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郑州某小区物业人员让业主举手表决是否让医务人员进小区”的业主群聊天截图引发舆论热议。截图中,小区物业要求业主“抱着为本院负责的态度”投票,最终决定不让两名租住在该小区的医务人员回家。“令人心寒”“做人不能太自私”……一边倒的网络点评说出了网友心中的愤懑。受党报评论君的邀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事后,郑州市防控办回应,所谓的“举手表决”属物业人员擅自发布,目前已责令该物业公司在小区业主群公开道歉。但这样的事件不是孤例。南阳一位护士下班回小区也遭到阻拦,事件最终由当地防控部门出面协调才得以解决。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当医务工作者披星戴月而归,准备在下一个黎明再次奔赴抗“疫”战场,却被挡在家门之外,他们心中会是何种滋味?
保证医务人员居住的自由和权利,是法律;了解医务人员在离开医院时必须经过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是常识;以人文关怀呵护、善待医务人员,为他们减少后顾之忧,更是温情。从事理上说,特殊时期人们对病毒传播的焦虑,不应成为对医务人员不分青红皂白的质疑。从情感上说,疫情当前,“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理应受到尊重与礼遇;“舍小家为大家”的一线战士,更需要得到理解与关怀。致敬称赞需要实际行动,不准医生护士进小区、不让自家孩子与他们的子女玩耍等冷漠行为,不是为健康负责,倒是令勇士寒心。
在这一事件中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物业通过发起投票决定住户居住权的“神操作”。物业滥用权力,扭曲了共治共建的本意,不让医务工作者回家的邻避行为则让本该有的共同体意识变了味,到头来是给疫情防控添乱,给公共利益增忧。近来,从投票禁止医务人员回家,到一些小区规定“全民不出门”却满足不了人们采买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再到某地在假期结束后出现的“上一天班,回家隔离14天”的过激现象,折射出面对疫情时的非理性,也折射出一些地方“微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全民战争中,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以赴,还需要街巷、小区的全面配合;除了一项项政策部署,还需要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实。小区、胡同、网格作为社会的神经末梢,直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群众,只有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才能让治理血脉畅通无阻。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疫”时,这样的“微治理”都如同绣花,既要精准细致,又要耐心用心。面对疫情防控与生活保障、恢复工作和确保安全等选择题,永远不只有一种答案。治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近来,许多地方推出了无人机监测、广播喊话、改编戏曲等“硬核”抗疫措施,它们之所以在网上走红,正是因为在“微治理”中出妙招、想新点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疫情之下,科学到位的举措,合理周到的考量在“微治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必不可少。提高警惕、严格管理理所应当,让治理更温暖、更有人情味同样重要。毕竟,管理与服务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形成治理微循环系统的共同动力。管理更精细,服务更人性,治理也将更有成效。基层治理者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就能在全社会传递更多温度与暖意,汇聚起抚慰人心的力量和荧荧不灭的希望。
这正是:防疫最为紧要,方式尤当思考。提升治理温度,人文关怀莫少。
(文|曹雪盟 主播|殷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