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不能用人工智能去找到并帮助那些有自杀风险的人。”
朱廷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一位微博名为“走饭”的网友自杀,在她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下,每年都不断有人留言,到现在已经有了100万+的留言量。在中国,仅有7%的自杀者在其生前曾经求助过。而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2013年,研究计算机网络心理的朱廷劭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不同自杀可能性的用户与其他用户在微博行为和语言表达上存在怎样的差异?有没有可能通过网络数据的分析,主动找到他们并对其干预?
2017年,朱廷劭团队的在线自杀主动预防系统正式上线,通过微博网络数据的分析,计算机会自动识别出有自杀意念的人,并主动发送信息,告诉对方可以寻求帮助,如果有回复,后续再由志愿者与其沟通。“不可能靠我们解决自杀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给自杀者另外一个选择。”
“我们尊重每个人对生命的选择,但是我们更敬畏生命。”
前两年很抑郁,想找找心理开导的,曾通过微信公众号寻找,天呐,一小时收费200元,,我。。。。自己开导吧
化城 回复 @昭武将军: 这算便宜的。而且不是一次能解决,一周一次坚持半年试试。觉得贵还是觉得这不重要,身体不舒服治病花钱天经地义,心里不舒服舍不得花钱。不针对你啊,很多人都这么想。
是在读稿子吧?
我叫pp 回复 @快乐苹_c6: ...
是受《疑犯追踪》的启发吗?🙈
0.75倍听舒坦些
平淡的语调却让人非常感动。
建议一席能够留下演讲者的联系方式(方便的话)
完了,这些我都具备
能提供一下网址吗
这里应该不会有人认识我知道我,每天按时吃药,要活着,想活着。
笺书 回复 @肥渣渣渣: 要好好的噢,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好好活着,你是最棒的你。
研究的还是太浅了… 得到的洞察也比较弱
2112025081 回复 @hussarr: 是比较浅了,现在的人更多愿意在虚拟世界里面去表达真实的自,这个应用很适合中国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