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陵墓与学者(上)》:从考古学揭开人类早期文明之谜

《神祇、陵墓与学者(上)》:从考古学揭开人类早期文明之谜

00:00
34:30

从考古学揭开人类早期文明之谜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读书笔记 


忠实传递价值,解读全球好书,你好,这里是喜马讲书。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神祇(qí)、陵墓与学者》,副标题是:考古学传奇。
 
考古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人们想了解过去的事情,特别是几千年前的历史,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考古学。比如,人类历史上几大重要文明,像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美洲文明,人们对它们的了解,都建立在考古学基础之上。
 
除此之外,考古学又是一门充满神秘感的学科。你看那些考古学家,总是在埋头寻找坟墓、挖掘坟墓,以至于他们自己也自嘲说,自个儿是“挖坟的”。
 
那么,考古学家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是怎么工作的?考古学又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它对认识古文明,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神祇、陵墓与学者》这本书,就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本书作者,是德国罗沃尔特出版社的记者和总编辑策拉姆,他长期致力于文化和考古学领域的报道。策拉姆花了四年半的时间,搜集整理材料,撰写了这本书。本书首次出版于1949年,出版后,引起了社会轰动,德文版就卖出了200万册。随后又被翻成英文、法文等26种文字,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好,下面我们就循着考古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揭开人类早期文明之谜。我将分上下两集给你讲解本书内容:
上集中,我将通过温克尔曼、施里曼和埃文斯这三位考古学家,发现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遗址的故事,讲述考古学的诞生。需要说明的是,考古学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欧洲文明的来龙去脉,得到一步步揭示的过程。
在下集中,我则会讲述考古学家是如何发现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美洲文明遗址的。
 
我们先来讲上集,寻找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遗址。
 
不过最先出场的,还不是考古学家。而是两西西里王国的国王卡尔,和他的王后克里斯蒂娜。
 
18世纪,意大利四分五裂成许多王国。其中,那不勒斯王国和西西里王国,组成了两西西里王国,共同统治着意大利南部。首都设在那不勒斯。1738年,两西西里王国的国王卡尔,娶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公主,玛丽亚·克里斯蒂娜。这位公主嫁过来后,没事就喜欢在那不勒斯的宫殿和花园里溜达,在花园里,发现了很多裸体雕像。
 
这些雕像年代久远、风格独特,引起了克里斯蒂娜强烈的兴趣。经过打听,她了解到,这些雕像是人们从维苏威火山附近找到的。这座火山位于那不勒斯东南方向11公里的地方。克里斯蒂娜想:如果派人去发掘,一定能在那里找出更多的古代艺术品。于是她向卡尔提出了请求。
 
卡尔同意了新婚妻子的要求,请来了工兵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这名指挥官接到任务后,便带着工兵和火药,跑到维苏威火山脚下勘查。他们炸开了部分火山岩后,还真找着了三块残片。经辨认,它们应该属于一匹高大的青铜马。
 
到了这一步,继续使用炸药就很不合适了,因为这容易毁坏文物。卡尔马上换人,任命皇家图书馆馆长韦努蒂接手。韦努蒂是一位学者,熟悉古典文化。在他的领导下,陆续挖掘出了三尊大理石像、一根彩绘柱子和一段青铜马的躯干。韦努蒂认出,这些艺术品是古罗马风格的。之后他们又发现了一截楼梯,据推断,它应该连着一幢大型建筑。
 
后来,人们又清理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拉丁语铭文。经解读得知,这幢大型建筑是一个名叫赫库兰尼姆的剧场。
 
发掘者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剧场顶部。那些令克里斯蒂娜心心念念的裸体雕像,就是剧场的道具和装饰品。根据常识推断,剧场一定在城里,所以,火山岩下应该躺着一座古罗马城市。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人们继续挖掘,果然,一座古罗马城市,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后经验证,它就是神秘消失的赫库兰尼姆城。消失的原因,很可能是被突然爆发的维苏威火山所吞噬。
 
这一发现,令卡尔国王夫妇兴奋异常。他们意识到,这样的古城应该不止一座。据史书记载,同样位于维苏威火山脚下的庞贝城,在公元79年,也是突然消失的。于是,发掘工作转向了寻找庞贝古城。
 
