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创建
看待历史的深度决定未来的高度。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细说国史》,今天我们来讲《西周创建》。
周族的起源与兴起。
咱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周族有一个早期的传说,传说他的先祖叫做弃。是上帝与姜源所生,因为他无父,所以姜源这个女孩生了弃之后觉得很不吉利,就把它放置在一个狭窄的小巷子里,想让牛羊把它踩死算了。但是牛羊都绕着这个小孩走,姜源觉得很奇怪,就把这个小孩又放在了树林里,进行了第二次抛弃。他想这个小孩放在树林子死了算了。结果伐木工人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就把小孩又抱了回去,姜源把这个小孩进行第三次抛弃,把它放置在了河水结冰的冰上,希望冻死它算了。结果鸟用翅膀托起这个孩子,姜源觉得很奇怪,就把孩子收回去进行抚养。这就是周的先祖为什么叫弃的原因。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周的先祖弃是尧时期的农业部长,这个官职叫做“后稷”,稷就是五谷的意思。据说弃很小就懂得摆弄五谷,种植五谷,很有本事。从事农业是把好手!农业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行业,是一个先进的行业,因为国家正从狩猎过渡到农业的时候,所以说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
他的后代叫做不窟,是在夏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的时候失去了官职,被迫迁到了戎狄之间。他们和戎狄之间的羌族姜姓部落进行结盟联姻,但是他们经常被其他少数民族掠夺,不窟死后,他的孙子公刘又迁居了戎狄之间的邰,继续重操农业。公刘发现他们自己的部族周族经常被少数民族掠夺,他就带着全族的人向北迁到了豳。豳就是今天的陕西彬县。迁豳是周族历史上第一件大事。史书记载,“周道之兴自此始”就是说周人是从迁到豳开始强大起来的,公刘死后传了十代就到了公亶父。当时周人所居的豳又处于少数民族的包围和掠夺之中,周人很生气,想和戎狄少数民族决一死战。我们一迁再迁,你们一追再追,但是公亶父不同意。公亶父的解释是我们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我们不挑地方,只要有平原适合种植,我们就可以活下去。没有必要和戎狄的人去玩命,于是他带着周族的人越过了沮水、漆水和梁山到达了岐山脚下的周原。梁山就是今天埋葬唐高宗的山。周原的地势非常平坦,它处于泾河和渭河之间,被两河流域夹着,所以土地肥沃,更加适合农业生产。迁居周原被认为是周族历史上的第二件大事情。迁居周原之后,周人才开始打起了灭商的主意。《诗经》的《鲁颂》中记载,“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他的意思是周族的后代大王,大王指的就是公亶父,迁居岐山之阳周原的时候才开始打起了灭商的准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封建时代的国都都有宗庙和社稷祭祀,国都有宗庙和社稷进行祭祀,这样一个传统也是从周人迁居周原时候开始的。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大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
周原遗址
周文王的步伐
季历的儿子非常有名,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周文王姬昌。研究八卦那家伙。由于公亶父特别喜欢她的孙子姬昌,他就想把他的位置传给他的第三个儿子季历。他就让自己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率领部分的周族迁到了山西平陆以北,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叫做虞国。后来的虞侯的后代(矢)又被分封到南方的吴国,所以吴国的先祖也是周人,吴王夫差北上争霸的时候打的旗号就是我是太伯的后代,也就是我是周人嫡长子的后代。他这样的说法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周族人建立的虞国,开始严重的威胁到商都,这是因为从虞国向东就是商都安阳,向南可以渡过黄河,达到洛水流域,洛水流域带殷商的都城的南边。这对商来说是一种包围之势。因此商王文丁就找了借口杀了季历,但是这仍然阻止不了周人挺近中原灭商的步伐。季历的儿子周文王。一方面广修德政、团结诸侯。另一方面,他开始着手灭掉商的附属国崇国、黎国这样的国家。
我们先来说一说周文王的广修德政、团结诸侯,周文王广修德中的一个表现,是通过一个故事表现出来的,那就是虞国(我们前面说到的山西平路以北的虞国)和芮国(芮国就是今天陕西大荔以东的这一块土地),他们因为土地纠纷久而未决,想找周文王进行裁决。双方进入了周境,看到周境内的民俗相让,他们满脸羞愧,于是回去之后就把所有所争议的土地进行闲置都不要了。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周文王以德治国的成效,周文王以德治国不但对自己国家的老百姓有一个好的引导,民俗相让。他已经感染到了周边的诸侯国,他有力地团结了周边的诸侯国。
