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九十七堂佛学修心课的修心法门。
在这门课里,我反复在强调一个意思,修心就是要回到源头。我们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离开自己的源头。那么怎么样回到源头呢?有很多种方法。这节课我想介绍金刚经里的一种方法。什么方法呢?我们先看金刚经里一段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段话翻译为白话文,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能够见到一般的色相吗?”
“是的,世尊,如来的眼睛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能够见到很远很广很细微的事物吗?”
“是的,世尊,如来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可以见到万法的空相吗?”
“是的,如来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可以见到一切的法门吗?”
“是的,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可以见到一切的一切吗?”
“是的,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恒河中的所有沙粒,如来说是不是沙?”
“是的,如来说这就是沙。”
“须菩提!如果一沙一世界,那么像一条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这河中每一粒沙都代表一个佛世界的话,如此,佛世界算不算多?”
“很多的,世尊!”
佛陀又说:“须菩提!如你刚才所说,佛眼可摄一切眼,一沙可摄一切沙,在诸佛世界中的一切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晓的。为什么呢?因为众生的心源与佛是一样的,譬如水流歧脉,源头是一,心性同源,众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来能知悉众生心性。但是,众生往还六道,随业逐流,遗失了本心,反被六尘的妄想心所蒙蔽,生出种种虚妄心念,这种种心皆不是真实不变的心性,只是一时假名为心而已。这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无非皆由六尘缘影而生,念念相续,事过则灭,这种种无常虚妄之心,是不可得的。”
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慢慢地回到源头。怎么观察呢?一个是眼睛层面上的观察,一个是心灵层面上的观察。先看眼睛层面上的观察,讲了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种眼睛。其实是提醒我们,任何时候,我们看到事物,都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肉眼,还要从天眼的角度,能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比如,看到生命的时候,同时能够看到死亡。
停留在天眼还不够,还要从慧眼的层面去看,就是看破二元的分立,找到本源的东西,比如,从生看到死,还不够,要看到生死是同一,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停留在慧眼上还不够,还要在法眼的层面上,看到众生有不同的根性,懂得把这个生死同一的道理用不同的方法讲给不同根性的众生听。
停留在法眼上仍然不够,还要看到一切的一切,达到佛眼。《法华经》里有讲清净的眼睛,也可以参考,有助于理解这一段。《法华经》里说,清净的眼睛能够看到一切,看到一切的因果。
一般你只能看到几百米以外的人和物,如果抬头,能够远远地看到日月星辰,但是,如果按照法华经的佛法去修行,那么,你的眼睛就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看到所有的山林河海,还能看到很深很深的地狱,还能看到所有的众生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还能把他们的因缘果报,把他们的结局,看得清清楚楚。
当我说我看见了一个人,看见了一个美女,看见一朵花,我们会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情绪的反应。这只是看见,金刚经里说的“看见”,实质上是“穿透”。因为佛法的指引,你的眼睛具有穿透的力量,会透过一个人看见他外貌之后的东西,一下子把他看透了。当你看到山河大地的时候,一下子把世间看透了。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一下子把宇宙看透了。
当我们蒙昧的时候,当佛法还没有开启我们的心灵,我们虽然看到周围的事物,但其实,我们只是盲目的人,我们看到人就是人,看到山就是山,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然后我们的情绪就会随着对象而变化。如果你的眼睛是清净的,你看到一切的一切,看到一切是什么,还能看到一切不是什么,能够看到一切的现在,同时也能看到过去、未来。就像看见一个人,刹那间他的命运已经在你的眼里呈现,他的生与死已经在你得眼里呈现,只是在刹那一瞥,一切的秘密都无法逃过你清净的眼睛。
清净的眼睛看到一切,一切都是清澈的。清净的眼睛看着一切,就像一个观察者,一个若即若离的旁观者,置身其中,又在其外。所以,只是在看,心不会散乱。只是在看,只是明白了一切的秘密,然后,喜乐充溢。如此而已。
再看心灵层面的观察,其实是接着佛眼而来的。释迦牟尼说,众生有各种各样的心,如来都知道。然后他讲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当然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有来,当然心也不可得。现在好像还在,为什么也不可得呢?因为现在的心,在虚妄分别里,所以,也不可得。
关于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禅宗里有一个著名的公案,讲的是德山宣鉴,有一次在湖南境内,遇到一个卖饼的老婆子,她看到德山宣鉴,问他讲的是什么经?回答:《金刚经》。老婆子就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出来,我就把我的点心布施给你,如果你回答不出来,你就别在我们这里讲经,去别的地方吧。什么问题呢?《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道你要点哪一个心?”
德山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就挑着担子,去了龙潭和尚那里。有一天深夜,天很黑,龙潭和尚点了一根纸烛给德山照路,当德山伸手去拿那根纸烛时,龙潭突然把火吹灭了。就在火灭的刹那,德山明白了一切,也明白了如何回答那个老婆子的问题。于是,他倒地就拜龙潭和尚为师。
虚云大师这样分析:“灯燃即见物,灯灭即迷茫,只是眼识的因缘见灭。灯光的有无,只决定所见到对象的现灭,见物闪现是见,但见物消逝即使一片黑暗也是见,见与不见都不见,这个见就是‘见性’的见。也就是说,超越见与不见的对立之上有一个决定着能见与所见的自性本体。所以,燃灯、吹灯的刹那交替,使德山宣鉴在明暗的变换中,见到了自性。纸烛灭了,德山的心性之灯却通明地照耀起来。”
那么,回到呼吸,在呼吸中平静下来。今天我们要观察体会的是无为法里的第三种:回到源头的境界。当我们回到源头上,会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前面金刚经里,讲到要从眼睛的层面,以及心的层面,从一个很高远的角度回望我们的生活。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在启示我们找到“心之所以动”的原动力,然后,回到那个寂静的源头。
那么,关于这种境界,我们可以做一个练习,用金刚经里天眼的观察法,来看待你正在看到的一切,看看这个世界会怎么样,你的心境会怎么样?
那么回到呼吸,在呼吸中回到整体性,在整体性中获得内心平静的力量,愿我们在混乱的世间,时时有一双天眼,洞察现象背后的一切,时时刻刻都在平静喜乐之中。
很长时间了,都是费老师的课,一直陪伴我度过所有闲暇的时间,无论是在做家务,还是购物的走路,设想功课结束的时候,我应当怎样填补这习惯的空白!如果没有更新我还是从头再开始听,受益匪浅!
根源gy 回复 @浮翠流丹_iu: 是的。我想再看看易经。
恕我愚昧,看到过去未来,感觉像半仙?
不太明白公案
听友399646507 回复 @零做起点zhou52wen: 问点什么心, 点种种心,或者不点种种心吧。种种心如不见种种心,就是虚妄不可能吧。不见又见种种心。就是天眼慧眼法眼。 愚见。
三维观二维,口上维观三维世界!
正如晚上抬头看到的星光,无论我们在地球任何时间和地方,它都在发亮发光。。
回到寂静的源头
能所两忘,哪来的“用眼睛看”?
悟
不懂又好像懂…很神奇
我觉得好高深啊!!
费勇修心课 回复 @燕子_7syy: 课代表建议可以反复收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