学者们通过文献资料,确定了庞贝古城的大致位置,开始发掘。然而,因为缺少物资和经验,整个发掘过程漫长、曲折。差不多十年以后,即 1748年,才有了重大进展。1748年4月6日,第一幅精美的壁画被发现。十几天后人们又找到了第一具古尸。它被火山灰包裹着,身旁还散落着一些金币和银币。这之后,城墙、露天剧场、庄园别墅、居民住宅等遗迹,纷纷重见天日。
人们终于可以确信,这就是被火山爆发摧毁的庞贝古城了。
 
然而,后续的发掘工作依然时断时续,研究也流于表面。哪怕偶尔有些成果,也是支离破碎、错漏百出。于是,时代开始召唤考古学的诞生,考古学家开始登场。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位考古学家的故事,揭示考古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的深入。
 
这三位考古学家分别是:德国人温克尔曼和施里曼,英国人埃文斯。
 
首先来讲考古学奠基人——德国的温克尔曼。
 
1717年,温克尔曼生于德国的一个鞋匠家庭。他家境平平,没有受过太好的教育。不过,温克尔曼自幼喜欢古董和文物,常常跟小伙伴们在坟墓群里玩耍,扒出地下的坛坛罐罐,自个儿研究。
 
三十出头的时候,温克尔曼来到德国德累斯顿,成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当时的德累斯顿,艺术氛围浓厚,藏有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和文物。
 
在浓厚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温克尔曼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花大力气进行研究。1755年他出版了对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像艺术进行解读的专著,逐渐有了名气。与此同时,赫库兰尼姆和庞贝这两座古城有大量珍贵文物出土的消息,也传到了温克尔曼耳朵里。他决定实地探访一番。
 
然而,温克尔曼是德国人,根据卡尔国王的命令,外国人是不允许进入发掘现场的。实地探访的设想落空了。经过努力,温克尔曼获准参观博物馆,一睹文物的真容。但对方又有新的规定:只许看,不许记录。
 
温克尔曼只能采取非正常手段,贿赂博物馆工作人员,才给一些文物画了像。然而要做研究,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幸运的是,温克尔曼结识了修士皮亚吉。皮亚吉致力于保存和修复古代的莎(suo)草纸文卷。这些莎草纸上记录了大量涉及古希腊历史、音乐、艺术等领域的内容。这让温克尔曼得以把文物和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研究。
 
1762年,温克尔曼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写了篇通讯稿,介绍赫库兰尼姆古城遗址。两年后他搜集到更多资料,又写了篇通讯稿,还出版了专著《古代艺术史》。
 
这两篇通讯稿加一部专著,在考古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它正式确立了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这之前,人们主要是通过各种文献资料,了解古罗马。物质资料方面,罗马城里,还矗立着古罗马竞技场、古罗马皇宫的遗迹。但它们都是零散的。一座完整的古罗马城市是什么样的,人们就不清楚了。
赫库兰尼姆和庞贝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情况。这两座古城,是被突然喷发的火山毁灭的。之后的一千多年里,整座城市覆盖在厚厚的火山岩下。所以城市的整体结构、人们日常生活的痕迹,都被保留了下来。这给历史学家们还原古罗马的城市运作、古罗马人民的工作、生活和信仰,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材料。
所以说,当温克尔曼以科学报告的形式,将考古成果公之于众的时候,也意味着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确立。因为读过报告的历史学家已经相信,依靠考古学,能够揭开诸多历史未知之谜。
温克尔曼的另一大贡献,是确立了一套文物鉴定的科学方法。在他之前,欧洲的学者对文物年代,只能靠猜。温克尔曼摸索出了一套文物鉴定的方法。他根据文物的材质、造型、工艺、图案等特点,并借助文献资料,将其分门别类。经过这一番合并同类项,不同时期的文物就能被区分开来。学者们就可以据此推算文物产生的年代,并结合其历史背景,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这套方法影响极其深远。在科技条件有限,碳十四鉴定法尚未普及以前,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中国、日本,考古学家都离不开这套方法。
 
当然,毕竟是草创时期,温克尔曼的研究也有他的局限性。
首先,他一直不被允许踏足发掘现场,只能坐在博物馆里琢磨,就无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他的研究,总有隔靴搔痒之嫌。
 
