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穿越历史,重返唐代

发刊词:穿越历史,重返唐代

00:00
11:0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叫陈南璋,来自浙江永嘉。在我的家乡,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派——永嘉学派,这个学派跟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称为“南宋三大学派”。但是,今天我们不讲永嘉学派,而是由我这个永嘉学派的普通话来给大家讲一下,我刚才念的这首诗偈背后所发生的一些故事。

 

        故事回到公元662年的唐代。那一年夏天的某个上午,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南边一个走廊的墙壁下,正好有三五个僧人,在上香礼敬墙壁上的一首诗偈。旁边一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正默默念着墙上的诗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据说这首诗偈是东山寺的大弟子神秀和尚前一天写的,还得到了寺院方丈的赞许与礼拜。这位官员对着墙壁,时而含笑点头,时而眉头紧锁,苦苦在那里参悟。突然,从走廊北边走来一位身材矮小的年轻人,他来到墙壁下,整一整衣冠,面对墙壁上的诗偈虔诚地跪地三拜。然后转身就与这位官员交谈。几分钟之后,也见他口中念念有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位官员就在刚刚参悟的那首诗偈旁边,一字一字地在墙壁上书写着这位年轻人说的话。只见这位官员越写越惊,几乎每写一行,就回头尊敬地看年轻人一眼,写到最后一句,他的手激动得连连打抖。写完最后一个字,他将笔一扔,扑通跪倒在年轻人面前,五体投地,匍匐顶礼。墙壁下这两个人的举动,引来了一大群僧人的围观。他们看着刚刚写上去的诗偈,也都惊叹不已,瞬间人群沸腾。

        有人大声地喊道:“哇,这个南蛮子也会作偈呀!大家快来看呀,打杂的南蛮子也作了一首诗偈!”

        有人说:“听说他刚刚到东山寺的时候,就见解不凡。难道他真是一位肉身菩萨?”

        “真是菩萨转世啊!这个人来寺里没多久,为什么也会写出如此深刻、精妙的诗偈来呢!”

        在大家惊讶的这会儿,这个年轻人,已经悄悄地走开,回到后院的厨房里去了。

        年轻人刚走不久,一位60来岁的老和尚,看起来好像是寺院里的方丈,他在众僧的簇拥下,也走了过来。他看着墙上的诗偈,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他向前半步,刚想高声朗读,忽然听得背后有人说:

        “一个打杂的下人,能作出什么通达佛理的诗偈来啊!”

        “阿猫、阿狗如果也能拉车,那还要骡和马干什么呀?”

        听着僧众们的议论,这位年长的和尚面壁而立,满面忧色。突然,有一个人高声说道:

        “这首诗偈,用心不良,分明是冲着大师兄神秀上座写的!你们看,大师兄神秀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而那个南蛮小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不就是故意与大师兄神秀对着干,全面否定他的意思吗?”

        大家一听,像是恍然大悟似的,附和着大惊:“哟,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个人继续高声说:“南蛮小子的这首诗偈,实际上是模仿、抄袭了大师兄神秀上座的诗偈。如果没有大师兄神秀上座前面的诗偈做铺垫,他就不可能作出这个诗偈!”这个人话音一落,犹如捅了马蜂窝。果然,有几位性子暴躁的和尚已经暴跳如雷,说的话也极为难听,甚至吵闹着要去找这个南方来的小子算账。几位年轻的僧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动。突然其中有一位和尚高声叫大家少安毋躁,他转身对那位貌似方丈的和尚施了一礼,说:“师父,您老人家说说看,这两首诗偈哪一个好呢?”

        听了大家的议论,那位看似方丈的和尚站在一旁,脸色极为复杂凝重。他的双肩有些颤抖,脱下一只鞋,默默地用鞋底擦掉了刚刚写在墙上的那首诗偈。他知道寺院里的这些僧人们哪里又能懂得这首诗偈的真谛呢?

