬼》里公开提及淫乱、梅毒等话题,更是被当时的公众视为是猥亵和可耻的,一经出版便遭遇了强烈的指责。所以当这两部提倡女性解放的剧作上演后,易卜生受到了保守评论家的攻击,甚至有人公开咒骂他是人民公敌


但易卜生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前面也说过他的个性非常强,当别人称他为人民公敌时,他干脆回应道,好吧,你说我是人民公敌,那我就是人民公敌。


他不但反唇相讥,还带点儿报复心,用《人民公敌》这出戏来反击。也就是说,前两部剧作出版和演出所引起的风波,直接导致易卜生写了这部作品。他写《人民公敌》的一个动机就是来抨击对他的《群鬼》和《玩偶之家》做出批评的那些不友好的批评家。


当然,易卜生写这部剧的动机也并非全然如此,实际上,他早就有了写类似作品的计划。早在这部剧作出版的十年前,易卜生就已经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流露出之后《人民公敌》中一段最有名的台词,这个台词就是“少数人总是正确的,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往往就是最孤立的人”,你有没有觉得这句话很熟悉?


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大多数人对一个事件的真相并不能洞察时,只有少数有着深邃思想和洞察力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谛。易卜生就把自己比作是这样一类掌握了真理的少数人,他的自傲由此可见一斑。



人艺版《人民公敌》丨林兆华、韩清执导,胡军、龚丽君等主演。


那么,《人民公敌》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实际上,这部五幕喜剧的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斯托克芒医生在一座海滨浴场工作。他经过仔细考察和多方调研后发现,他所工作的这座浴场面临着被污染的危险——在浴场周围有一些制革厂和印刷所,这些工厂排出的毒气等污染物直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


于是,出于职业道德和自身的良知,斯多克芒医生向他的哥哥——市长彼得递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关闭浴场,或至少要对这座浴场进行整顿和改建。但是彼得出于个人的私利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千方百计阻挠斯多克芒将报告发表于激进的报纸——《人民先锋报》。


尽管报纸的一些编辑一开始鼓励斯多克芒发表这篇报告,但之后由于市长的干预,这些人纷纷倒戈。斯多克芒试图通过公众聚会和辩论来改变市民们的想法,但政府告诉市民斯多克芒提出的是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馊主意,如果让他的建议得逞,很多人就会为此失去经济来源和影响正常的生活。


于是,他被市民们奚落和指责,甚至被人斥责为疯子,最后竟被宣布为人民公敌。他的家庭也受到了牵连——最后,他回到家,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也被人打破了。他除了自己的家人外,确实成了孤家寡人。


听到这儿,你可能要说了,这明显是个悲剧,为什么一开始又说这是部五幕喜剧呢?


当然,表面上看,斯多克芒医生陷入了全然孤立的境地。但正如他本人在剧末所指出的“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就是最孤独的人”这句话所说,既然他本人就属于这样的少数人,那么他也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斯多克芒被宣布为人民公敌之后,他居然会哈哈大笑。“人民公敌”反而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这是易卜生运用反讽的手法把所谓的“人民公敌”塑造成了一位正面的英雄。


除此之外,剧中斯多克芒对社会的讽刺和批判等,也使得这部剧带有了某种喜剧的色彩。我这里分享一段该剧结尾斯多克芒和家人的一段对话,使你有一种如临其境之感:


摩 邓:我们长大了,做了自由高尚的人,应该做什么事?

斯多克芒医生:孩子们,到那时候你们把国内的狼都轰出去,轰到西方远处去!


(艾立夫听了半信半疑。摩邓听了欢呼跳跃。)


斯多克芒太太:汤莫斯,只要狼不把你轰出去就好了。

斯多克芒医生:凯德林,难道你疯了?把我轰出去!现在我是本城最有力量的人啦!

......

