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行由品》神秀“应考”禅宗掌门人(下)

第三讲 《行由品》神秀“应考”禅宗掌门人(下)

00:00
10:12

       原文: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 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但估计昨天深夜里,神秀偷偷摸摸干的这件事情,弘忍还不知道。那天早上,五祖弘忍起得比较早,本来想请画家卢珍来,在那面白墙上画上“经变”图的。但是,他一推开自己的房门,突然之间发现墙壁上有一首诗,他一看就知道写诗的人还没有真正地感悟。估计这个时候,寺院里的其他僧人也都知道了,纷纷围过来诵读墙壁上的诗。对着这么多的弟子,弘忍必须要表个态。所以,他先让人把画工打发走了。本来定好的事情,今天为何突然又变卦了,不在墙壁上画了呢?那总得有一个理由啊,于是弘忍就说:“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说的“经”指的是《金刚经》。《金刚经》都说了,一切的外在相状,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原先希望通过墙壁上的“经变”图,来让僧人们达到学习佛法的目的。但是,现在既然已经有人在墙壁上写了这首诗,那就不要再去画图了,大家通过诵读这首诗也可以达到学佛的目的。总之,画图也罢,写字也罢,只要目的、效果一样就可以了。弘忍明明知道这首诗还不是最好的,也知道写诗的人没有通达,但是他也知道每个人只要经常诵读这首诗,终究有一天是可以见性成佛的。所以,弘忍决定“但留此偈,与人诵持”,留着这首诗让大家诵读。因为在弘忍看来,这首诗至少可以有这么两个效果,一是“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二是“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如果大家天天诵读这首诗,并以此来修行的话,最起码不会坠入“恶道”。这个“恶道”是指众生造了恶业的因,会转生到畜生、饿鬼、地狱这些最坏的地方去。也就是说,假设经常“依此偈修”,总有一天会慢慢感悟成佛的,即便成不了佛也不会坠入到恶道里面去。所以,弘忍说“有大利益”。

       五祖弘忍在打发走了画工,自己也对这首诗表了态之后,就让身边的这些弟子们赶紧拿香过来,礼敬墙壁上的这首诗。

       估计这个时候,那些弟子们全都起来了,纷纷聚集在那里。那个场面也是很感人的,这里描述说“门人诵偈,皆叹善哉”!每个人都非常虔诚地在那里诵读着,都感叹这首诗写得真好。

       弘忍说完后,就回房间了。其实,他刚才一看墙壁上的诗,就知道是神秀写的,只是当时没有点破而已。当天深夜三更之时,弘忍就把神秀叫到自己的房间里,让他老实交代,那首诗是不是他写的?估计白天在墙壁上发生的这一事件,全寺院都炸开了锅,神秀当然也知道了弘忍对自己这首诗的评价。所以,师父深夜把自己叫到房间里密谈,他也就实话实说了。但是,他也生怕弘忍误解,马上加了一句“不敢妄求祖位”,说自己这么做纯粹是为了求佛法,绝对没有想当掌门人的意思,还“望和尚慈悲”,多多理解。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神秀也就不客气了,接着就问弘忍:“看弟子有少智慧否?”意思是说,师父您看我的佛法修到哪一个境界了呢?

       弘忍看神秀这么问,就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我现在把你叫过来,就是要告诉你,这首诗还没有见到本性,也没有那种直达天门、一超直入如来地的感觉,就像这几天你拿着这首诗在我的门外徘徊,还没有进到我的房间里一样。“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以你目前的这种见解来寻求最高的佛法,恐怕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因为只有他们两个人在,所以弘忍说话也就不客气了。也许当时弘忍说的话可能更直接,比如说,神秀啊,今天人多我不好意思跟你讲,现在只有我们两人,跟你说实话吧,以你早上这首诗的水平,想当掌门人,那还差很远呢。

       神秀的这首诗,虽然并不是弘忍心目中所希望的那种掌门人的水平,但弘忍还是很看重神秀的,毕竟也是“上座”“教授师”。在指出他的缺点之后,弘忍并没有舍弃不理,而是以大慈悲心,循循善诱,在夜深人静之际,专门为神秀“开了一次小灶”。

       他说:“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无上”意即没有上面,那就是最高了。“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成佛有声闻、缘觉、佛三个层次,其中佛所得的菩提就叫“无上菩提”。这么一种最高的佛法,必须是当即能助你认识到自己的“本心”的,这个“本心”就是人的清净之心。也就是说,谁若是能认识了自己的清净本心,谁就获得了这种“无上菩提”。这里用了一个“言下”,有顿悟的意思。在这个清净之心那里,不存在任何生死、美丑、是非、上下、高低等的差别。那是一个“大同”的世界,无差别的世界。在那里,自然也就无所谓生死之别了。所谓“不生不灭”就是这个意思。

       而这种自性清净心,是“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的。“一切时”指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时间,有时时刻刻的意思。“念念”指前后相继的念头(也指极短暂的时间,有刹那的意思)。这是说,在面对任何外境时,要每时每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能畅通无阻地体现出这种自性清净心。我们知道,人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争执?主要是心不清净,带着想法、有色眼镜来审视外在世界。如果去除了执着,回到本来的面目中,回到最初的状态中,找到了清净心,并都能以这种清净心来观照外在世界,我们不但不会被一切的外在境界所转,而且所面对的外在世界也就会给你一种真实的回答,这就是“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什么是“如如”呢?第一个“如”是“如其所有”之“如”,第二个“如”是指“真如”,两个“如”加起来就是指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所以,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赶紧去找回自己的清净本性,只有这样,你在这个世界上才是真正的“如如不动”,来去自由,无有阻滞。有这等见识,才叫作“无上菩提之自性”。

       估计弘忍觉得话也说得差不多了,就让神秀“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意思是回去消化一下刚才我讲的话,过两天再写一篇心得拿来看看。若是写得不错,说到点子上了,就“付汝衣法”,我就把掌门人的位置传给你。这一下可真为难神秀了,他也知道弘忍对自己的器重与希望,但就是写不出来。你看他“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回去后,想了好几天,也写不出一句话出来。神秀到底有没有写出新的感悟出来呢?要想知道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灵动一念间

    一件事在心里是静止的是没有分别的,一但说出口别人听到了就会起分别,好坏本是一体,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这是事物的本质。但是世人迷茫都以个人标准判断事物,对自己有用的就是好的,没用的就是坏的,世间矛盾由此而生。

  • 听友206334132

    很好一派正气

  • 灵动一念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