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避开情绪的“坑”—焦虑不一定是焦虑症,父母应学的DSM-5

带娃避开情绪的“坑”—焦虑不一定是焦虑症,父母应学的DSM-5

00:00
15:32
大家好,我是雅俐。上期节目播出后,有朋友问我自己会不会是“边缘型人格”。这就涉及普通人群对“焦虑”的认识。延伸出来,我简单谈谈以下几点:

1.焦虑,心焦,上火,烦躁……这都是表述人的“焦虑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令人理性被遮蔽,还可能导致一些行为的变化,比如吵架打架。

2.焦虑状态背后可以有很多解释,焦虑障碍(焦虑症)会焦虑,强迫性会焦虑,边缘型人格障碍会焦虑,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等C类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就都是“焦虑”,就连自闭症儿童也会焦虑。
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的焦虑,在“适应不良”甚或“适应障碍”中多见。每个人一辈子中难免遇到一次以上的适应问题。

3.由于普通人群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焦虑背后是什么,所以只需要感受和观察两件事:1.我或家人有没有显著的痛苦,比如持续两周以上,焦虑不堪,注意力不集中,吃不好睡不着……2.我或家人社会功能是否受损,比如不能正常上班上学,家里常常吵架家无宁日……如果有涉及这两条的变化,最好立即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要知道,普通人群中达到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患者在20%以上,100个人里面至少20个,而且有上升趋势。加上处于临界点的,或是自己用运动等方式克服而不曾求助专业人士的,或是临时遇上适应问题自己扛过去的,统计数据估计翻倍都不止。考虑到我国学生一族和老师们承受的压力,校园无疑是重灾区。
因此,不论以什么状态存在,“焦虑”都广泛存在于人群之中。我们认识它,接纳它,抚慰它,就能令自己令家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欢迎到喜马拉雅搜“心理咨询师夏雅俐”,加我关注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