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初中生到大文豪的地位逆袭

2.从初中生到大文豪的地位逆袭

00:00
16:26

你好,我是冯钢,欢迎收听我的课程《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第2讲。

上一讲里,我着重讲了莎士比亚从小镇到伦敦,实现了财富逆袭,扭转了人生。这是莎士比亚人生的A面,与绝大多数成功者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可能算是成功,但离伟大还有25000里。这一讲里,我们将看见莎士比亚如何完成他的长征的,那是莎士比亚人生的B面。

其实,莎士比亚一生有很多谜,最大的谜是,署名“莎士比亚”的38个剧本,真的是那个小镇的乡下人写的吗?甚至有人怀疑,历史上真的有一个莎士比亚吗?有一个美国人居然三次到斯特拉福德镇,想在晚上去挖莎士比亚的坟墓,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尸体;如果有,喊一声“莎士比亚”,他会不会答应。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摸金校尉吧。据说200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开庭判定,第17代牛津伯爵才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真正作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怀疑呢?这就要从莎士比亚接受的教育说起。莎士比亚7岁的时候,家里不仅有钱,父亲还是镇长,他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那所学校是中世纪早期创办的,教师都牛津大学毕业的,有的是学士,有的是硕士。当时的文法学校属于中等教育,主要提供拉丁语的知识教育,讲授文法、逻辑和修辞等。莎士比亚读到十四、五岁的时候,父亲破产了,他没法再上学了,只得在家帮助父亲打理生意。

好啦,问题来了。掐指一算,莎士比亚最多是个初二学生,可是有38个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一些杂诗都是他的名字,而且无论剧本还是诗歌都是文学史上的巅峰,这是一个初二学生能做到的吗?有人挑出莎剧中的历史和地理的硬伤,还有张冠李戴,来证明莎士比亚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伟业。起码有六七个人被认为是莎剧真正的作者,除戏剧家外,还有哲学家和王公贵族,甚至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因为女王也是博学多才,而且非常喜欢文艺,会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有一次她去剑桥做演讲,那帮学者说你不能用英语讲,她就用拉丁语发表了一个即兴演讲,把那帮学者吓坏了。关于莎剧原作者的猜测都受到了驳斥,有的人驳斥得很好玩。一个美国学者就说,那几个被怀疑的人都是同性恋,莎士比亚可是有家有室的人。不过这个学者也忘了,有人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里推测他可能也是同性恋者。

从逻辑上说,不能说至少大学生才能成为大作家,事实上也不是,文学史上有很多低学历的大作家。比如中国著名女作家残雪,只有小学学历,比莎士比亚还低,但却是国际最认可的中国作家之一,甚至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其实,文法学校的课程对莎士比亚应该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文法学校不再用法语讲课,开始采用英语注释;莎士比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促进了中古英语向现代英语的过渡,提高了英语的表达能力;其次,文法学校教拉丁语,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你知道,所谓文艺复兴就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和再生,思想核心就是人文主义,而莎士比亚正是文艺复兴时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第三,文法学校要学习古罗马著名诗人和戏剧家的作品,学习逻辑学、修辞学、古罗马历史等,从莎剧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艺术的风格和语言的表达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响。 

所以,莎士比亚在文法学校里积累了知识和思想。那么,他一旦开始创作,文法学校埋下的种子就会破土而出,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为剧院写作剧本,逐渐赢得了名声。有一件事儿可以证明这一点。1592年,当时有一位著名戏剧家叫格林,死之前他提醒同行,说有一位演员,“在他的演员外衣下包藏着虎狼之心,他自以为能像你们中的最优秀者一样,写一手无韵诗,……自封为国内独一无二的‘场面震撼者’。”大家公认,格林说的就是莎士比亚。看来他已经霸气侧漏,才华乱飙了,不仅崭露了头角,还引起了同行的嫉妒。有的人甚至拿他的长相说话,认为他长了一张“布丁胖脸”,颜值堪忧。其实,莎士比亚的脸越大越好,正好用来在上面写台词。不过,所有的嫉妒都是赞美。因此,对嫉妒,你要说一声:“谢谢”,显示你的理解。

1592年,莎士比亚开始写作十四行诗,这也是英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作品;159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获得了广泛赞誉,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

从此,莎士比亚开始了作为剧作家和诗人的一生,与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和辉煌的伊丽莎白盛世交相辉映,简直是天作之合。20余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差不多平均每年要写两个剧本,这对一个戏剧家来说,算是高产的,何况其中不少堪称伟大。下一讲我再来详细谈一谈他的全部戏剧创作,敬请期待。

