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风化的遣唐使:日本从中国学了什么?

05 风化的遣唐使:日本从中国学了什么?

00:00
16:25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上一次我们谈到了飞鸟时代,今天我们来谈一谈飞鸟时代之后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那么奈良时代的时间是从公元的710年到794年,因为当时的首都是今天的奈良,当然当时不叫奈良,叫平城京。也就是当时的一个京城,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奈良时代。接下来的是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比较长一点,是从公元的794年到1192年,也就是说在794年的时候,首都从奈良迁到了平安城,也就是现在的京都,当时叫平安城,一直到1192年,第一个武人政权,也就是镰仓幕府建立之后,平安时代才正式地结束。


但今天我们不谈日本的内政和它的社会经济,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日本派出来的遣唐使,以及日本怎么通过这种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向大陆学习的。我们过去把遣唐使作为中日友好的一个象征来称赞,也就说当时中日交流非常的频繁,达到了当时的一个高潮。日本大规模的向大陆学习,采用了大陆的规章制度和文化,所以把他评价得很高。甚至也有人说遣唐使有点像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派出的庞大的使节团,通过使节团来学习西方的工业化与宪政政治,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起来遣唐使在历史上确实也有这样的作用,说是遣唐使,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把留学生留学僧送到唐朝,让他们来学习唐朝的这些文物典章制度、技术文化,学成之后再带回日本。


但是细细研究起来,情况有所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日本)采用了大陆的制度性文化,都没有保留下来,保留下来都是一些技术性的文化。而且在唐朝之后,也就是说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之后,中日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我们知道隋朝发明了科举制度,那么科举制度形成之后,中国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尚文的这么一个文化,也就是说文官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日本恰恰相反,从那时候出现了庄园,出现了武士,出现了武士集团,慢慢走向了一个尚武的道路。从这儿也可以看出,遣唐使的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多、那么强。

遣唐使历经艰险前往中国


当然说起来据学术界的考证,在260年的时间之内,日本一共任命过20次遣唐使,其中四次因故停止,没有派成,真正成型的只有16次。那么在16次里面也不都是遣唐使,因为他有三次是送唐客使,也就是说唐朝有使节去日本了,日本再把他们送回来。这个叫送唐客使。还有一次是迎唐大使使,也就是唐朝派使节去日本,日本专门派人来迎接,这也算一次遣唐使。当然严格意义上的遣唐使只有12次。


从整个历史来看,大体上可以八世纪初为界,那么在这之前一般是两艘船,250人左右。他走的路线也是经过朝鲜半岛,然后再到大陆,后期船增加了一倍,人员也增加了一倍,而且开始走南路,直接从海上到中国来。为什么呢?当时朝鲜半岛统一之后,有一个新罗的政权,新罗政权后来不仅跟大陆的唐朝关系比较紧张,和日本的政权也比较紧张,所以就不能走朝鲜半岛了。直接从日本的九州岛出发,经过东海,到了现在的上海附近登陆,然后去洛阳、去长安朝贡。

遣唐使路线图,以八世纪初为界


(遣唐使)走海路的风险特别的大,因为当时的造船技术不够发达,而且当时用的帆也不是棉布,是麻的,麻非常脆弱,不像棉有韧性,所以吹着吹着就吹坏了。据说当时遣唐使的使节团在海上的遇难率是50%,也就说一半人消失在途中了。所以日本派出来的留学生留学僧都是一些地方贵族的子弟,中央贵族子弟一般不来的。而且这些人回国之后官运也不是太好,真正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很少。


我们经常提到的有一个人物叫吉备真备,他是做到了左大臣的位置,有一点点像国务院总理这么一个职位,但像他这样的人很少。另外,我们知道当时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中国和尚,叫鉴真。他当时为了传播佛教,也是到日本去,当然也是日本政府的邀请了。当时没有像鉴真这样的大师,很难给人家颁当和尚的执照。但是这个鉴真前后东渡日本六次,前五次都失败了,有时还给刮到海南岛去。所以,等到他第六次到达日本的时候已经双目失明了。

鉴真(688-763),日本人眼中的佛学巅峰

鉴真东渡路线图,第五次泛海(748年)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被刮到海南岛,753年才实现了东渡宏愿


所以说海上来回的路程,非常的艰难,但当时的风也不知道怎么刮的,遣唐使的船一旦遇难就被刮到了越南或者海南岛。说起来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也是一个很有名的遣唐使派来的留学生,叫阿倍仲麻吕,他有中国名字。那么他当时来中国留学,回日本的时候遇见了暴风雨,结果给吹到越南去了。当时大家都觉得他已经死掉了。他的好朋友李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怀念他,说这么好的朋友去世了,我很心痛。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阿倍仲麻吕回来了,把大家吓了一跳,说这人呢还是鬼呢?他解释说我给刮到了越南,经过千辛万苦才回到了长安。所以,这个人一辈子就在中国做官了,就没有回到日本。这样的经历就体现了当时遣唐使的成员是非常的艰难,也可以看出就日本拼命到中国来学习,这么一种热情。


