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地图>孙中山钦定的东方大港是谁

<地缘地图>孙中山钦定的东方大港是谁

00:00
11:34

本文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本文主播:田坤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一座自带滤镜的城市。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黑帮大佬的市井传闻,都让它在当时的中国显得独树一帜。这样一座大城市,当然也吸引了游历全国,计划实业强国的国父的注意。

  1912年以后,孙中山面对革命功败垂成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提出了建设中国三大港的蓝图。号称东亚第一大都市的上海在计划中也被特殊照顾,成为了东方大港的候选人。

   但是上海的租界问题始终棘手,孙中山希望依靠自己巧妙的规划,曲线救国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真如他所料吗?

   

比如欧洲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鹿特丹

就位于莱茵河三角洲(多个入海口之一)


(鹿特丹港入海口处航拍)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Nigel Wiggins)



上海作为长江流域与世界的经济连接点

确实有着诸多地理优势,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历史的变动更为关键(太平天国、上海租界等)

(底图来自:NASA)


相比即将迅速生长的租界

城墙内的老上海是另一个世界

城墙这种东西已经比窗户纸还薄了

(图片来自:@World Imaging)


在县城以及周围县城辖区包围下

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却是最有魅力的地方

闸北是日本人主要聚集地,当时浦东基本还是农田


今天的黄浦江仍承担着航运功能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corlaffra)▼


现在黄浦江上的集装箱港就在吴淞

规模也比较大,19世纪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图片来自:Formation / 图虫创意)


当时的黄浦江两岸的港口

又有多少是中方掌控的呢?不多啊


乍浦的所在,与上海一南一北

(底图来自:NASA)


在上海以南,杭州湾北侧

就是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东方大港——乍浦

(底图来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而上海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东亚大都会了

但其精华却是租界区,统治性力量其实是外国势力

(1920年的苏州河沿岸)

(图片来自:)


1912年,上海街头的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

(图片来自:)


这就是《建国方略》中的:改良上海计划

既然离不开上海,也打不过租界区

那索性绕过租界区,再造黄浦江?

(底图来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稍等,孙中山的意思是把外滩面前的黄浦江填了?

确实能极大打击租界,这个想法很刺激.....

(底图来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如果实现了,今天估计就看不见外滩了

(图片来自:4045qd / 图虫创意)


一南一北的布局,乍浦离得还是太远


1989年与2009年的上海卫星图

(图片来自:NASA)


如今的都市与国父时代的城市,已经不是一个概念

(图片来自:陈奕Kay / 图虫创意)


孙中山与同何应钦、蒋介石、王柏龄

没有上海的资金支持,老蒋能不能扛过中原大战都难说

(图片来自:)


    孙中山改道黄浦江的创意当然更没有付诸实践。过去承载着万国趸船的浦江,仍然在上海的中心位置缓缓流淌,只是上面运行的,已经是上海的夜景观光船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无心快语86

    念错一个字否定不了节目录制者的努力,央视主播都有口误的时候。

    地球知识局 回复 @无心快语86: 主播已经去修改了,感谢理解!

  • Polaris_j8

    加特是什么鬼

  • 上宮佩罄

    这是一档专念白字的科普节目

  • Menc

    加持(chi)不是加特

  • 琦琦_c5

    不加特,只加持!

  • 丹青难下

    無知的主播,加特??

  • 鬼角老七

    乍浦港就是我们家门口的港口。

  • 风雷_hy

    原来读了两次加特,难怪大家不能忍

  • 用剪刀的刺客阿柒

    好听

  • 1385810ymwn

    三号 普通话不标准 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