其次,温克尔曼生前,出土的古希腊文物并不多,他大多是通过古罗马人的复制品,来研究古希腊文化的。可想而知,偏差是难免的。
 
举个例子。在温克尔曼看来,古希腊的雕像洁白无瑕,透着股朴素的高贵。这表明古希腊人有着很高的审美品位,推崇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其实这是误解。古希腊雕像之所以呈现出今天的样貌,是大自然的杰作。
 
拿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来说。最初,她不仅有优美的双臂,脖子上还挂着项链,手腕上也戴着手镯。它的躯体被涂成五颜六色,显得绚丽多姿。只是经受几千年风吹雨打,维纳斯的双臂损毁、色彩褪尽,表面变得十分光滑,这才给人一种洗尽铅华之感。
 
因此,虽说温克尔曼奠定了考古学的基本规范,但也留下了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果活得足够长,相信他一定能够将考古事业再往前推进。只可惜天妒英才,51岁那年,温克尔曼突遭变故,不幸身亡。
 
温克尔曼虽然死于非命,但他为下一代考古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欧洲的考古学事业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到19世纪中后期,迎来了井喷期。这也可以说,是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的时代。
如果说温克尔曼的贡献,是揭示了一千年前的古罗马社会;那么施里曼,就往前推进了一千年,帮助人们了解了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社会。
 
说起来,施里曼还是半路出家。1822年,他出生于德国北部的一座小村庄,父亲是当地牧师。平时,父亲喜欢给施里曼讲《荷马史诗》里的故事。
 
《荷马史诗》传说是由古希腊盲人诗人荷马创作,分为两部,分别是《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伊利亚特》围绕特洛伊战争展开,讲述了特洛伊王子诱拐希腊第一美女海伦,从而引起希腊联军讨伐。经过十年鏖战,希腊联军用木马计攻占特洛伊,取得了最终胜利。《奥德修斯》则讲述了战争结束后,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返回故乡,与妻儿重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影响十分深远。欧洲的很多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如阿伽门农、阿喀琉斯、奥德修斯,都出自这里。可以说,欧洲人是听着古希腊英雄的故事长大的。
 
施里曼也不例外。通过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述,他从小就对特洛伊战争、木马计、海伦、阿喀琉斯这些古希腊传说,心生向往。七岁那年,施里曼立下志愿:长大了要当一名考古学家,找到特洛伊遗址!
七岁孩子的话,谁会当真呢?从之后的人生道路看,施里曼也确实没有投身考古事业的迹象。
 
由于家境贫寒,14岁时,施里曼就被送到当地一个杂货店里当学徒。攒了些钱后,他前往汉堡谋生。经过不懈努力,施里曼当上了一家进出口公司的商务代表,并创立了自己的商行。1850年, 28岁的施里曼去美国做黄金生意。凭着敏锐的商业头脑,成了百万富翁。
 
在外人眼里,施里曼是一位白手起家、成功逆袭的人生赢家,前途不可限量。但其实,他从未放弃过内心深处的特洛伊情结。
 
据说经商之余,施里曼自学了英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等18门语言。一方面,这是经商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寻找特洛伊做准备。特别是为了读懂原版《荷马史诗》,他还专门学了古希腊语。
 
1864年,42岁的施里曼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宣布退出商界,全身心投入考古工作。
 
施里曼先用两三年时间,游历希腊、意大利等地,积累经验。期间,他专程去了一趟位于希腊西南部的伊萨卡岛。这座岛,就是《荷马史诗》中著名英雄奥德修斯的家乡。施里曼在岛上结识了一个马掌匠,他的妻子叫珀涅罗珀,与奥德修斯的妻子同名。他们还有个儿子,就叫奥德修斯。这让施里曼觉得,奥德修斯肯定确有其人,今天岛上的居民,没准就是他的后代,特洛伊古城一定能找到!
 