斯多克芒医生:我发现了一件大事…我发现的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


你看,这些台词及动作设计,在舞台上展示出来,明显就是一出喜剧。然而,在语言和行动的喜剧表现中,悲剧的意味也显而易见。


其实,全剧讨巧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易卜生塑造的人设让人觉得记忆深刻。人设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是一个人的外在和内在,而《人民公敌》的主角斯多克芒医生,讨巧的是他的个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斯多克芒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作者易卜生的化身。易卜生具有鲜明的爱憎分明的个性,特立独行,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为什么他能超越时代、预示未来。斯多克芒医生也是如此,在易卜生刻画和塑造的这个人物身上有着作家自己的影子。


那么,斯多克芒医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总结起来,我觉得可以说他是一个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道德良知的正面形象。


一方面,他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当大多数人都在沉迷于如何去挣钱、如何去谋取私利的时候,斯多克芒则看到了人们的健康是最重要的,看到了环境污染的危险,甚至看到了更为遥远的未来,这是他和作者易卜生同样超前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敬重的地方,这样一个医生也恰恰是我们今天的时代所缺乏和需要的,


另一方面,斯多克芒特立独行,具有鲜明的个性。就这个特点来说,一旦认定自己正确,斯多克芒是不会回头的,甚至遭到威胁也不为所动。


其实,斯多克芒医生是海滨浴场的受益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来到这里工作之前,他是个自由职业者,收入很不稳定。但既然被污染的浴场对人民有害,出于道德良知,他还是不顾自身的经济利益,并努力劝说其他人也从长远考虑。他这种鲜明的个性和执拗的性格也导致了他在剧中被认定为人民公敌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结局。


在剧中,这样一种个性让斯多克芒医生和他的哥哥——市长彼得发生了冲突。他们虽是兄弟,追求却完全不同。剧中的种种矛盾背后其实是斯多克芒和彼得所代表的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是哪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呢?我把它归结为——人文关怀和追逐财富之间的对立。


斯多克芒是一位医生,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如何使人民不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受到有毒气体的侵蚀,这是一个医生所应具备的人文关怀起码的道德底线。而他的哥哥彼得作为一位市长,一个政府官员,他首先关心的是如何在自己的任期内干出一番业绩,简而言之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追逐财富和名利。


如何干出业绩、积累财富呢?一个重要的摇钱树就是这座海滨浴场。确实,这个海滨浴场对发展当地的经济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彼得提出斯多克芒的报告有可能损害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时候,原先支持斯多克芒的人一下子就改变了主张。他们认为斯多克芒的做法有损当地的经济和生产,甚至有害于他们的生活。


但斯多克芒的初衷并非是要损害当地的经济和发展,他是要提出一个更好的愿景,在发展生产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环境。这也是我们当今十分关注的问题,经济建设确实要大力推进,同时人民的收入也必须要有所保障,但如果以环境的污染作为代价,我想,若干年之后,会发现这是得不偿失的。


现在再回到作品本身,事实上,不只是市长彼得在追逐财富,剧中的民众也是如此。当斯多克芒坚持要向民众讲述他的发现,希望在公众聚会上对他们进行启蒙时,尤其使他感到悲哀的是,他周边的民众首先关注的并不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环境,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发展经济,过上更好的日子。也正是因为斯多克芒的主张妨碍了这一点,人们才会愤怒地指责斯多克芒是人民公敌


所以,事实上是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引发了戏剧中的种种冲突,并将这些冲突引入高潮。


剧内价值观的不同引发了激烈的对立和冲突,那剧外呢?


很遗憾,易卜生的这部剧依然遭遇了和《玩偶之家》《群鬼》一样的命运。这部剧出版和上演后,遭到了当时评论界的猛烈抨击,有人甚至称易卜生就是和主人公斯多克芒医生一样的“人民公敌”。


受到潮水般批评的冲击,失落而愤怒的易卜生毅然决定离开自己的祖国,在欧洲其他国家自我放逐。但易卜生毕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很善于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他仍然坚持创作,写出了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例如至今仍被国际易卜生学界认为是他的最优秀剧作的《野鸭》,具有象征意味和后现代特征的《建筑大师》,受到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青睐的《罗斯莫庄》,以及《咱们死人醒来时》等具有先锋派的实验意义的剧作。


这些后期的剧作标志着易卜生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转向,同时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位跨越时代的戏剧艺术大师的地位。


易卜生笔下的人物,往往是以失意收场。好在,和他笔下的主人公相比,易卜生要更加幸运——晚年的易卜生终于被他的祖国接纳了,他在年迈之际荣归故里,回到了挪威,被祖国奉为当代最伟大的作家


