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听课】无私之爱

60.1【听课】无私之爱

00:00
11:55

钢琴曲限时免费听! 

恭喜您被惊喜好礼砸中啦!

周小宽精选专辑《100首心理疗愈钢琴曲》,现在开放限时免费听

一听就平静了,一听就舒缓了——古典音乐这么听,帮助数百万人缓解焦虑、深度入眠~

倒计时5天,还在等待吗?【点此立即领取!】


本期纯享曲目:维尼亚夫斯基《传奇曲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刘雪枫。欢迎收听我的节目《古典音乐轻松听》。


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位作曲家,他是一位波兰人,却和肖邦一样,满满的法国范儿。


他叫维尼亚夫斯基,名字陌生吗?如果你喜欢听小提琴音乐,他就躲不过去,以他名字命名的小提琴比赛是最重要的小提琴国际赛事之一。


而且他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和一系列小品包括《传奇曲》、《谐谑曲与塔兰泰拉舞曲》、《莫斯科的回忆》、《随想圆舞曲》、《主题与变奏》以及两首《波兰舞曲》都是非常有名的小提琴经典,学小提琴的人都是非拉不可。


我们今天欣赏的是《传奇曲》,它的背后是一个既幸福又悲伤的爱情故事。


大家是不是还记得谱写出《吉普赛之歌》的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


这位维尼亚夫斯基居然提前给萨拉萨蒂创下一项记录,这个记录萨拉萨蒂没有打破。


萨拉萨蒂是在12岁那年进的巴黎音乐学院,这是巴黎音乐学院规定的最低年龄线,当然了,萨拉萨蒂创造的的记录是只学了九个月就拿下结业比赛一等奖。


维尼亚夫斯基的纪录是他8岁就进了巴黎音乐学院,完全是院长特批的,当年李斯特因为年龄不够都被拒绝了,维尼亚夫斯基真是太天才太幸运了!


所以,维尼亚夫斯基学了三年毕业,还是不到12岁,真是比萨拉萨蒂还厉害。


对了,他比萨拉萨蒂大9岁,足以成为萨拉萨蒂求学期间的榜样。


当然了,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其实也不错,虽然在乐坛上都炙手可热,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维尼亚夫斯基把他最棒的小提琴作品《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萨拉萨蒂,说明他们的友谊相当靠谱。


和大多数音乐家不一样,维尼亚夫斯基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只是,这个幸福却导致维尼亚夫斯基操劳过度,以至于“过劳死”。


因为维尼亚夫斯基太爱他的妻子了,他拼命为妻子赚钱供她挥霍,还给她上巨额保险。


他的妻子伊莎贝尔出身英国贵族,维尼亚夫斯基25岁的时候去伦敦演出和她相识,他们非常相爱,迫使伊莎贝尔的父亲汉普顿勋爵同意了这门婚事,但给维尼亚夫斯基开出非常苛刻的条件,要他保证伊莎贝尔的幸福。


说到这里我都觉得有趣,萨拉萨蒂生命中也有一位叫伊莎贝尔的女性,那就是西班牙王后,是她把萨拉萨蒂送进了巴黎音乐学院,还馈赠给他一把终生不离身的斯特拉第瓦里名琴。


维尼亚夫斯基的伊莎贝尔虽然给他带来爱情的幸福,但是也最终把他累垮。他常年不间断巡回演出,完全是超负荷工作,年仅45岁就去世了。


《传奇曲》是维尼亚夫斯基和伊莎贝尔爱情的见证,作于1860年他们的婚礼期间。


他们的婚礼是在维尼亚夫斯基的福地巴黎举行的,许多音乐界艺术界名人出席,柏辽兹和罗西尼都在此列。


此刻的维尼亚夫斯基倍感幸福,他把这种幸福感都写进了音乐之中,当然这首曲子也是献给伊莎贝尔的。


“传奇曲”带有叙事的特征,但维尼亚夫斯基采用这个曲名并不是用来叙事的,而是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向爱人倾诉自己浓浓的爱意,这一点和法国作曲家肖松的《音诗》很接近,但情感的实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首曲子是以一种复三段曲式构成,四三拍子的行板。乐队从木管低音区的波动中引出小提琴独奏的缠绵而带有梦幻的旋律,具有甜美回忆的特征。


(听听音乐)


将近两分钟的时候,A段进行一次反复,在情绪上更饱满更热情,所谓“复三段曲式”,这个“复”字指的就是A段需要呈现两次。


(听听音乐)


B段也就是中段出现在将近四分钟的地方,节奏变为四四拍子,明显这是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卡的节奏,也就是节奏的重音落在弱拍上,这一段主要以小提琴的双音来演奏。


(听听音乐)


A段在将近六分钟的地方重现,仍然是乐队木管低音区引出小提琴加弱音器独奏的A段主题。


(听听音乐)


大家可以听得出来,此刻的心情已经再度趋于平静安宁,音乐在幽静甜蜜的幸福感中悠悠地结束。


感谢您的收听,我是刘雪枫,这里是《古典音乐轻松听》,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赵冬梅老师

    红颜祸水,说法太旧

    落霞与孤鹜齐飞Liu 回复 @赵冬梅老师: 哎呀哎呀,赵老师

  • 小咖的妃

    喜欢这一首,纯纯的古典音乐小提琴曲。比起这一章节的其他曲目,这一首格外纯粹。

  • 1399169vlsz

    这样的男人值得尊重。音乐更给人以宽慰。

  • 段雪梅_8l

  • Leisy018

    哈哈,鲜给自己点个赞赞,要感谢老师给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复三部曲式。然后呢,还要打算再去找维尼亚夫斯基的其他的曲子来听一听补课。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19世纪的艺术家都会集中在法国,是因为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开始点吗?也确实是源自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狄得罗、卢梭…确实都是法国人。19世纪的法国是个非常热闹的艺术家的聚居地,无论是音乐,美术,文学……给自己找了一个题目,可以研究一下。

  • 在水一方_23m

    传奇无私之爱,尽在音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