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体育体制

第八章 体育体制

00:00
20:45
体育体制

一、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1、概念:
(1)体制
① 本义:体制原本是生物学概念,指生物器官的配置形式。
② 引申义: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制度。
(2)体育体制
① 广义层面的体育体制
※ 体育体制指国家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 我国的体育体制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一个缩影。
② 狭义层面的体育体制
※ 体育体制是关于体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职责和权益划分的体系与制度的总和。
※ “制度”涉及到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制度指根本制度,如社会主义制度等;中观层次的制度指体制制度,如政治体制等;微观层次的制度指具体制度,如工作制度。
③ 体育体制与体育管理体制的关系
※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体制的一个具体制度,在体育体制中处于中心地位。
※ 我国的体育体制在实践过程中几乎完全以体育管理体制形式呈现。
(3)我国的体育体制
我国的体育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一个缩影,必然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便于政府行使对体育的宏观管理。
(4)体育体制的构成
① 体育组织机构:各级体育行政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各省、自治区、市体育局等)、体育事业机构的设置(国家体育总局各司、局,各省、自治区、市体育相关部门)。
② 体育政府机构设置以及相应职能:国家体育总局承担主要职能,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事业单位承担相关职能。
③ 体育制度:形成体育组织机构和履行政府机构职能的各种法规和规章。

二、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1、体育体制的特点
① 根本性:体育体制对于体育事业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② 长期性:体育体制建设过程的长期性,以及体育体制对于体育事业的指挥、控制和发展发挥作用的长期性。
③ 稳定性:体育体制相对于国家根本制度、体育体制本身、以及依据体育体制成立的体育政府机构或体育社会组织的稳定性。
2、体育体制的作用
①方向性作用:领导和指挥体育事业发展 ②控制性作用:划分体育事业管理权限
③过程性作用:提供体育部门分工协作的基础 ④结果性作用:提高体育运行机制效率

三、外国体育体制
1、社会组织主导型【又称为分权型】
(1)特点:政府不设专门体育机构,行政权力一般不干预体育管理事务,充分保证体育自治。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育资源的配置及体育管理工作完全由体育社会团体承担。
(2)典型代表:美国、德国的体育体制主要是社会组织主导型。
① 美国的体育体制总特点:美国政府中没有专门的体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单一、垂直的权威机构来负责全面的体育协调工作,政府不制定体育政策,且极少直接资助体育。名目繁多的社会组织在体育运动发展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② 德国的体育体制总特点:德国没有专门的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政府把管理体育的任务交给社会体育组织,且从法律上保证其高度自治。体育运动的管理主要由外一级的机构来实施。只有当某些体育管理工作超过了州的权限时,联邦政府才直接参与体育管理工作。
2、政府和社会组织结合型
(1)主要特点:政府一般设有体育机构,但只承担行政主管的任命和财政资助,其他管理职能由社会组织管理执行,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体育事务。
(2)典型代表:
① 英国:分管体育的政府部门涉及到文化、媒介与体育部;体育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全国、地区和基层体育组织。② 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局、日本体育协会和日本奥委会。
③ 韩国:文化旅游部、韩国奥委会、韩国体育振兴公团和韩国体育科学研究院。
3、政府主导型【又称集权型】
(1)主要特点:政府设有专门的体育行政机构,对全国的体育实施全面的监控和高度集中管理;在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体育资源的配置及事务性工作方面几乎行使全部职权。
(2)典型代表:社会主义国家体育体制大多采用政府主导型【中国、朝鲜、越南、老挝等】
4、国外体育体制评述
(1)总体认识:体育体制的三种类型只是一种相对概念,每种类型内部仍然存在明显差异。
(2)横向比较:体育体制的比较大多是从利弊两个视角进行。
(3)国家经济、政治制度对于体育体制有着决定性影响。
①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市场是物资配置的基础,国家对体育实行宏观调控,由社会组织以商业化和社会化的形式实施自我控制管理。
② 在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体育被视为国家事业,资源由政府按计划统一配置,国家行政管理是主要手段。
(4)国外体育体制主流模式(即社会组织主导型)的共同点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体制中较具代表意义的美国和德国的发展模式的共同点】
※ 管理体制:民办官助、体育自治。
※ 运行机制:以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基本单位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 运行调控:以法律为准绳、以竞赛规则为依据、以等级联赛为杠杆。
※ 资源配置:以体育市场大小为依据,根据体育商品的价值和体育服务的性质来配置。
※ 职能调控:对于国家体育的政治职能、目标、战略、政策和手段都坚持宏观控制的社会自我协调。

四、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1、“举国体制” 的由来与定义
(1) “举国体制” 起初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运行机制的一种总结性评价。
(2)20 世纪80年代初,“举国体制” 是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的概括。
(3)随后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的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2、关于“举国体制”的不同观点
(1)行政派抽象观点:举国体制的实质就是发挥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行政派具体观点:举国体制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力量(物质资源和精神意志),攻克某一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3)学者派观点:体育举国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政府领导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在理论层面属于结合型管理体制,在实践层面则属于政府管理体制。
3、对 “举国体制” 的评价
1)历史眼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体育举国体制有效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战绩的主要原因。
2)辩证眼光:体育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出现了很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眼光:体育举国体制要顺兴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和多元参与主体的需要,必须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走上国际化、社会化和市场化道路。
4、我国体育体制改革
(1)体育体制改革的内涵
① 从广义上说,体育体制改革包括整个国家管理体育事业权力结构的调整。
② 从具体管理方面看,还包括竞技体育改革、群众体育改革、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体制改革、竞赛体制改革。
③ 从行政学角度来看,体育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即如何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体育管理体制。
(2)我国体育举国体制(体育管理体制)的传统主要特点(基于计划经济视角)
① 政府行使全部体育管理职权。
② 经费依靠财政拨款,国家承担大部分体育事业发展经济义务。
③ 体育系统工作人员列入国家编制。
④ 体育业务主要是社会活动而非经济活动。
(3)我国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基于市场经济视角)
① 政府管理体育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且抑制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
② 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财政拨款只能停留于在“广覆盖、低水平”层次。
③ 体育业务集中于社会活动,完全依赖国家拨款易造成体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现象。
④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统一管理体育体制,体育系统工作人员列入国家编制容易导致体育资源垄断,使得体育事业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凸显。
(4)我国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趋势
① 转变政府管理体育事业的职能(管办分离)
② 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与体育社团的独立。
③ 体育社团社会化,大众体育将得到迅速发展。
④ 职业体育将逐步市场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03617mebi

    今年要考了,要是早知道喜马拉雅有体育的专业课,我就不去报那么多班了报的班都没您讲的明白

  • 刘宇婷_el

    很清晰有条理 主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