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虚怀若谷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尊重各地的主流文化,保持谦虚而又有原则的心态去适应各种文化,是中国人适应世界的方法。除此之外,虚怀若谷还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真正的虚怀若谷,叫做内方外圆。其实真正懂得中国学问的人就知道,方就是圆,圆就是方。
像这种话讲给外国人听,他会气死的:你们中国人糊涂,怎么方就是圆,圆就是方呢?方就是方,圆就是圆!
大家都读过《道德经》,也都认为很了不起。
实际上《道德经》里,老子讲得很清楚了:一个小桌子,近看四个角,一清二楚,于是就认为它是方的;如果我们靠近桌子一角,眼睛跟桌面齐平,从这个水平角度再去看,会发现其他三个角都看不见了,最后只看到一个角。
再抬高,抬高到屋顶上,就会发现桌面向四方八面延伸,一个角都没有了。
可见,小方四个隅,隅就是角;中方一个隅;大方什么角都看不到。所以老子说,大方无隅,一个角都没有就是圆了。
所以中国人说做人要大方一点,就是要圆通一点,大方与圆通是一样的。
大方就是圆,小圆就是方,这表示中国人的很多东西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灵活的,都是会变化的,不像西方人那样把学问做死了。
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君子的,样样好就是什么都不好,那是很令人家讨厌的。
一个人有原则,就立刻表现出来,那就是锋芒毕露,这种人也是非常令人家讨厌的:
你有原则,我没有原则?我就跟你对着干!那都是自己制造的问题而招惹的麻烦。
中国人把圆放在外面,把方放在里面,这又是天人合一的运用。做人,方方正正是里面,外面不能方方正正。
桌子的角,不是碰到人,就是被人碰坏。凡是有棱有角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不好。
家里如果有小孩,最好做圆角的桌子,要是买的是方桌子,我们都会用布把角包起来,这就表示你是爱护小孩的。
否则,只是嘴上说着“不要碰到啊,不要碰到”,小孩还是会碰到。这就是把小孩当大人看了,有什么爱心呢?
从这些细微小节,你可以知道同一种现象,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会有不同的感受。你用负面的眼光去看待,会觉得一切都在竞争。
可实际上,彼此竞争的表象下,大家都是互相帮忙的。所以中国人常常讲“谢谢帮忙”,“请多帮忙”,我们很少彼此竞争。
中国人看事情看得很深入,看得很透彻,看得很广阔。我们知道尽管我们表面上是竞争的关系,但实际上是人人互助的。
这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道理是很周密,它是面向很多,你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出不同的学问。
所以常常会讲“我比较不懂,请你多指教”,这种人还是有救的。
当把桌子升高到跟眼睛齐平时,最后只看到一个角,也就是中方一个隅的程度,然后你就认为本来就是这样,因为眼睛所看到的很有限,其他的看不到了。
那就是成见、偏见、主见。很不幸,这种人不以自己无知的部分为耻,还自命为“专家”。所谓的专家,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个人生了病,却不知道找谁看,找外科医生来,外科医生说,这个跟我没有关系;找内科医生来,内科医生说,这不是我的专业,你去找外科医生看……
究竟应该找谁来看呢?所以,如果医生还要继续分科的话,病人就很惨了。病人找医生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一科出了毛病,要不然挂了外科,外科说没事,挂了内科,内科也说没事。
内科外科都说没事,病人却是病得要死了,然后去挂第三科,第三科说,都已经快死了,必须专家会诊。
来十几个专家,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然后这个专家说,这儿有问题,那个专家说,那里有问题。身体是通的,检查下来就是哪里都有问题。这不是很愚昧很可笑吗?
这样,我们就很清楚了:人类越是走分的路,就越糟糕。所以《易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分中有合,合中要有分。
我们不是不分,而是只能合中有分。不分怎么行?但分了以后,合不起来就完了。
所以这一次我们要道器合一,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很谦虚,每一个人所知都有限,不能用你的所知来否定别人。
先生学问知行合一
所以中医都是全科,就很方便,但是现在中医一定要传承好才行呐
感恩曾教授。
曾仕强学堂 回复 @上官博博: 感谢您
曾仕强学堂 回复 @聆听者生_: 亲爱的易友,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感恩圣贤给我们后人留下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