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石岛赤山的历史追溯
——海隅之地,八千里“文皮”始航处
供稿:威海石岛赤山景区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石岛赤山景区的工作人员,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石岛赤山的那些传奇故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时光追溯千年,循着历史的脉络和渊源,在威海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国家AAAA级赤山景区内,那座千年古刹赤山法华院,犹如石岛湾畔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发光,承载着中日韩三国民间友谊、国际贸易的友好见证。
1918年,威海荣成石岛位于赤山山脚下的车脚河村,出土了大批齐刀币,据说有6抬筐之多。20世纪60年代,在同一地点又发现了一批刀币,每捆约四五十枚。在石岛湾沿岸的宁津、石岛北流口和镆铘岛也出土过齐刀币。货币流通是商业活动的主要标志。专家分析,这些刀币应是齐地商人在此从事商贸活动所遗留下来的货币储备。大量齐刀币出土于石岛湾海口附近,证明古代石岛湾海口海上对外贸易的繁盛。
管仲在答桓公“海内玉币有七策”之问时,曾曰:“发、朝鲜之文皮,一策也。”《管子·轻重甲》曰:“一豹之皮,而辟千金也。然后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文皮,是指带有美丽斑纹的虎豹皮,是朝鲜极名贵的特产。可知发、朝鲜等国曾以文皮贸易往来于齐国。著名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顾颉(xié)刚认为,“这是古籍中记及古朝鲜的最早的一条”,这也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商业往来的最早记录。
大量史料证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半岛上的齐国,已开始有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商业活动。最晚在齐桓公时期,已开辟以山东半岛沿海港口为起点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上远早于汉代通往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石岛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曾为沟通中、韩、日的贸易往来,增进中韩、中日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唐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使者,新罗(今韩国)时期最大的海商巨富和黄海船队的创立者,被韩国人誉为“海上王”的张保皋,出资在登州文登县青宁乡赤山村建起了赤山法华院,为保佑自己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给生活在这里的新罗人进行佛事活动提供方便。
张保皋派交易船由赤山浦(今石岛湾)入唐,买得唐物,并将唐物运往日本交易。把新罗国清海镇和山东半岛的赤山浦(今石岛湾)作为唐朝、新罗、日本三国贸易的重要基地和主要通道,几乎垄断了中、韩、日三国的海上贸易,是当时最大的国际贸易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王”。他们往返于新罗、唐朝、日本之间以及中国东部沿海一带,形成了北起登州、莱州,南至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苏州、明州(今浙江宁波),东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商业网络,极大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日本国僧圆仁法师循着日本长屋亲王的期待,满怀着对唐朝及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并宣教佛法的崇敬,公元838年起入唐求法,在唐朝累计9年7个月,游历近10个省份,曾客居赤山法华院3次,达2年9个月。其归国后整理的日记体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曾记载了多为新罗商民往来的路线,即由山东半岛横渡黄海直达新罗海岸,再由新罗到日本。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二月十七日,日本圆仁和尚给崔晕押衙(张保皋的大唐卖物使)并同赠清海镇张保皋大使的一封信中提出:“求法以后,却归赤山,从清海镇(今韩国全罗南道莞岛郡)转向本国”,并请求张保皋沿途能给予关照。可看出登州的赤山浦(今荣成石岛湾)和新罗国的清海镇是当时中日往来的主要通道。
山东半岛自古就是丝绸类的重要产地,有利于沿海各州、县丝绸类物品的对外宣传和交流。隋唐时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隋唐王朝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交往日趋频繁,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期。山东半岛诸多港口尤其是赤山浦(今荣成石岛湾),既是新罗、日本进出中国大陆的主要通关口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位于赤山景区内,始建于近1200年前的赤山法华院,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赤山景区凭借其独特的山海相连优势,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获评“国家级森林养生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景区山峦叠翠,绿树葱葱,走入其中,仿佛置身天然森林氧吧,是放松心情,舒缓疲劳的绝佳去处。春天将到,万株樱花等你——你若安好,樱花盛开!
(参考原荣成市卫生局副局长王福明著作《荣成古代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