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旁的身影》朗诵:李丽,撰稿:田荣敏

《碾子旁的身影》朗诵:李丽,撰稿:田荣敏

00:00
05:55

        远房侄女在太行山深处的山沟里扶贫,经常发回一些山村里的原生态照片,其中就有一张碾子的照片——

  每次看到它,都心有感触……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农村,对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陌生。那个时候,每个村里都有碾子,每个家庭主妇也都推过碾子。

  碾子由碾台、碾盘、碾磙和碾架几部分组成。碾盘中间有个竖轴,连着碾架,架子中间装着碾磙(有人也叫它碌碡),碾盘和碾磙子上分别凿刻着规则的纹理。使用时,人可以用力推或者是用牲畜拉——致使碾磙在碾盘上来回滚动碾轧,以达到谷物脱壳或者碾碎成渣(粉)的目的。

        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人吃的米、面、糁大多数是用它加工出来的。由于碾轧效率低,使用的人家多,常常是你家还没碾完,她家就排上队了,一年到头闲不着。村子里哪儿没人碾子这儿也有人,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聚集聊天的场所。

        童年的时候,好奇心大,放学后背着书包不回家,哪儿有人往哪儿凑,哪儿人多在哪儿玩儿,碾子旁就成了常常驻足的地方,偶尔赶上没人用时也能爬着碾盘写上几笔作业;来人了,收起书本就在一旁玩儿。

这样的时候太多了……

  人多的地方故事就多。老爷爷辈儿的——劳作一天,这时候蹲在碾子一旁,卷着汗烟,讲个年轻时南来北往的故事;老奶奶辈儿的——常常是一边推着碾子,一边唠着做姑娘时的娘家趣事;也有胆儿大的小伙子们求着嫂子辈儿说媳妇儿;大姑娘们纳着鞋底儿侧耳听……只有我们这些比碾盘高不了多少的孩子们,不知所云的在大人们中间东躲西藏,上蹿下跳,闹闹吵吵……

         碾子旁,远远近近、错落无序的到处是身影……

记得有一年冬天的傍晚,天空飘起了雪花,不一会儿就铺了天,盖了地。吃了晚饭,走出家门,踩着嗝吱嗝吱的声音来到碾子这儿……

  ……一个人也没有,静的出奇。

        碾盘上一层厚厚的雪,碾磙上也是,……碾磙不再像往日里轱噜轱噜响的样子,任由雪花飘落在它的身上,一动不动。

白色覆盖的街道,也覆盖了碾子,天地间一片白茫茫……我忽然有股冲动,爬上了碾子,站在碾盘上,昂起头,张开嘴,承接着天空飘来的雪花,觉得自己好高大好勇敢啊!

         雪夜的碾子承载了一个农村孩子美好的梦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