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孔夫子厌恶的人

138.孔夫子厌恶的人

00:00
18:06


孔夫子一辈子都在做教育,且有教无类,但对于忠厚老实的“乡愿”却毫不留情地称其为“德之贼”,深表厌恶,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更多乡愿,明辨的智慧不可不学。


尽心下·第三十七章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孔子说,经过我的门,但是没有进到我的厅堂里面来,好像你去拜访一个人,你不知道他的家里到底美不美,从门旁经过看到了围墙,可是你没有从正门进去,你未曾知道他里面到底有什么精美的东西在里面。“我不憾焉者”,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的。什么样的人孔子一点都不觉得遗憾,孔子有教无类,一辈子都在做教育,当然是希望人家跟他学习,而且学习到精华,学习到真正的东西。为什么他一点都不遗憾?说“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只有一种人我一点都不遗憾,哪一种人?就是乡原。为什么?“乡原,德之贼也”,为什么说“乡原,德之贼也”,什么贼?专门偷道德的贼。那么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乡原?乡原是一种很谨厚的人、很善良的人、很恭敬的人、很和气的人,差不多是这个形象的总和。我们在社会里面也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人,待人客客气气的,什么都好、什么都对,善善良良的、非常谨慎的。可是为什么这种人他叫德之贼,他一点都不遗憾?因为他难以进入舍大取小的仁义大道,孔孟的思想,孔曰成仁,孟云取义,对不对?孔孟所说的就是怎么样长养人类,长养众生的心性,在不得已两难的情况下,那么就要开始取大而舍小,这个就是孔孟的仁义的整个精髓。乡原看起来人都很好,说的话也都很好,大家都好,可是问题就是扭曲了仁义跟道德的精义,所以孔子说我一点都不遗憾。

那么下面就来说乡原是什么样的特质。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说怎么样才叫做乡原呢?万章就要问呐。曰:何以是嚣嚣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乡原他会批评狂的人,说有狂跟狷两种人,对不对?他批评高狂的人,他会说“何以是嚣嚣也,说干嘛那样自大言大狂妄,讲那些高深的学问唱高调。“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仔细看看那些狂妄的人,言行根本不一,说的话他做不到。“则曰:古之人古之人”,动不动那种人就说古时候的人怎样、古时候的人怎样,这段话就是乡原在批评狂者所说的。

下一段说,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这一段是乡原批评狷的人来说的。各位记得狷,比较拘拘自守的那一种人。乡原批评狷的人,他就会说,哎呀!“行何为踽踽凉凉?踽踽是很孤单地走的样子,叫做踽踽。什么叫凉凉?就是不热心不合群,他说干嘛那样拘拘自守,拘拘憋憋的,为什么不和大家同步调,干嘛走你自己的道路,好像很高尚一样。“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说你在这个世上做事情“善斯可矣”,讨个好就行了,说好话做好事不就是最好的修行了吗?或者说讨个大家好,过日子就行了。

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什么叫“阉然媚于世”?这个是孟子在骂乡原说的,逢迎讨好于世俗。“媚”,讨好于世俗,唱歌跳舞都好,吃肉饮酒都好,你要怎么样的欲望反正大家都对。然后自称自己是最高深最自然的修行者,这个就叫做乡原。然后当然有这些欲望的人对他会很好,因为他给予他一条可以肯定所有人的欲望的道路,当然是很好,这就是乡原。乡原就是那种掌声很多的人,掌声很多又很和气又很善良,讲的话又好像都对,偏偏是那个第一等人。我们知道是中道的人,对不对?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然后退而求其次,求什么?求狂狷对不对?然后中道他也批,狂也批,狷他也批,反正大家听一听也真的他最对,所以乡原是外貌恭敬老实,什么都对、什么都好,讨人喜欢,却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刚毅于正道,在世俗中见风转舵,荣媚迎合,在乡邻里面俱足忠厚老实之德名,这种叫做乡原。

所以各位对乡原的意思你可能要重新定义一下,因为据我了解,一般人对乡原的定义大概是尖嘴猴腮虚伪造作,有没有?那种小人。然而,大略不是这个意思,我们看孔孟的本文的话,就是乡邻里面老老实实、厚厚道道而不可入于尧舜之道的就是乡原。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万章就迷惑了,所谓乡原的“乡”就是一乡的人,一乡的人都认为这个是原人,原人就是厚道的、谨慎的、善良的、和气的,说这样的人,那么这个人到哪里,出了乡到了国,到了天下也都是个原人,不是吗?都是个好人,孔子却认为说他是“德之贼”,入了我的门没有进到我的室他还一点都不遗憾,还说是“德之贼”,这为什么?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孟子就说,为什么孔子那么痛恨这种人?不是只有孔子痛恨这种人。各位要知道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是一个要用很大的力气去说明的章节,孟子也讨厌这种人,为什么?“非之无举也”,你想说他的不对,你又举不出他做错的事情的事迹。就是大家看得懂的都是他对,他的对里面有错,错得离谱而且会带领后世的人走向偏锋,那个东西大家看不懂,所以即使你是一个看得懂的人,你要举给一群众生看得懂,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非之无举也”,想要说他不对想要批评他,举不出显而易懂的事迹。