做过充分准备后,施里曼正式启动了考古之旅。第一站,选在了土耳其西南部的一座小村庄——布纳尔巴什。
 
为什么来这儿呢?因为当时的考古学家普遍认为,此处的某座山丘下,就埋着特洛伊古城的遗迹。因为《荷马史诗》里提到,特洛伊有两个泉眼,一个是温泉,一个是冷泉。而布纳尔巴什恰恰有两个泉眼。所以施里曼打算从这里入手。
 
他雇了向导,在村子里寻找,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因为在方圆500米的范围内,施里曼就找到了34个泉眼,远远超过两个。他还拿温度计测水温,全部是17.5℃。这都是冷泉,说好的温泉呢?根本不存在啊。
 
施里曼还不死心,他回想了一遍《荷马史诗》的情节。根据描述,希腊联军是坐着战船远征的。等船靠岸,联军登陆的当天,就向特洛伊城发起了进攻。这也就是说,特洛伊城距离海岸线应该比较近,否则联军不可能这么快走到。
 
为了证明这一点,施里曼亲自走了一遍。他来到传闻中埋着特洛伊城遗址的山丘,从那儿出发,向海边走。结果表明,如果特洛伊真的位于布纳尔巴什,那么希腊联军想在登陆当日发动进攻,必须在9个小时内走完84公里,加上战士身上的负重,这是很难做到的。
 
施里曼还意识到另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城遗址附近总会有些散落的文物,可施里曼里里外外翻了个遍,连个碎陶片都没见着。种种迹象都表明,特洛伊城遗址不在布纳尔巴什。
 
那能在哪儿呢?施里曼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村落——希沙利克。它位于布纳尔巴什北面,离大海很近,希腊联军要在登陆后赶过去,不会太费力。更重要的是,希沙利克有一座外表挺奇特的小土丘。怎么个奇特法呢?普通的山丘大多呈三角形,丘顶的面积很小。而这座土丘的顶端,是个四方形的平台,面积达到466平方米。这看起来不像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建造的。
施里曼推断,土丘下面应该埋藏着一幢建筑。那是什么建筑呢?
 
《荷马史诗》里记载,特洛伊城中最高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于是施里曼大胆推断,土丘下的建筑就是这座神庙。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施里曼的推断缺乏证据、很是武断。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事人凭着一股冲动,发现了惊天秘密。
 
从1870年4月动工到1873年6月停止,施里曼带领团队埋头挖了三年多,收获之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土丘下面确实埋着一幢建筑,是不是雅典娜神庙,还不能确定,但同之后的发现比起来,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原来,施里曼挖啊挖啊,居然挖出了整整九座古城!
这九座古城,一座叠加在另一座上面,层层叠叠堆了九层。存世的年代,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00年,跨度长达3400多年,几乎涵盖了整个古希腊罗马时期。其中,令施里曼日思夜想的特洛伊城,位于第六层,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最古老的,特洛伊下面还埋着三座更加古老的城市遗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座城叠一座城的奇观呢?这是因为,旧的城市遭到战争或天灾摧毁后,逐渐被泥沙掩埋。后来者就在原址上建造新城市,如此循环往复,就叠加了好几座城市。其实,特洛伊遗址并非个案。像中国的六朝古都开封,地底下也埋着六座古城,时间跨度从战国时代一直到金代。
 
特洛伊城重见天日,震惊了整个西方,施里曼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考古明星。其他考古学家纷纷赶来,进一步挖掘。考古工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出土了大量金银珠宝、青铜器、陶器,还挖掘出了很多神庙。除此之外,古城中的议事厅、市场等废墟也得到了发掘和清理。这次考古的重大发现,让学者们对上古时期的希腊社会,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
 
当然,这些是同行的工作,施里曼早就转移了兴趣。他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率军围困特洛伊十年之久的、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身上。施里曼下决心找到他的陵墓。为此,他来到迈锡尼古城遗址,因为阿伽门农曾经是迈锡尼国王。
 
迈锡尼古城位于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遗址没有完全被尘土掩盖,所以它的位置,是确定的。至于阿伽门农的陵墓在哪儿,人们就不清楚了。之前也有考古学家来找过,但都空手而归。施里曼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偏见。据古代著作记载,阿伽门农的陵墓,就埋在迈锡尼议会厅的下面。但是当时的历史学家,认为古代著作靠不住,所以偏要反向思维,认定墓在城外。施里曼不一样,他相信古代著作是可信的,坚持从城内开始挖。
 
工人们先挖出了大量花瓶,紧接着,挖到了一幢建筑。施里曼判断,这就是迈锡尼议会厅的遗址。当年,阿伽门农就坐在里面讨论政务。施里曼大为兴奋,加快了挖掘速度。
 
工人们挖了4个多月,终于在1876年12月6日,挖出了第一座陵墓!之后,又陆续发现了好几座古墓葬。从这些陵墓中,施里曼找出了15具古尸。其中一具男尸,戴着黄金制成的王冠和面具。施里曼确信,他就是阿伽门农。他兴奋地发电报给希腊国王,宣称:“我凝视着阿伽门农的脸庞!”
 
