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有多趋炎附势?连名字都被后人改了

潘安有多趋炎附势?连名字都被后人改了

00:00
08:31

潘安原名潘岳,字安仁,但后人认为他的操守当不起一个“仁”字,潘安仁就被叫成了潘安。

潘安身上有许多标签,比如肤白貌美、才华横溢、至情至孝;有很多典故由他而来。
据说小潘年少时,经常带着弹弓,驾马车到洛阳郊外打鸟玩。城里很多女孩为一睹帅哥的盛世美颜,早早就在路边等待。一看到潘安的马车,众人纷纷上前围堵,并疯狂朝马车上扔水果。于是,潘安每次出门,都会满载桃李瓜果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的典故。
那么招人爱的美男子,还非常专情。潘安与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相伴二十多年。妻子病逝后,潘岳终生未娶,这就是“潘杨之好”的典故。
不只对妻子至情,潘安还是个至孝之人。有一年,母亲染病想回家乡,潘安得知母意,随即辞官。他的上司极力挽留,潘安却说:我若贪恋荣华富贵,让母亲饱受思乡之苦,那算什么儿子呢?
回到家乡后,母亲竟然病愈了。潘安精心照顾母亲,经常彻夜不眠。家中贫穷,他就种菜卖菜,买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特意喂了几只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
作为西晋文学圈的代表性人物,潘安才华横溢,后世常用“陆海潘江”来形容人有才,陆是陆机,潘是潘安,这二人属于魏晋时期顶尖的文学家。潘安的代表作品《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
潘安家境一般,在西晋不算世家大族。在他30岁之前,当过河阳县令,曾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很受当地百姓拥护。鉴于潘安在县令任上政绩显著,很快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了主簿。
不久,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太傅杨骏被夷灭三族,担任主簿的潘安本来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安才得以免祸。
逃过一劫的潘安带着老母回到家乡隐居,这一年,潘安32岁了。他每每独坐镜前,感叹仕途不顺。突然,他在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中发现了几缕银丝。 人生至此,怎能不感慨!

曾经正直高尚的灵魂,就在此刻蒙尘,曾经恃才傲物的性格,就在此刻发生变化。潘安变了,变成了一个趋炎附势的俗人。
他欣然接受好友石崇的邀请重返京城,投奔贾充外孙、皇后贾南风外甥贾谧。贾谧在朝廷上权势很大,又是个酷爱文学的文艺青年。贾谧的朋友圈,集齐了当时二十四位声名赫赫的大才子,号为“文章二十四友”。由于他们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这其中就有潘安。
潘安加入之后,性情变得更加轻浮急躁,追逐名利无所顾忌。《晋书·潘岳传》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贾谧出门,人已经坐车走了,潘安和石崇还望着马车扬起的尘土下拜,谄媚之态可见一斑。
对于潘安的趋炎附势,其母曾多次劝诫:该知足就知足吧,为何贪求不止呢?
母亲的责备,潘安无言以对,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再进一步吧,再爬一级吧,如果我有贾谧那样显赫的背景,谁愿意给人当狗呢!
不久,心狠手辣的皇后贾南风决定废掉太子司马谲。元康九年十二月,贾南风诈称晋惠帝有病,让司马谲入宫面见。司马谲来到宫里,不由分说,先被贾南风矫诏灌了三升酒,顿时喝得七荤八素。随后,贾南风让潘安模仿太子的口吻写了一篇表文。表文曰:“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贾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已与谢妃(谢玖)约定同时发难,灭绝后患......”就是说,陛下和皇后你俩自行了断吧!不自了,我就和谢妃联手帮你俩了断!

表文写完后,贾后立即逼迫酩酊大醉、神志不清的司马谲照样抄写一遍。司马谲晕晕乎乎,根本搞不清自己写的是什么,由于手抖,字大半写得不清楚,潘安又亲自补上笔画,将其塑造成一篇谋反之文。司马谲就此被废。
虽然司马谲被废,潘安并非罪魁祸首,可他参与了陷害的全过程,也正因如此,最终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滔天大祸。
永康元年四月,赵王司马伦和心腹孙秀起兵发难,贾后被废,然后迅速被杀,贾党被一网打尽。潘安作为贾党重要成员,被诛灭三族。他七十岁高龄的母亲,哥哥,弟弟全部被害。
当刽子手屠刀举起的那一刻,潘安望着就在身边等待行刑的母亲,忍不住热泪盈眶,大声喊道:负阿母!负阿母!
潘安的母亲并没有再指责儿子。只是在她的目光中,潘安还是读懂了母亲的意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感谢公众号《读史》授权使用文章内容。作者:马逍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