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曾子随身带的三面镜子(一.4)

第5讲:曾子随身带的三面镜子(一.4)

00:00
27:31

来看《学而第一》的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今天这句话的主人公换了,不是孔子,也不是有子,而是曾子。


曾子是谁?曾子,名参(shen,音深),字子舆,是孔子晚年招收的,第三期的年轻弟子。[1]《论语》的编撰者中,一定有不少他的弟子,所以在这里,也尊称他为“子”。曾参比孔子小46岁,鲁国人。在孔子去世后,曾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人。后来,曾参又把所学传给了孔子的孙子孔伋(ji,音及),也就是子思[2]。子思的门人又传给孟子。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四个人,构成儒家思想非常重要的一条传承线。


我们先讲讲曾参的一生。曾参出生于鲁定公五年,这一年,孔子已经47岁了,正在鲁国当老师。曾参12岁的时候,跟随他的爸爸曾点[3]读书学习。他勤奋好学,经常伏案苦读。14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很好的文章。


《淮南子》一书记载,有一次,曾参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一连十天都回不了家。因为思念父母,他在这里做了一首诗,叫《梁山之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曾参家是平民,不是贵族,他需要去种地的;第二,他家的地,还比较偏远,估计不是太好的地,家庭生活应该不太富裕;第三,曾参一定很爱学习,他十几岁时,已经很有才学了。


又过了两年,曾参16岁的时候,正式拜孔子为师。此时,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像这种父子两人共同跟随孔子学习的情况,还有颜回和他的父亲颜无繇(yao,音摇)。


曾参跟随孔子老师学习,勤奋刻苦,最终得到老师真传。他24岁的时候,孔子最得意、最钟爱的大弟子颜回去世了。孔子非常难过,因为颜回本来是被当作接班人看待的。在这之后,曾参就被孔子选中,成为自己学问上的重要继承者。


曾参26岁的时候,孔子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他把曾参叫来,对他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4] 曾参啊,我这一生的学问,核心是一以贯之的。曾参从老师的房间里走出来,其他弟子围上来问:“孔子老师给你嘱托了什么?什么叫‘吾道一以贯之’呀?”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他老人家一生学问的核心和重点,就是两个字:“忠”和“恕”罢了。忠,就是忠于己,忠于人,忠于事;恕,就是体谅和宽恕别人。孔子和曾参的这场对话,已经有托孤、嘱咐后事的意思了。孔子还亲自把《大学》传授给曾参。 


第二年,曾参27岁,孔子去世了,享年73岁。曾参就像自己的父亲去世了一样,为孔子守丧。临终前,孔子把自己的孙子子思,托付给曾参,让他教育。因为在此之前,孔子唯一的儿子孔鲤已经去世了。可见孔子非常看重、信任曾参。


曾参30岁时,为孔子守丧3年之后,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上一讲我们提到的,年轻弟子们一致推举有若继任大家的老师,曾参独自一人,力排众议,表示反对。最终,有若被拉下了台。这一方面反映了,孔子去世后,孔门发生了分裂;另一方面,也说明曾参的意见已经很有分量,很有发言权。


第二年,曾参31岁,他自己的父亲曾点也病故了。曾参泪如泉涌,七天时间,滴米不进,滴水不沾。[5]事实上,曾参也是出名的大孝子。有句俗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就和曾参有关。说的是有一次,曾参在瓜地里除草,但是走神了,用心不专一,他的父亲曾点很生气,拿着棍子过来就打他。结果用力过猛,一下子把曾参给打晕了。曾参醒过来之后,是什么表现呢?鼓琴而歌。他马上跑到田边,拿出琴来,弹琴唱歌。这是什么意思?他时以此来表示,对父亲打他,没有怨恨之心。当然,我们不赞成父母打孩子,教育可以有更好的办法。