这也就是我对易卜生推崇备至的原因了,伟大的作家总是超前的。当一种新的思想、新的观念被提出来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能马上理解。所以,提出这一观念的人往往会被认为是疯子,是不合时宜的人,甚至是精神病狂。


即使他当初不被认可,最终也必然会获得自己当之无愧的荣誉。就像《人民公敌》的主角斯多克芒医生也是如此,虽然他最终没有占上风,但也只是陷入暂时的低潮,你看他的思想不就在我们今天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与接受了吗。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


为什么《人民公敌》直到如今能被我们所接受并欣赏?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该剧探讨了一百多年前挪威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今天的我们观看这部戏时一下子就想到我们现在也面临的这一社会问题。


在一部题为《<人民公敌>事件》的中国话剧中,一群大学生放假回到家乡,眼看着流经自己所生长的地方的淮河受到严重的污染,于是他们决定通过排演易卜生的《人民公敌》来警醒人们:我们的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污染。在这里,易卜生的这部戏剧被当作批评当代环境污染的有力武器。


《人民公敌》在中国的上演也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改编本。除了上面我提到的<人民公敌>事件》之外,我推荐吴晓江执导的版本,这也是我本人最喜爱的一个版本,并且为之在国际学界做过推广。


吴晓江执导的《人民公敌》做了不少中国式的修改:比如人物的名字,都用了带有象征意义的中文代替。比如每个人物的衣服,用穿不同时代的衣服来代表人物的立场和性格;再比如,里面还加了一些中国人才会做的运动:喝酒时的划拳和锻炼身体用的太极拳。不再是原汁原味,而是基于中国艺术家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改编了易卜生的剧作。改编得更为真实,反映了现在资源枯竭、人为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等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虽然对原作进行了种种变形,但是还是把握住了原作的精神实质,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易卜生和他的创作。


好了,这一讲我们谈到了《人民公敌》这部剧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介绍了里面的情节和人物,探讨了人物背后人文关怀和追逐财富这两种价值观的对立,也对它在中国的戏剧改编版本做了推荐。


如果你有的时间话,建议你走进剧院看一看这部戏剧作品不同版本的演绎。你也不妨找原作来读一读,这也是我选择讲解这部作品的初衷。


下一讲,我们将会以《培尔·金特》为个案,一起去探讨易卜生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世界视野和全球人文关怀。


我是王宁,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nyhow2002

    以不能污染环境为由,拒绝发展经济是短视的行为。环境总是要被污染的,要不然我们干脆生活在原始社会好了。所以考虑的应是如何在两者间找到平衡。你不发展经济,不代表后人能继续忍受贫困。届时只能导致环境还是破坏了,而经济发展也滞后了。更何况不发展经济就会带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更惨的是别人占领你生存空间之后,还是会破坏环境,届时你已经1点发言权都没有了。

  • 蒙纳莎

    楼上讲得很有道理,考虑问题很现实,也很全面! 听了王宁教授的介绍和讲解,深为易卜生这位文学大师所折服!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当大多数人的目光还局限在眼前的生存和如何发展经济上时,作家就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可真是太厉害了!要知道,现代人是品尝了环境恶化的苦果后才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而大师在这之前就已经预见了,这是多大的差距啊! 看来凡人和大师的区别正在于: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是凡人;能想到和看到凡人当下没有想到和看到,但某一天终将会想到和看到的,才是大师!他们居高望远,目光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人的视野,也另百年之外的后人敬佩不已! 王宁教授的讲解非常精彩👍!

  • 匪首从良

    对易卜生了解甚少,谢谢老师指导

  • 浪子万古凌霄

    听这个讲座的人似乎不多啊

  • 小修读书

    谢谢老师,文学作品比人生更真实!

  • 尤利西斯的似水年华

    大师也有惯性思维,也难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13761319bqo

    謝謝。

  • 默默的羽毛

    亨利克.易普生 挪威 戏剧家

  • J之大盗

    敬佩这位伟大的作家历经磨难不忘初衷,写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内心好强大

  • 静之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