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宁波博物馆的文物主讲人陈宁。今天我想和你来分享一件瓷器精品,它就是越窑荷叶盏托。
越窑荷叶盏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现在正为你讲述的这件越窑荷叶盏托1975年出土于宁波市和义路唐代海运码头遗址,是越窑青瓷中难得的精品之作。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窑系,主要分布在现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
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开始了原始瓷器的生产,东汉中晚期,随着烧制技术的进步,在曹娥江中游上虞地区和滨海宁波地区诞生了一种面貌全新,胎质细腻,釉色均匀,叩击之声如金石的青瓷,被称为成熟瓷器。它的烧制成功,是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它使人类结束了由制陶到制瓷的漫长历程。
随即的三国西晋时期,越窑就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其精湛的烧造工艺,代表了当时全国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越窑处于南方青瓷一枝独秀的时代,随着越窑生产区域的不断扩大,中国第一个瓷窑体系,越窑系也开始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青瓷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良,唐晚期至五代越窑青瓷的生产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今天要介绍的这件越窑荷叶盏托正出自于这个时期。
可能你会问,什么是盏托?盏托是一种古代盛放茶汤的器具,它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位于上部的叫盏,位于下面的叫托。点击音频中的文稿,你可以看到这件越窑盏托的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盏的口沿作五片开口的荷花花瓣,外边压出内凹的五条瓜棱,使素净的器面产生了层次分明的节奏感,质朴大方。底下的托盘像一片荷叶,叶子的四边微微卷曲,仿佛一片风中的荷叶托着一朵盛开的荷花,在清波涟漪的水面上随风飘荡,花与叶珠联璧合,出水怒放,令人赏心悦目。
盏
唐代诗人作:“越瓯荷叶空”即是对其造型的生动写照。釉色之美是它另一大优点,它通体饱满青翠,呈清水般湖绿色,玲珑像冰,剔透似玉,看上去就像杯盏中倒了半碗清水,令人倾倒,给人一种神秘而又高贵的感觉。
这件越窑荷叶盏托于1975年出土于宁波市和义路唐代海运码头遗址,是越窑青瓷中难得的精品之作。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窑系,主要分布在现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开始了原始瓷器的生产,东汉中晚期,随着烧制技术的进步,在曹娥江中游上虞地区和滨海宁波地区诞生了一种面貌全新,胎质细腻,釉色均匀,叩击之声如金石的青瓷,被称为成熟瓷器。
托
它的烧制成功,是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它使人类结束了由制陶到制瓷的漫长历程。随即的三国西晋时期,越窑就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其精湛的烧造工艺,代表了当时全国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越窑处于南方青瓷一枝独秀的时代,随着越窑生产区域的不断扩大,中国第一个瓷窑体系,越窑系也开始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青瓷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良,唐晚期至五代越窑青瓷的生产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
这件盏托的杯盏较浅,看起来更像是一只碗的造型,这与唐代时期的饮茶风尚有关。唐代“风俗贵茶”宫廷饮茶之风盛行,最高统治者唐太宗直接提倡饮茶,热衷茶事,为满足皇室自身的饮茶需求,朝廷大规模推行贡茶制度,设置皇家贡茶院。
上行下效,崇茶习俗很快在官僚贵族,文人士大夫和僧侣阶层中推广开来,“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在唐代皇室崇茶、士大夫扬茶、佛教重茶、商人卖茶、举国饮茶的背景下,与茶相关的其他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毗邻湖州,在历史上即有制瓷渊源与技术基础的越州,于是率先成为这一时期制作瓷器茶具的中心。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对越窑予以很高的评价,他将越窑列为唐代“六大名窑”之冠。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从这些内容中你一定也能感觉到陆羽对于饮茶的器具的挑剔和品味了。