在教育孩子方面,曾参比他父亲做得好多了。《韩非子》一书,记载了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一天,曾参的妻子去菜市场买菜,儿子也想跟着一起去,不让去就哭。没办法了,妈妈对他说,你在家等我,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到曾参的妻子从市场上回来,曾参马上就要到猪圈里去,把猪抓出来杀掉,吃肉。妻子赶紧拦他,说刚才我是跟孩子开玩笑的,不必当真。可曾参说,“婴儿非与戏也”,孩子还小,是不能随便跟他开玩笑的。他还没办法辨别是非真假,全看父母言传身教。今天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将来就会不会信任你这个母亲。于是,他真的把猪给杀了。什么叫教育,什么叫言而有信,曾参给我们上了一课。


曾参38岁时,曾到武城当老师。又过了很多年,50岁时,他已经非常有声望,很多国家都争相聘请他去出仕做官。曾参是什么态度呢?都拒绝了。比如,齐国想聘请他为宰相,他不去;楚国想迎他为令尹,也是宰相,他也不去;晋国想让他做上卿,他还是不去。为什么呢?因为他牢记孔子老师对他的嘱托,要成为儒家学派的传承人,还要把子思教育好。于是,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研究学问和传授学生上。


到了70岁的时候,曾参也卧病不起了。这时,他把学生们叫到床前,跟他们说:“你们掀开我的被子,看看我的手、脚,还都好好的吧?我这一生,就像《诗经》里面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小心谨慎,保全自己的修养、声望和身体。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被毁伤了,再也不会因为我有这样那样的过失,跟别人有这样那样的争斗,伤害到我的身体,甚至伤害到我的品行了。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君子修养之道,主要就是三条:第一,对人恭敬,就会远离暴慢;第二,严肃端庄,就会不怒自威,别人就会尊重信赖你;第三,要学习进步,有修养、有学识,这样言谈举止就会洒脱自如。这三条,我用了一辈子去做,做到了吗?我自己都不肯定啊。”[6]我们看,曾参已经时日无多了,还念念不忘修养的功夫。


后来,曾参病危,要去世了。学生乐正子春,儿子曾元、曾申陪在床边。夜里,陪侍的小童突然说:“床上铺的席子很华美,是大夫才能铺的吧?”病重中的曾参听到了,长叹一声说:“的确,是朝中权臣季孙氏送的。可我不是大夫,不应该铺这个席子。快扶我起来,把席子换了。”儿子曾元劝他,等第二天天亮再说,曾参执意不听,非马上换了不可。结果,还没等给他换完,曾参去世了。[7]


我们看曾参这个人,他一生性情沉静内向,举止收敛稳重,为人谨慎谦恭,对父母至孝,到死都不忘修养自己。他能被孔子看重,成为儒家思想重要的传承人,一定是有理由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曾参在《论语》中说了什么样的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吾,指我。日,指每天。三,这里是多次的意思。[8]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怎么反省呢?从三个方面反省,经常用三面镜子来照自己。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做到忠?什么叫忠?尽己之谓忠。做事,尽心尽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对得起天地良心,就叫忠。而忠这件事儿,尽心还是没尽心,别人很难知道,我们只有通过省察自己才知道。这是曾参修养自己的第一面镜子。


接着他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是需要朋友的。朋友,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我们该怎么交朋友,怎么和朋友相处呢?曾参说,要靠信。信,就是说话算数,能说到做到,践行承诺。这样,别人就会信任我们。反之,说话总是不认账,不靠谱,那就没人理我们,没人跟我们交朋友了。这是曾参修养自己的第二面镜子。


最后他说:“传不习乎?”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老师传授给我的东西,我有没有习,把它理解、消化,用在生活中了;另外一种解释,作为老师,我传授给学生的东西,我自己有没有真正领会它,而且实践过、证明过。两种解释都说得通,不过我们倾向于更认同后一种理解。这句话,应该是曾参晚年时说的,着重指为人师表的垂范。你教给学生的东西,自己要能做到,这是评判一个老师是不是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曾参修养自己的第三面镜子。


