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课文详解(下)

师说 | 课文详解(下)

00:00
10:49


【笔记】 

《师说》是韩愈写给弟子的名篇。这篇漂亮的论说文,见解卓越,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此文批评了当时不重师道的不良风气。文章中的很多经典句子,定义了老师,定义了尊师重道,在我们的精神谱系上留下了不朽的烙印。

本节课,请你掌握关于《师说》的以下内容:

1.熟读全文,练习翻译字词句。如有余力,可背诵全篇。

2.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

一、重点字词

身:自己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句意已尽为句,未尽而停顿为读

不:通“否”

族:类

谀:阿谀,奉承

复:恢复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

之徒:这些人

不必:不一定

术业:学问和技艺

攻:学习、研究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嘉:赞许

贻:赠送

二、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②引用论证: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③对比论证: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练习】 

1.下列对句中的分析有误的是(   )

A.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孩子)

B.古之学者(结构助词

C.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句末语气词)


2.对《师说》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作的直接缘由是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B.本文为了论证学者必有师这个中心论点,采取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

C.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而后者

D.《师说》对士大夫之族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其可怪也欤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3.下列括号中的词语在前后两句中含义相同的是(    )

A.(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

C.(贻)作《师说》以贻之/贻笑大方

D.(惑)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师说》出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在唐代的整个社会上,都存在着耻于从师的心理,韩愈写《师说》批评了这种观念,却为世人不容,被群怪聚骂,指目牵引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下面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B.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是为了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C.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D.文中以孔子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学习为例,是为了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简单阴谋

    谢谢窦老师和诸葛老师的辛苦付出,最爱听您的节目

  • 花伊朗茗天

    主播我永远支持你

  • 1339525geew

  • 叮当1108

    老师开始自恋了。

    祝我们都好 回复 @叮当1108: 自恋之心人皆有之

  • KyrieIrving燃

    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中,“三人”是虚指,并不一定必须是三个人,它表示众多,多数的意思

  • 高兴开心每一天

    老师讲的真好

  • 丹荷2020

  • 1828717azsv

  • 13860818hwv

  • 冉冉升起_160

    值得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