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潇潇:风雨之声。
(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4)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5)苒苒:渐渐。
(6)渺邈:遥远。
(7)淹留:久留。
(8)颙望:抬头远望。
(10)争:怎。
(11)恁:如此。
(12)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着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思念着我,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诗人简介】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
【诗词简析】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里紧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一口气,几句话,便将难以形容、不可为怀的羁愁暮景,写到至矣尽矣的地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笔致思绪,便由苍茫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上面所观所写的,是高处远处的物色,自此而后,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的景象。“红衰翠减”,乃用诗人李商隐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与“渐”字相为呼应,其中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里又补唯有江水东流,可见柳永并非只知留恋光景的浅薄之辈,他对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是认真思考的。在词而论,又不可忽略了“无语”二字,方觉十倍深沉,百端交集。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
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点击音频收听详细解析
详尽全面,收获不少,喜欢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渐 霜风凄紧。
发现断句和读音错误的说明认真听了!
“渐霜风凄紧”一句断句怪异。
想听柳永的《鹤冲天》
这是我听过最仔细完整的赏析,最美妙的声音了!睡前必听,不然会失眠的!
千言万语归于一个字:贊!
渐霜风凄紧,霜风两字之间𣎴能有停顿
“渐”是领字,领起后面三组词,即“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以,不能把渐霜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