这三面镜子很重要。我们应该向曾参学习,也经常拿来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三点:谋事而忠,交友而信,传授而习。做到了这“三省”,我们就更向君子迈近了一步。

说到“三省”,我们想起历史上一个以此为名的人来。他就是胡三省。最后,简单说说他的事迹。


胡三省,生活于宋元之际,是著名的史学家。[9]他曾和文天祥、陆秀夫同榜高中进士。但和另外两位的命运不同,他一直没有出来做官,而是潜心几十年,为北宋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做注释。但是很不幸,他用几十年写成了《资治通鉴广注》这部书,共97卷,结果毁于战火。而这时,胡三省已经46岁。他竟然发奋、忍悲,决心重写这部书。他日夜闭门不出,奋笔疾书,又用了8年的时间,奇迹般的把这部书再次书写完成。这是个相当有毅力的人。


后来,元朝灭掉了南宋,胡三省亡国了。这时他该怎么办?他还是拒绝出来做官,一再搬家,搬到村子里去隐居,还号称自己“知安老人”。这时,他又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编著《资治通鉴音注》。因为两百多年过去了,《资治通鉴》中很多人名、地名,很多生僻字,人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读了,胡三省决心为它们注音。他说“吾成此书,死而无憾。”后来这部书真的被他写出来了,共294卷。他对《资治通鉴》进行注释时,常对史事有所评论。其中多处联系蒙古灭宋的事件,发表感慨,抒发民族感情。胡三省去世时,活了73岁。


其实,和胡三省一样,用《论语》中的字给孩子取名字的还有很多。我们后面遇到再说。


《论语》开篇以来,一句孔子的话,一句有子的话,又一句孔子的话,再一句曾子的话。既说明《论语》编撰者中有有子和曾子的弟子,所以把老师的话往前放,也说明当时曾子和有子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当,并非居于有子之下。下一章,又是孔子的话了,我们下一讲说。



[1]曾参(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字子舆,鲁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为“宗圣”。

[2]孔伋(公元前483-公元前402年),字子思,孔子嫡孙。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为“述圣”。

[3]曾点,字皙,鲁国人,曾参之父,小孔子6岁。与曾参同师孔子。

[4]《论语 里仁第四》。

[5]《礼记 》。

[6]《论语 泰伯第八》。

[7]《礼记 檀弓上》。

[8]用法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思而后行”,其中的三,都是代指多的意思。

[9]胡三省(1230-1302年),字身之。著有《资治通鉴音著》、《释文辨误》等。


节选自《大鱼讲论语》(学而第一),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京东、当当有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63163678

    经典我一年级就会背!!!

    为你郎读 回复 @点点叮当: 你太骄傲了!!!!

  • 我的昵称8个字吖

  • HHC918

  • 牛妞豆妈

    请问怎么购买?买了以后可以永久性收听吗?

    jianinio 回复 @牛妞豆妈: 不可以

  • 听友71279670

  • 吉儿_5w

  • BobEnglish

    语文老师一回头,此地空余黄鹤楼。 数学老师一回头,二次函数对称轴。 英语老师一回头,sorry加上三克油。 化学老师一回头,二氧化碳变汽油。 物理老师一回头,一跟杠杆撬地球。 生物老师一回头,试管婴儿水中游。 地理老师一回头,大陆版块乱漂流。 历史老师一回头,秦始皇来推铅球。 劳技老师一回头,破铜烂铁来走秀。 政治老师一回头,布什改行卖豆油。 美术老师一回头,蒙娜丽莎也风流。 体育老师一回头,奥运取消打篮球。 电脑老师一回头,学生全成阿Q友。 全体老师一回头,世界人民没自由。

  • 点点叮当

    您是怎样知道这些事情的?

  • Cindy_Sophia_story

  • 翩翩诗舞

    论语我刚识字时,我妈就让我背下还給我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