阿倍仲麻吕(698-770),入唐后改名晁衡

李白和阿倍仲麻吕一起饮酒作诗


当然从表面看,日本的律令体制,或者它建立的一个新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受唐朝影响非常大。比如在经济制度方面,日本的班田制基本上学的是中国的均田制,税收也是“租庸调制”,也就是说跟唐朝完全一样。收租子,收一些手工艺品,然后还去做徭役,这样的一些规定。


那么,日本的中央政权和地方的政权也是模仿唐朝的行政体制,它的法律,也有我们讲的律令体制,也基本上是从唐朝学过去的,甚至它也学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设了大学、国学。但大学是中央一级的,国学呢,因为过去我们也知道,日本的地方的行政机构是分为什么什么国,所以国中设置的大学叫国学。按照他的入学的成绩和毕业的成绩来任用官员。


但是这些制度性的建设基本没有在日本扎下根来。比如说它的班田制,实施了不到半个世纪,就崩溃了,很快变成了土地私有,变成了庄园制,变成了领主制。那么,天皇的政治体制也慢慢地变成了家族统治的摄关政治,将来我们还会谈到藤原家族怎么利用女儿嫁给天皇来控制这个朝廷,这么一种摄关政治,后来又变成了天皇退休以后,变成了上皇来统治的院政政治,最后变成了武家政治。我们后面还会谈到三个武人政权,那么它的法令也变成了家法、地方法、家训等等,就变成了一种私法。


那么作为中国核心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实际上日本一开始也没有用心去学。虽然设置了大学、国学,但是你学习怎样、成绩如何,都不影响你作为你家族继承下来的贵族等级,它叫“荫位制”,也就是说是世袭的。你祖上是哪个等级的贵族,那你就可以世袭,跟你平常的学习没有什么关系。我觉得日本人不学习科举制度,有它的原因。当时日本的氏族贵族非常的强,他们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不希望外来的人来打破这种制度。这也是为什么科举制度在日本没有保留下来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当然也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列岛它的发展程度比中国大陆要落后一个档次,这样它的制度方面就很难把中国的唐朝制度完全扎下根来,那么这种制度性的文化没有扎下根来,剩下的只有技术性文化,也就是说对日本非常有用的,比如佛教、史学、文学,这个受到了大陆非常强的影响。我们看到遣唐使里面有很多留学僧,这些留学僧到中国来待了很长时间,学到了中国的一些流派。所以,在留学僧里边有八位有名的佛教大师,他们回去都创办了自己的流派,而且把大陆众多的佛经都带回了日本,对日本的佛经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日本的佛教,净土宗、净土真宗、日莲宗系占绝大比例,以大乘佛教为主。


当然,另外在建筑、绘画、音乐、雕刻、文学,包括史学方面,也受到大陆的影响非常的大。我们曾经提到,它的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实际上受《史记》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它的文字也基本上是汉语体的。那么在建筑方面,今天我们到日本的奈良、京都去,就可以看到当时唐朝的建筑对日本的影响,实际上它的奈良城、京都城都是模仿洛阳和长安来建的。实际上在京都也有洛东、洛西,实际上就是来自于洛阳。很多有名的寺院建筑物也保持了唐朝的风格,这也是我们到京都去看到很亲切的一个原因所在。

奈良古建,现为日本热门旅游景点


在文学、在书法上也受到了唐朝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大陆的平民诗人白居易,对日本影响很大,当时变成了一个贵族的精神。我们看到当时有一部特别有名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实际上它的写作风格就是来自于白居易的影响。


总结起来这些遣唐使、遣唐使护送的这些留学生留学僧,到底在日本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当然有学者就很概括的总结,他们是一种文化使节的色彩,也就是说这些人到大陆来,更多的是来寻找日本没有的古典和书籍。

《源氏物语》


盛唐时期呢,日本使用的还是一种以日学为体唐学为用的态度。也就是说以日本的制度为核心,以大陆的文化作为一种补充,也就是说它更多地学到了一些技术性的文化。而且文化经过日本很快的吸收消化,变成了它自己的一种文化。这也是在当时的历史上有唐风文化和国风文化这种称呼的原因。也就是说唐风文化基本来自于大陆,但是经过不到一个世纪的消化,它变成了自己的文化,叫国风文化,就有日本特色的这么一种文化。所以今天我们简单地谈了一下遣唐使,我们下一次要谈的是平安时代后期,日本独特的文化和它的政治体制。谢谢。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