在英国,演员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是十六世纪才出现的,社会地位也不高,还会被人当做流浪汉,这样他们就必须寻找庇护人,庇护人当然得有权有势有钱,不然拿什么来庇护呢?于是,剧团纷纷投靠王公贵族,乃至女王陛下。受谁的庇护,剧团就被称为某某人供奉剧团。莎士比亚最早所在的剧团受海军大臣庇护,就叫“海军大臣供奉剧团”,1594年,他又加入了“内务大臣供奉剧团”,并成为剧团的专职剧作家。对剧团和莎士比亚来说,这是一次双赢。剧团再不用担心没有新剧可演,莎士比亚也有了固定的剧团和演员班子,能更加熟悉舞台艺术和表演规律,这对发挥他的戏剧才能具有重大作用,因为,莎士比亚戏剧首先是为演出而写。“内务大臣供奉剧团”是伦敦最优秀的剧团,经常去宫廷中演出,伊丽莎白女王生前的最后10年里,剧团在宫中演出达到了32场,其它所有剧团的演出场次加在一起也才33场。宫廷中的演出,让莎士比亚见识了宫廷的豪华,开阔了眼界。

传说有一天晚上,伊丽莎白女王来看戏。那天莎士比亚演的是国王,正在台上卖力地表演。女王从台上穿过时,主动向他点头致意,不知莎士比亚到底看到没有,反正就是没反应。女王在后台她的专座上坐下后,莎士比亚的眼睛转过来时,她又点了点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点赞呐;但是,莎士比亚还是没反应,难道是女王没比心啊?看来他真把自己当国王了。莎士比亚准备退场的时候,女王按捺不住了,她把手套脱下来,故意丢在他的前面。这么大的动作,对女王来说真是屈尊了,这一下再看不到那就是冒犯龙颜了。莎士比亚不愧是剧作家,很自然地就在台词后面加了一句:“虽然现在得干那大事一桩,可是我得先停步,捡起爱卿的手套。”真是天衣无缝,好像原本就有似的。女王居然成了他的“爱卿”,简直是“犯上作乱”。他捡起了手套,下场后交给了女王。这样的反应,就问你服还是不服?口服还是要加上心服?这说明,一个人如果是天才,灵感来了挡也挡不住;一个人如果是蠢材,来的就不是灵感,而是浆糊。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詹姆斯一世登基,莎士比亚的剧团又成了“詹姆斯国王供奉剧团”,成员都被封为国王侍从,莎士比亚在演员里排名第一;他们穿上了皇家特有的红色号衣,还要拿薪水,可以说是名利双收!1604年3月15日,詹姆斯国王举行加冕典礼,莎士比亚也参加了游行,穿着国王赐予的红袍,走在演员队伍的最前面。他实现了人生的弯道超车,成功地抢占了C位。

1613年,一场大火烧毁了“环球剧场”,这是莎士比亚剧团自己的剧场。他终于彻底回到了斯特拉福德镇,结束了20来年的戏剧生涯。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告别了人世,他在遗嘱中写道:“我希望并坚定地相信,我的灵魂将成为永恒生命的一部分。”如今,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人类文化永恒的一部分。

莎士比亚是如何死的?我给你讲个八卦。我们都喜欢听名人的八卦,因为它们是平淡生活中的调味品和致幻剂。伟大如莎士比亚也免不了死后被人八卦,这是所有名人的命运。传说莎士比亚很喜欢喝酒,他的剧本里,各种各样的葡萄酒都有,自然也有很多跟酒有关的场景。斯特拉福德镇有个牧师,曾在日记中写道:有一次,莎士比亚和几个人一起喝酒,好像喝得有点高,回家后莎士比亚就发烧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这个有一点可信度,因为日记中提到的几个人都喜欢喝酒。虽然白纸黑字,这个故事毕竟是一个孤证。所以,我们也只能当八卦听。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8个剧本,其中《亨利八世》和《两个高贵的亲戚》是与约翰·弗莱彻合作的,学术界已经认可,这是莎学史上的大事。1992年,国内出版了《两个高贵的亲戚》,封面就写的两个人的名字。此外,莎士比亚还创作了两首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一些杂诗。他不仅是伟大的戏剧家,还是伟大的诗人。实际上他的剧本就是诗剧,用的是“无韵诗体”。“无韵诗体”又翻译成“素体诗”或“白体诗”,素是素描的素,白是白色的白。16世纪末的诗人萨里首先使用了这种诗歌体裁,后来它成为英语诗歌的一个主要诗体。每行五个音步,每个音步两个音节,但是每行结尾不押韵,英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很多戏剧家都用这个诗体。莎士比亚之前有个最伟大的戏剧家马洛,他把这种诗体发展到了完美的地步,可惜他29岁就在酒馆里被人杀死了,据说他是间谍。也有人认为莎士比亚的剧本实际上是他写的,但是有人考证了文字风格后说,莎剧中的败笔才是马洛的。所以,莎学也是一门很好玩儿的学问。

最后,我总结一下这一讲。莎士比亚在斯特拉福德镇读了几年文法学校,后来到伦敦发展,成了一个伟大的戏剧家,达到了事业的巅峰。那么他的剧本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呢?下一讲我就带你去他的剧场里坐一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