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82期:疫情,正在慢慢废掉这两种家庭

2020-782期:疫情,正在慢慢废掉这两种家庭

00:00
12:25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

 

深圳女孩涂涂因疫情被妈妈禁止出门,并天天督促她复习功课。

 

母女俩发生了数次争吵后,涂涂偷偷跑出家门,自行从福田火车站乘高铁前往虎门找爸爸。

 

下车后,看到周围人都带着口罩,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涂涂既害怕又后悔。

 

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涂涂的父母。




由于疫情,今年寒假持续了一个多月。

 

“禁足”期间,为了让孩子待在家里听话,家长使出了浑身解数。

 

但无论是“河东狮吼”还是“恩威并施”,都不外乎两种:要么控制、要么放任。

 

控制令孩子反感,甚至逆反;放任让孩子无所顾忌,更加放纵。

 

结果就是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叛逆,家长越来越暴躁,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书中写道:


父母如果能够花时间来倾听和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孤立和拒绝的话,孩子们会更愿意和父母亲近。


今天,有书君与大家一起走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了解在父母过度控制或放任教育下,孩子最真实的心理。

 

希望书友们从中获得培养快乐、友善、坚强、独立孩子的关键密码,建立起一生的亲密关系。

 



父母越控制,孩子越失控

 

从小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育用语就是: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


“听话”似乎成为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

 

“听话”的含义,就是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思维行事,其实就是最直接的控制。

 

《爸爸去哪儿6》中,“小包总”杨烁对儿子令人窒息的教育方式上了热搜。

 

到达节目录制地点,儿子杨雨辰下车时,没有跟着爸爸从车尾走,被要求“重新走一遍!”。


走路走成“内八字”,又被命令“重走!

 

摄像师提醒说高原地区容易高反,可以适当抱一下孩子。

 

杨烁不但不抱,还对已经气喘吁吁的儿子说:


“如果我比你先迈进门槛,就从头再走!”


杨雨辰乖得只小白兔,唯唯诺诺,但是眼睛里分明擎着泪水。

 

用责罚控制孩子,看似效果立竿见影,其实不然。

 

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小心翼翼,讨好谄媚,要么叛逆孤傲,和父母关系疏离。

 

据心理分析师披露: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一个心理学家在北大做心理咨询师时发现,在这个顶尖大学里,竟然很多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他称为“空心病”。


即使上的是名校,这些学生仍然抑郁、空虚,不知道未来要往哪里去,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症状严重的,甚至会自杀。


他们虽然完成了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却丢失了真正的自己。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说:

 

控制型父母培养的孩子,要么会变得特别懦弱,丧失自我;


要么会变得特别具有控制欲,但这个世界上能够被他控制的事儿其实是非常少的,所以会特别痛苦。

 





父母越放任,孩子越放纵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7岁儿子来吃饭。

 

每上一道菜,她儿子都往自己碗里挟一堆,看见喜欢吃的,直接转桌子 。

 

吃得差不多了,他开始敲盘子,围着桌子跑来跑去,影响到隔壁桌食客。

 

面对旁人指责,朋友说,小孩子调皮,吵闹些也是正常的,你们大人就体谅些吧。

 

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树大自然直。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三定终身。

 

今天对孩子的纵容,就可能成为孩子明天的伤害。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前有一个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母亲对儿子很纵容,从不打骂。


儿子上学了,经常从学校带回一些东西,有时候是橡皮,有时候是文具。


母亲问儿子这是哪来的,儿子说是拿的同学的,母亲就没有说什么。


后来,儿子甚至把学校的桌子和椅子都往家里搬,母亲还是没有批评儿子,反而替儿子辩解。


就这样,儿子长大了,因为偷盗被警察抓了起来,提出见一面自己的母亲。


看着年迈的母亲,他说:

“娘啊,你把耳朵附过来,我有话要和你说。”


老母亲含泪把耳朵附过去,谁知儿子突然一口咬着母亲的耳朵,满嘴是血地吼道:


“如果我第一次往家里拿橡皮的时候,你能痛打我一顿,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啊!”


金伯莉·布雷恩在书中说:


放任型的孩子长大后,会极度缺乏团队的归属感,且过度的具有依赖性。


很有可能通过加入黑社会帮派,或是网络上瘾,寻找归属感。

 

父母的责任,不仅仅要给予孩子爱,还要成为孩子的人生榜样,指路明灯。






孩子得到理解,才会配合父母

 

约翰·戈特曼说:“为人父母其实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

 

爱不该是对孩子的束缚,也不该是对孩子的放任。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书中,作者案例分析了不同类型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孩子们正在走廊里来回奔跑——脚步在木制地板上所发出的轰鸣声中掺杂着他们尖锐又刺耳的叫声。

 

这让正在煲电话粥的妈妈不胜其烦,她越发难以忍受这种噪音了。

 

控制型妈妈大声呵斥:“都给我停下!……不许再跑了,立刻都给我回房间去!”

 

放任型妈妈则无奈摇头,挂掉电话,任由孩子吵闹。

 

金伯莉·布雷恩在书中写道:

 

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处理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这两种父母也都没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正确的做法是情感引导,妈妈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微笑提醒孩子们,他们的跑步声打扰了妈妈打电话;


建议他们去室外玩一会儿,妈妈打完电话就去和他们一块儿玩。

 

孩子们得到理解和包容,自然会愉快地配合,这样的引导亲和又有效果。

 

情感引导方式的魅力就在于:


孩子的感受得到正视,内心世界得到理解,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长此以往,孩子便会懂得如何去照顾别人的情绪,并和他人愉快相处。




《论语·先进》中,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却不同,公西华在旁表示疑惑。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的意思是:


冉有为人犹豫、退缩,鼓励他果断一点;子路勇气过人,易冲动,让他三思而行。

 

同样,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各个成长阶段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仅凭父母的主观意识,以自己的愿望和方式去进行教育,都可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是所有的溺爱,都能得到孩子的感激;也不是所有的苛责,都能激励你的孩子。

 

亲子之间,多一点情感流通和爱意传递,才会多一点沟通和融洽。

 

疫情仍在继续,开学时间也尚未确定,没有正确的沟通方式,父母只会越来越焦虑,亲子关系会越来越疏离。

 

最重要的是,我们与孩子相处并不止这短短的2个月,还有余生的几十年。

 

想为孩子将来的成长打下最有益的基础,身为父母千万别忘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最好的玩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购时尚HAPPY

    惯子如杀子

  • 购时尚HAPPY

    惯子如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