然而,后来的考古学家证实,施里曼搞错了。阿伽门农时代流行圆顶墓,而施里曼找到的,是竖井墓,年代更为久远。所以那个戴着黄金面具的人,至少比阿伽门农大400岁。时至今日,真正的阿伽门农墓仍然是个谜。
 
施里曼之所以犯下这个错误,同他在专业素养方面的缺失,不无关系。
 
前面讲过,施里曼是先是做了几十年生意,然后才去搞考古的。由于没受过专业训练,加上急功近利,使他的判断很容易出现偏差。未经考证就宣称找到了阿伽门农墓,就是一个例子。
 
施里曼的问题还不止于此。作为一名业余考古学家,他一直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其中最遭到学界诟病的,是他不注意保护考古现场,发掘手段也十分野蛮。比如,在发掘特洛伊古城和迈锡尼古城时,施里曼没有请专业考古人员,而是雇佣毫无经验的当地人。而且为了早日出成绩,他还经常催逼工人赶进度。这导致不少文物在发掘过程中损毁。
 
其实就算施里曼亲自动手,也好不了多少,因为他心更急,手法也更粗放。就拿迈锡尼古城的那几具古尸来说。刚出土时,他们从头到脚穿戴黄金,保存情况良好。施里曼呢,竟然在没做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取下了他们的黄金面具。古尸头部接触到空气,随即风化,只剩下渣渣。这导致进一步的研究根本无法展开,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施里曼生前,学界对他争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他在考古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首先,施里曼发现了特洛伊文明,这等于将欧洲古典文明的源头,向前推进了两千两百多年。其次,尽管没能找到真正的阿伽门农墓,但施里曼是第一个对迈锡尼古城遗址进行发掘和整理的人。他发现,兴起于约3800年前的迈锡尼文明,比特洛伊文明更古老。这一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更重要的是,施里曼在继温克尔曼之后,将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往前推了一步。
 
在施里曼之前,《荷马史诗》仅被当作文学作品。书中描写的人物、情节和对话,都被认为是虚构的。连特洛伊战争是否发生过,海伦、阿伽门农、奥德修斯这些人是否存在过,都备受质疑。
 
施里曼之所以能找到特洛伊和迈锡尼古墓葬,都是从《荷马史诗》等古希腊著作中寻找到的线索。这表明《荷马史诗》内容是可靠的,能够作为考古依据。
 
对此,考古学界是认可的。很多考古学家也开始认真研读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籍,期望能有新的收获。
 
此时的施里曼呢,尽管年事已高,对考古的热情依然高涨。
1890年,他来到希腊第一大岛、位于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按照《荷马史诗》的说法,克里特岛的北部城市,克诺索斯,诞生过米诺斯王国。该王国拥有恢弘的宫殿、璀璨的文化艺术,而且贸易发达,国力强盛,统治着整个克里特岛。施里曼准备在此发掘,揭开《荷马史诗》中的又一个谜团。
 
只可惜,上天没再给这位考古天才机会。1890年,施里曼因病逝世,享年68岁。
 
施里曼离世后,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接过了勘查米诺斯王国遗址的大旗。他也是这一集要介绍的,第三位考古学家。
 
阿瑟·埃文斯生于1851年,比施里曼小将近30岁,但他的家庭环境要好得多。埃文斯的祖父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古典学和历史学教授。父亲经商,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拉丁文,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古,出版过专著。父亲还同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是好朋友,经常邀请达尔文到家中做客,讨论学术问题。
 
埃文斯自幼耳濡目染,对历史、考古等学科有浓厚兴趣。他的教育背景也很扎实,中学就读于英国著名贵族学校——哈罗公学。后来又在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历史学和考古学。所以比起施里曼,埃文斯是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
 