咱们再说周文王的第二个方面的准备,就是他开始灭掉商的附属国,像崇国这样的国家。灭崇国之后,就把自己的都城从周原迁到了丰,丰就是今天西安市的西南丰河中游西岸,由于在沣河中游,所以它叫做丰都。灭崇国意味着周人可以飞度盟津去进攻商都。此时,商都处于周人的南面包围之中。咱们再说灭黎国,灭黎国则意味着商都的西面受到了周人的围攻。因为从黎国到商都只有200里,中间只不过隔了一个太行山。总之,周人对商都已经实现了半包围。正当周人想一举灭商的时候,周文王却不幸去世了。兴周的重任和灭商的重任便都落在了周武王的身上。
武王克商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武王克商,在《诗经·周颂·武》这一篇中是这样歌颂武王克商的“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克开厥后就是开天辟地的意思,尔就是武王的意思。武王灭商的一个准备工作就是盟津会师,周是小邦,商乃大邦,周想灭商必须要有力的团结诸侯。据说前来盟津会盟的诸侯达到800个之多,这当然是有夸张的成分,是极言愿意参与灭商的诸侯之多,他们会师之后就飞渡盟津,到达了牧野。商都当时是淇县,牧野就是淇县的郊区,所以叫牧野。清晨开战,黄昏就取得了全面胜利。殷纣王当得知自己即将被俘虏的时候,他不甘受辱就自焚而死。武王从1月26日从国都丰出发,用25天的时间到达盟津,渡过盟津,用6天的时间到达牧野。当天就灭了商。这样算来他一共用了31天的时间,这样的灭商的速度是惊人的。周一个小邦灭掉商一个大邦,速度这么快,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当然这是有很多的副作用的。比如说西周建立之后的政权的不稳、还有如何处理殷商贵族和平民的问题。这都摆在了周人的面前。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在下一节课再讲。在这场战斗中出力最大的就是姜尚,因为他被封在吕地。所以他叫吕尚。他姓姜,名望,字尚,吕地人。吕尚就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姜姓和周族是世代通婚的,所以在牧野之战中三千虎贲军中有很多勇士都是姜姓勇士。后来姜子牙被封到了齐国,做了齐太公。他成为齐国的先祖。
以小克大的原因
我们在这个地方需要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商一个大邦,人口众多,为何在周小邦面前不堪一击?我想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应该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殷商的贵族失德。殷商在当时有很多的贵族离心离德的有很多人,在牧野之战打响之前,他们都已经弃商投周了,甚至在战场上70万的军队倒戈相向,这70万是《史记》的记载。我想殷商的士兵不至于有70万之多。因为当时殷商的人口,殷商古都周边的人口有100万,那么它的军队可选取的军队也就在20万左右。不管怎么说,军队的倒戈相向再次向我们证明殷商的失德;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殷商长期打击四夷,他对少数民族的进攻,消耗了大量的实力。所以说殷商在对付西周以及西周的联军的时候显得非常的疲软。我们说一说殷商对四夷的进攻,比方说殷商屡次讨伐“鬼方”,鬼就是远方的意思,鬼方就是匈奴。在秦汉他被称为“匈奴”,在商代它被称为鬼方、在周代它被称为“戎”,在唐朝它称为“突厥”。唐朝之后宋朝一直到元朝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之前,他们有又有着不同的名字。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之后,统统称他们为“蒙古”,因此它才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蒙古。武王灭商之后,因为克商的功劳得了一个“武”的称号,叫做“桓桓武王,保有厥土”,桓桓就是威武的意思。(曹操的儿子曹丕字子桓,丕就是盛大。所以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名字和他的字加起来就是盛大而威武的意思。)
从丰到镐
武王克商之后,立即把都城从丰又迁到了镐。镐京离丰京只有25里,只不过中间隔了一条沣水。我们习惯把历史上丰镐为都城的周朝称为西周,把以后以洛阳为都城的周朝称为东周。
好了,今天的《西周创建》,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将为大家讲述《西周初期社会制度》,比如说:周公东征、兴建东都洛阳、以德治国、礼乐制度、以人为本、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谢谢大家的收听,今天我们的《细说国史》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更新了!
继续更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