真的像陆羽所说越窑这么好吗?这也是因为当时古代只喝绿茶,而越窑的青绿色泽更能够衬托出茶汤的颜色所以占了一些优势。也许说到这里你会有些疑问,现代茶的种类这么丰富,红茶、黄茶、紫茶、黑茶,什么品种都有,为什么偏偏要选择绿茶呢?其实茶文化源自于我们中国,在宁波余姚田螺山遗址中就发现了6000年前的茶树根,而早期人们在运送茶叶的过程中,由于天气或者温度的原因,使茶叶产生了发酵,想不到竟出现了很不错的口味,所以这些茶的制作方式就被保留下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其他种类的茶了。
盏 底部
我们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以及明代的泡茶,可以说唐代的饮茶与今天的饮茶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在现代如果你要喝茶,会取适量的茶放在杯中,用热水冲泡即可。可在唐代时期,流行煎煮法饮茶,饮茶时先要对茶叶有一整套细致的加工程序,首先会在春天的时期将茶树上的嫩叶采摘下来,蒸灸捣揉,和以香料,压成茶饼。
喝的时候用一种特殊的工具茶碾(就像现在缩小版的药碾子)将茶叶碾成细末并进行过筛备用。按照唐代茶圣陆羽的煮茶三沸法所示,在水面开始有小热气泡冒出来的时候加适量的盐调味,等锅具边沿开始有小水泡涌起的时候加入适量的茶粉并搅拌均匀,趁着茶汤没有完全沸腾前将煮好的茶等分地盛到茶盏中供人饮用。
由于饮用时要趁热连汤及茶末一起喝下,所以要求茶碗浅,不宜太深。另外,为了防止茶盏烫手,还须用盏托托在茶盏底下。现今日本传统茶道就保留了较多唐代茶道的形态,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抹茶就跟唐代的碾茶极为相似。而在我们宁波方言中,也一直说“吃”茶,而不说喝茶。
唐代是各个艺术门类得到高度发展的时期。越窑青瓷取得的突出成就是唐代窑业发达的生动体现。温润如玉的瓷质,美艳如翠的釉色,柔和优美的造型,舒展流畅的纹饰,类冰类玉的越窑,深受海内外偏爱。作为越窑制瓷中心,上林湖环湖窑厂目前发现的唐代的窑址就多达80余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瓷业系统。这其中,越窑青瓷中最优秀的作品,一直被猜测,被传说,却一直无法确认的就是秘色瓷。
“秘色”一词,最早出现于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这首诗,之后唐代诗人徐夤在他的《贡余秘色茶盏》这首诗中也有提到,可见“秘色”一词最早来源于民间热衷茶事、喜爱越窑茶具的文人雅士,是他们在赴会雅集、茗茶吟诗之时,凝视手中精美的越窑茶具所抒发的优雅赞叹。陆龟蒙在诗中将这种青瓷的釉色比喻为“千峰翠色”,而徐夤更是以“捩翠融青”、“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华丽的辞藻对其极尽赞美。
托 底部
再结合《说文解字》对于“秘”、“色”的解释:“秘,神也”,“色,颜气也……凡色之属皆从色”,因此唐代人们口中的“秘色”应该是指神秘的颜色。因唐代茶具以越窑青瓷为冠,所以“秘色”一词多被用来赞美越窑青瓷,以致唐五代以后的文人墨客多认为“秘色瓷”即是青瓷的专用词,其秘色意义被不断衍化。
尤其是五代吴越时期统治者钱氏以大量“秘色瓷”频繁上贡中原王朝,更让后来的宋人更关注起秘色瓷的功用,认为“秘色瓷”就是“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秘色”因此又被赋予了另一层更深的含义。总之,千百年来“秘色瓷”究竟作何解释,始终像一团迷云萦绕着世人。
直到一九八七年陕西省在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中的惊人发现,2199件精美文物,尤为可贵的是在地宫中一并发现的物帐碑上明确记载了13件秘色瓷,秘色之谜水落石出。宁波博物馆的这件越窑荷叶盏托在进行实物对比后也被证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秘色瓷器。可以说越窑青瓷目前占了史料记载的最早皇家用瓷的记录。
中国的瓷器发展渊源流长,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复制出相似的器形、接近的釉色,却复制不出它的灵魂,它沉淀千年的古瓷韵味,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先民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制作出了这些精美的器物,千年之下,当我们回头再看,不得不惊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好了,这件越窑荷叶盏托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了。我是宁波博物馆的文物主讲人陈宁,我在宁波博物馆等你,感谢你的收听。
【入群指南】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15600055881,备注:国宝来了,通过后提供已购或购买截图。
【入群福利】
加入课程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沟通交流,更有机会获得
博物馆最新信息分享
最新课程抢先试听
入群互动答疑
博物馆限量周边
等等福利。
秘色 神秘的颜色
现场实物之美,手机完全拍不出来啊去宁波的朋友们一定不用错过啊
一九年首都博物馆特展,有幸见到它,虽然图拍的渣,依然感受到如冰似玉的质感,讲解员讲解的很棒,配套的图片却不能展现出来其神韵,它值得大家亲赴宁波好好感受。
日本茶道更接近宋朝的点茶法。
邢不如越,哈哈😄 陆羽是南方人。
汉语真是微妙,只听“盏托”这个词,会以为是盏之托、而非有托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