        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它只是表明大彻大悟之后的一种境界,干嘛硬要把它比喻成树呢?如果把人身比喻成一棵具有最高智慧、能自我觉悟的菩提树,菩提也就变成了一个实在物,有了物的念头出来,那么就有所执着了。再说了,大彻大悟又是个什么样子啊?你说它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其实它什么颜色也没有,是无形无相的。另外,心也是空空如也,干嘛非要把它比喻成是一面空明透亮的镜子呢?如果一定要把心比喻成一面镜子的话,那么也就会执着于心是一个实在的物了。其实,菩提也好,镜子也罢,根本就没有什么形相,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会那里生出呢?所以也就根本不需要不断地去擦拭了。

        实际上,把人的身心比喻成树也好,镜子也罢,乃至于其他什么千千万万的事物,这所有的想法和念头都是人自己无端想象出来的。有了这许多平白无故的念头和想法出来,就会去追求得到,求得到就高兴,求不到就痛苦,这一生就这样在迷茫与执着过去了。期间的烦恼痛苦,患得患失,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因为不明白“本来无一物”的道理,生活当中的这一切又会故伎重演。所以,人们平白无故地生出那么多的念头与想法,实际上是把自己装进了亲手编织成的一张大网之中,困在里面煎熬,痛苦不堪。执念越强,反作用力也越大,痛苦就越发深重。

        这首诗偈虽然只有20个字,但却已经见到了人的本来面目,看清了人生的真谛,切中了佛学最核心的机密。难怪那位老者看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相信喜爱禅学的各位听众朋友,对上面的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估计也已经猜到,故事里那个被人看不起的身材矮小的南蛮年轻人,就是凭着这首诗偈后来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的惠能大师,那位用鞋子擦掉墙壁上诗偈的老者就是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法师。

        而自从惠能的这首诗偈横空出世之后,一段刀光剑影的故事随之就慢慢地铺开,一个改变中国思想历史进程的序幕也有序拉开,一次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大运动正向我们走来……

       惠能一生讲法37年,从这首诗偈这里所演化出来的思想还有很多很多,可惜的是他的师父五祖弘忍法师没有机会看到了,但是我们却都能完整地了解到他的思想。因为惠能的思想都被他的学生小心翼翼地记录在了一个本子上,这个本子就叫《坛经》。这本叫《坛经》的书,也是惠能唯一存世的一本语录。他在这本书里,毫不保留地把怎么样才能摆脱烦恼,开启般若智慧,成就一个大自在圆满人生的秘诀和盘托出。

       现在,让这个故事带着我们穿越历史,重返唐代,然后打开惠能的《坛经》这部经典,正式开启这门课程的讲述。

 

        欢迎您和我一同聆听、探索、分享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得道成佛的经历,在他的《坛经》这部经典里,去重新感悟不同的生命境界,寻找那些本该属于你的人生智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0577wwep

    背景音乐是陈教授在2005年弹的古琴曲,我曾有幸聆听过,至今不能忘怀。

  • 伊滴水_m2

    Bgm是古琴曲《阳关三叠》

    永临书院 回复 @伊滴水_m2: 是的,这个bgm还是陈南璋老师亲自演奏的呢。 添加微信:jhon388768,加入坛经学习交流群!

  • 1860137hlwc

    听坛经,抗疫情

  • Linda1990abc

    陈教授讲课深入浅出,深刻有趣!!

  • 静心_明理

    听完陈教授的课,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非常的有画面感。

  • 勇不言弃2013

    这是曾志伟在讲经?

  • 听友215272313

    化难为易,删繁为简,是我们的初学者的捷径!

  • 王树平六六六

    听师一句话,胜读十年书!陈老师的精彩演说让慧能大师跨越千年,来到我们身边了🙏

  • 听友210605307

    深入浅出,形式别致,一日一听,收获颇多。

  • 听友210590090

    有别于其他课程,老师讲述生动,更具故事性,期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