1900年,埃文斯登上克里特岛,本来只想逛一逛,没成想,被大量的废墟和遗迹迷住了。他临时起意,要在岛上进行考古发掘。地点,就选在施里曼当年看中的克诺索斯。
 
发掘工作出人意料的顺利。挖了几个小时,就发现一堵墙,埃文斯判断,这是一座宫殿的宫墙。过了几周,考古人员清理出了约800平米的建筑遗迹。最终,一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宫殿,出现在世人面前。
 
宫殿的中心是一个很大的长方形庭院,庭院四周,坐落着厅堂、房屋,数量众多,且布局复杂,就像一座迷宫。埃文斯立刻想到,传说中,米诺斯确实有一座迷宫,里面还关着一头半人半兽的“牛头怪”。
 
经过深入考察,埃文斯确认,这里就是米诺斯国王的宫殿。随即,他向外界宣布找到了米诺斯文明的遗址。
这是继迈锡尼文明后,考古学界又一重大发现,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欧洲人尤其兴奋。因为考古证据显示,迈锡尼文明产生于距今约3800年前,而米诺斯文明诞生得更早,距今约5000年。这就表明,欧洲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
 
埃文斯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继续进行发掘和研究。考古人员曾经在米诺斯文明遗址中挖出2000多块陶土板,上面刻着某种线形文字。因年代久远,无人能辨识,埃文斯就把主要精力,投向了对线形文字的破解上。
 
他首先发现,不同陶土板上的线形文字是不同的。经过比对,埃文斯把线形文字分成A和B两种类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施里曼从迈锡尼遗址中找到的泥板上刻着的文字,同线形文字B一致。这说明,迈锡尼文明受到米诺斯文明的影响,甚至可能就是它的继承者。
 
但线形文字B的具体含义,埃文斯没能释读出来。彻底破解要等到五十年后,由其他考古学家完成。至于线形文字A,至今是个谜,吸引着一代代考古学家探索。人们只知道,它比线形文字B诞生更早,在米诺斯文明早期,就已经在克里特岛上通行了。
 
不过对历史学家来说,凭这些信息,就可以勾勒出欧洲远古文明的大致情况了。
 
欧洲远古文明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克里特岛,先发展成米诺斯文明;随后传入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形成迈锡尼文明,并不断地向希腊半岛本部渗透、扩展。正是在这些古文明的基础上,从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距今2800多年前起,出现了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之后,才是古罗马的崛起。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以数百年的实践,对欧洲的政治、哲学、文化、经济、战争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欧洲文明的重要基础。
 
这条历史脉络的勾勒,同考古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从温克尔曼到施里曼、埃文斯,以及无数考古学家,正是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为世人揭开一个又一个远古文明的神秘面纱。

下集,我们将继续介绍本书的下集内容。主要的故事为:三位考古学家,商博良、皮特里和卡特,破解古埃及文明;三位考古学家,博塔、莱亚德和罗林森,揭秘两河流域文明;以及最后,两名探险家,科尔特斯和斯蒂芬斯,发现美洲文明遗址
 
好,《神祇、陵墓与学者》的上集就讲到这里。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甜爸听秋

    欧洲古代史很难说是信史

    吉安娜的绯闻男友之二 回复 @六柳_Eamon: 取決於這種人的國籍,他是中國籍,中國歷史就靠譜,他移民日本了,日本的歷史就可信。

  • 15926561fjt

    维纳斯是彩色的?第一次听说啊。

    吉安娜的绯闻男友之二 回复 @15926561fjt: 兵馬俑也是彩色的

  • 奮鬥青年路

    欧洲古历史基本上都是神话故事吧

    六柳_Eamon 回复 @奮鬥青年路: 不学无术,不揣其陋

  • bqzhao

  • chy_0b

    阿伽ga门农,听着真别扭

    1371048fqkc 回复 @chy_0b: 没错啊

  • 碧海晴天cc

    很好

  • 止水_7t

    竟然没有人评论!

  • 9706300

    挖出来的金银珠宝古董归他自己吗

  • 水月云天_4o

    阿嘎门农

  • NS丨Hua

    涨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