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度数,懂多少才够呢?按照朱熹的学说,一辈子要将万事万物都格透其中的道理,那是万万做不到的。王阳明先生说,心体才是一切学问的根,明了心体的“中”“和”之道,养足了心体,即人世间一切都切中该有的节度了。学问先要分清楚先后与本末。心体可以全德,外物无法全才。想要名物度数统统明了,最正确的着手处,就在心体之中。张讲师告诫在寻觅路上的芸芸众生,在人生有限的光阴中,切莫舍本而逐末。
1、读经典的时候,离不开心体的原因是什么?
2、“君子不器”的含义是什么?
门人陆澄录
(六十七)
问:“名物度数亦须先讲求否?”
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无施不可。茍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后则近道’。”
又曰:“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之种,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
又曰:“如‘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皆是‘不器’,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
圣人活得明白,心体光明!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机缘巧合的不同,以及自身资质、品性的差异,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才质。所以不可全才。 全德就是本心。人虽各异,但本心、本性相同,立得本心,方能尽其性。 才作为心性的外用伸展,立得本心,才能率性而为,率性而为‘才’自会至善、至美。
不器是因为学者立得本心,时刻锚定在本心上,不被我私所困,自可素其位而行其道。
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原来发挥才干也是要依于天理的。
立定人生的根本,专注在一行一业。 现在能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很容易就忘记自己根本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说现在大家工作都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工作着就忘记这个根本目标,加班、争夺、比较,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太多黄庭了,专讲传习录不好吗?
老师,您说的十五部经典经书是哪些,读诵的顺序是什么?
把蒙尘的东西拿掉,我们本身俱足一切!
将心比心就是为人好的心
人只要去成就自己的心体,不断地观照,没有夹杂一点人欲之私,自自然然发散出来的就是老天赐给我们心体时本来具有的仁义礼智信。 静中气的实相观照清晰很重要。 心体光明是本,名物度数是末。本末都重要,知所先后而已。 人要随才成就。依天理发挥是才,否则只是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