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批评家心目中的大神

7.批评家心目中的大神

00:00
16:40

你好,我是冯钢,欢迎收听我的课程《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第7讲。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剧作《暴风雨》,此刻,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一句话:“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穿过了暴风雨的莎士比亚已经不再是小镇来的初中生了,而是世界文坛上一尊不朽的大神。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个大神威力何在。


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去世后,研究他们渐渐就形成了一门学问。比如,你知道的,我们中国的“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的一门学问。那么,莎士比亚研究也被称为“莎学”,是西方作家研究中的显学。所谓“显学”,就是说这门学问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术地位也很高。


在过去的50多年里,世界上有关莎士比亚的研究书籍达到了16700本左右;从1949年到2016年中国的刊物上发布的莎士比亚研究论文至少达到了10000篇,在外国作家研究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原来莎士比亚还是一口锅,好多人在里面舀饭吃。没有舀到饭的,就在这里开课。他恐怕是有史以来提升就业率最高的作家。这个,世界劳工组织是不是该给他发个什么特殊贡献奖呢?发刊词里,我说莎士比亚是米其林三星级大厨,现在他又变成了一口锅。莎翁地下有知,会不会生我的气呢?不过,反正这二者也是有联系的。没有锅哪有大厨呢?


其实,神一般的莎士比亚在他的时代,只是一位通俗作家,追求的是上座率。但当时就已经有人开始唱赞歌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赞歌,它成了后世的主旋律。


莎士比亚同时代有个杰出的剧作家叫本·琼生,主要是写喜剧和假面剧,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剧本写得比莎士比亚还好,也有人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归在他的名下。莎士比亚、琼生和弗莱彻在当时并称为伦敦“三才子”。莎士比亚登台演出并不多,但他在琼生的一部喜剧里演出过一个角色。他们是朋友,也是对手,有激烈和讽刺。然而,就是这位琼生,一出手就为莎士比亚奠定了崇高的文学地位。


他是如何奠定的呢?“第一对开本”,还记得吗?发刊词里提到过的,1623年出版的莎士比亚第一个全集。它的扉页上就印着琼生写的题词;其实是一首赞美诗,长达八十行,完全抛开了个人恩怨。他说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琼生一举就把莎士比亚抬到了世界文学的最高峰,足以说明莎士比亚的伟大,而且恰如其分。这个经典的评价,是莎学里引用最多的一句话。在莎士比亚第一个全集出版的时候,就有同时代人确立了莎士比亚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莎士比亚给我们送来一银盘子的金苹果,我们只用它来装了些土豆”。面对莎士比亚这个金苹果,无数的莎评何尝不是土豆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土豆长成什么样子。


17世纪,在欧洲文学史上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文学政治上拥护封建王权,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文学的榜样是古希腊罗马的作品,要求严格遵守文学规则。英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是德莱顿,一位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他认为莎士比亚是一个伟大的戏剧家,思想也非常有深度,是一位大胆而剽悍的天才。互联网上曾经流行过罗永浩的一句名言:“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样看来,后世所有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都是自作多情,人家根本不需要你来解释嘛。哦,看来我也该下课了。


18世纪,欧洲进入了启蒙主义时代。启蒙主义反对封建王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要为人类建立一个理性王国;它为资本主义制度打下了了理论基础,并进行了政治实践。这个世纪,在德国,是民族戏剧的开创期,启蒙主义文学家认为必须向莎士比亚戏剧学习,甚至认为剽窃莎士比亚是一种功绩。哈哈,德国人盗版还理直气壮呢。德国启蒙主义的旗手是莱辛,他也是德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他反对剽窃,提倡研究。可以说莎士比亚对德国民族戏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个世纪70年代,德国文学掀起了一场狂飙突进运动,它是一群青年人的社会革命、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它的旗手歌德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著名演讲《莎士比亚命名日》可以说是狂飙突进运动的宣言,在演讲里他形容自己读莎士比亚的感受是:才看了一页就终身跪拜了,读完第一个剧本时就像一个瞎子被神的手一指,就突然看见了阳光,莎士比亚带领他们游览了全世界。歌德本身就是欧洲文学大神级的人物,以一个人的力量把德国文学一夜之间就提升了到欧洲水平。但在看来,莎士比亚才是神。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时期写的剧本,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响。


