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0 冷战后的世界

考点60 冷战后的世界

00:00
20:05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课程标准:

1、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2、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一、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联合国

(1)时间与总部地点:1945年10月,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雅尔塔会议的决策之一)

(2)地位: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一战后的国联的升级版)

(3)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4)作用:为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2、经济全球化

(1)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含义: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

(3)表现: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跨国公司影响不断增大;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突出表现)

3、世界贸易组织(WTO)

(1)时间:1995年1月1日

(2)宗旨: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3)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4)作用: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总趋势与格局:当前世界政治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之主题;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既不是单极世界,也不是多极格局,目前还在变动之中,尚未定型)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1)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2)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已居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两极格局。

(2)中国的努力:中国主张包容与合作共赢的精神;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还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信息时代

(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普及,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意义: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2、妇女地位的提高

(1)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女性就业率增加。

(2)1979年,联大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但真正实现男女的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的不断努力。

3、生态与人口问题

(1)生态问题:温室效应、化学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

(2)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和社会问题,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      

 

知识延伸:

1、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而不可能长久维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居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稳定的国际格局尚未成型。

 

2、科技革命给中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以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之中经济实力为基础。

(3)我们应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技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利用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之时,应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