19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学总体上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天下。浪漫主义文学抒发理想和个人感情,喜欢大自然和民间文学,幻想与夸张是常用的手法,诗歌是常用的文学样式。人们说浪漫派莎评是英国最伟大的批评,提高了我们对莎剧的认识,帮助我们发现了莎剧让人惊奇的地方。但是比较主观片面,往往抓住一点夸大其词。柯勒律治是英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也是浪漫派莎评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从人类所有的才能来看,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够与莎士比亚相比。法国浪漫主义的伟大作家雨果说:莎士比亚这样的天才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来到世界,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19世纪莎评当然有不属于浪漫主义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堪称19世纪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几乎涉及所有主题,被比喻为哲学上的拿破仑。可能你还记得,我们的政治课讲到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时,老师会告诉你,其中一个就是青年黑格尔。他的巨著《美学》是欧洲美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在书中指出:莎士比亚直接描写了生活,生动鲜明,并且与伟大心灵是统一的,在这方面,近代戏剧诗人中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他。


不过,世界上到处都有“杠精”,莎评史上也有很多,最大的一个就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相信你对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在中国,除了高尔基,他恐怕就是最有名的俄国作家了。也许你会很惊讶,拖长声调地吐出三个英文字母:W、H、Y。他不仅是不喜欢,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你听听,他说品读了,注意哦,用的是“品读”,言外之意我是很认真的,不会打胡乱说。他说品读了《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和《麦克白》等莎剧以后,满以为会很愉悦,反而感到很厌恶,久久难以平静。他认为那些美学和道德解释,统统都是误解。莎士比亚所享受的荣誉是错误的、骗人的。我就想问问,听到这话你的下巴掉地上了吗?他用来举例的还不是莎士比亚早期不成熟的作品,而是几部公认的杰作。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托尔斯泰把莎士比亚按在地上,进行了摩擦的降维打击。其实,托尔斯泰不仅跟莎士比亚过不去,也跟他同时代的俄国大作家契诃夫和普希金过不去。他这不是杠精,是杠霸啊!契诃夫的戏剧可是俄国最好的戏剧,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难道托尔斯泰是个恨天高?他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专门以《李尔王》为例,进行了史上最彻底的否定,说它连公认的艺术的起码要求也达不到。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托尔斯泰的晚年竟然跟李尔王有几分相似之处。他写了一辈子的日记,妻子非要看,他坚决不同意,还保管在银行里。他很愤怒地说:“我的一切都交出来了,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就出走,我就出走!”一代大文豪,听上去也挺惨的哈。1910年11月底的一个夜晚,82岁的他被逼离家出走,十天后病死在一个小车站上。


其实,不喜欢莎士比亚的大作家不止托尔斯泰一个人,还有一个莎士比亚的同胞,也是大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也吊打过莎士比亚。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把琼生赞扬莎士比亚的名言“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改成了“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一个下午!”看来英国人喝下午茶喝习惯了,萧伯纳一下就联系到了下午。他以打击莎士比亚证明了自己的机智和幽默。他也有很多名言,比如:“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志。”所以,悲观的时候不要万念俱灰,乐观的时候不要踌躇满志。人生所有的智慧都在度的把握上。1933年2月,萧伯纳访问中国,曾与鲁迅、林语堂、蔡元培等人座谈交流,这是现代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


其实,人类对人和事有粉有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没有分歧的大一统才是不正常的,甚至是可怕的。一个伟大的作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在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一件事。不可能强求一致。


好啦,我们继续来看20世纪对莎士比亚的认识。20世纪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批评家也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以敬意。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确信,再没有像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作家,谈莎士比亚是很冒昧的一件事。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布鲁姆称莎士比亚为“西方经典的中心”,他说:“莎士比亚头脑是所有时代的头脑”,他是“审美自由与原创性的完美典范”,具有“一种多元化和多元价值的普遍性”,不是艺术而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西方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肯定、鼓励“多元化和多元价值”,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品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丰富我们的认知,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够从他那里得到启发。


好啦,这一讲我们介绍了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大师们对莎士比亚的评价,感受到了他的伟大确实长得威武雄壮。20世纪莎士比亚研究最大的变化是多学科多角度的阐释,而非单一的文学视角,为莎士比亚研究开辟了更多的领域,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到莎士比亚的丰富性、深刻性和永恒性。下一讲我将就这方面进行介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