“刺之无刺也”,刺就是攻击,你想攻击他、打击他的谬论,找不到可以攻击的、可以施力的点,滑溜溜的。“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流俗”就是风俗里面很颓废下流的,叫做流俗,风俗里面下流的大家也都能够认同他。“合乎污世”,在世代里面最污乱的一些社会的习惯、风气、想法他也能够逢迎。“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平时言谈表现就似忠信的样子。各位要了解那个“原”就是厚厚道道、老老实实、谨谨慎慎,就这个样子。“行之似廉洁”,行事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廉洁,他其实一毛钱也不会贪的。那么这种人就是说,大家都对,大家都好,怎么治国?这么多意见很好,大家都好,怎么修行?有这种多派别,很好,大家都很好,反正只要有主张统统都对,大家都听起来很高兴,很公平对不对?气量很大,他问题在哪里?问题在分不出是非、分不出真假、分不出对错,这个是很头痛的地方。当然,有的人就会说,你还分是非,还分大小,还分先后,还分对错,那你这个是二乘法,你不是什么上乘法,对的,乡原就是这个说法。

各位,难道事情真的没有对错吗?如果没有的话,你也不必学道了,不是吗?你学道到处奔波,你在学什么,就是想找一个对的,不是吗?找到最后就是说没有对没有错,就不用跑了,不是吗?世上的事情是有对错的,不是不要分的,但是什么都对什么都好,很显然是很迎合人心的。

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为什么叫德之贼?哎呀!这个人讨厌,道德的美名全部被他一个人偷走了,那些圣贤跟他要相对的话还比不上他。“众皆悦之”,大家对这个人都很高兴,为什么?他说我对,诶,你说那样他也说对,你看,哎呀肚量真是大,他也自以为是,因为沾沾自喜,因为大家对他也开始褒奖起来了,他的气量非常恢弘,问题是什么?“不可与入尧舜之道”。尧舜什么道?尧舜性之也,尧舜是讲本性之道,尧舜讲仁义之道,尧舜落实在人间讲五伦之道,处理事情讲大小先后之道, 这个才叫做大道。大道放诸四海皆准,那么所有的名声被他给偷走了,所有的人气被他给买走了, 圣贤变成反而是“踽踽凉凉”。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跟他,看不懂,说你气量比那个人小,那个人说什么都可以,你只有说仁义才可以,所以正道不好推,做乡原比较容易,所以说“德之贼也”。各位如果孔孟来开个店,跟乡原来开个店,谁的客户多啊?看那个乡原要比孔孟的客户要多得多。

那么在《尹文子》里面有一小段的文章,充分地说明乡原的这种心态,说夫佞辩者虽不能荧惑鬼神,荧惑人明矣,说一种巧辩的人,他没有办法迷惑鬼神,为什么?因为他死了之后,他做多少好事坏事鬼神判下去是明明白白的,无法迷惑鬼神,迷惑不了城隍爷的,迷惑不了阎罗王。“荧惑人明矣”,可是可以把众生迷得神魂颠倒,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

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这种人就是很深明社会大众的需要,顺着人的嗜好而一点不敢忤逆他,你真的以为那些名嘴,他不知道很多东西是错的吗?油用这么多油价就要涨了,你们不知道电用那么多电价就要涨了,世界都涨你有可能不涨吗?可是他就会顺着人的嗜欲提倡一些反正不管涨多少,国家不能涨,百姓第一大,这种似是而非的论调。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有没有?引人进入了邪辟的小径,而自己可以高高在上享负盛名。

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一般的人都喜欢被褒奖,他就专门能讲褒奖的事,听到来宾打电话来,对来宾先褒奖一番;“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一般的人都不喜欢听自己的过错,他能够美化他。得之于眉睫之间,承之于言行之先,最能够迷惑人的就是这一种人,就叫做乡原。一般人认为谨慎随和、乐善好施、和和气气的那些好好先生都是善人。可是天地神明及在世的圣贤对于善恶的观念,常常与世俗短视近利的眼光其实是相反的。

圣人认为能够分出大小先后、敢做敢为,敢去做有益长远的事,敢去阻挡逆于这些所有百姓的习性,去说正义该讲的话的人,这种人才是善人君子。所做的事情没有扶持更长远、更多数人利益的正道,虽然全部的人、全村的人、全乡的人都说他是好人,可他却是一个随波逐流的、讨好的、去赚取名声的、没有道德勇气的人,这种人就是乡原。所以想要积德行善,绝不可只为了顺乎世俗人情,讨好人的说法,然后去媚世,这个是行不通的。

好比说举债来发放国家的福利,然后齐头式的发放,不论你富有还是不富有都可以拿,有没有?各位,举债是下一代要还的,我们这一代是还不了,对得起下一代人吗?但是我们短视近利到在眼前的这一些人的掌声我们先买下来再说,对得起下一代人吗?最近有一个企业家很有良心的,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们这一辈要为我们下一辈的人道歉,为什么?因为我们干了太多人神共愤的事情,把地球资源给用完了,连国家的债都是悬崖。各位,日本现在要无限制地印钞票,美国已经无限制印了三次了,对不对?这个悬崖是大家制造出来的,我们对得起谁?这就是乡原,一个一个跳出来。

再好比说,我们都知道修行人见一切人的时候,不见人之是非善恶,不见人的过患,也不要说人的是非长短,这是一种德性,我想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很好的。但是我想请问你,如果你碰到应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情况发生时,当有某人陷入群小的围攻、口舌的欺侮无力自出的时候,我想请问你,你要不要来说说是非对错?然后到那时候你也说不见人是非过错吗?你在旁边纳凉, 那谁来帮他?某一些是非不分,没有道德勇气的修行人,每碰到类似的是非的时候,总以一句“别管那些是是非非”为由,作为明哲保身的护身符,甚至是当作表现自己德性的本钱。但是想想,管他们欺负谁,任他们自生自灭,这个也算是修行人应有的德性吗?把姑息养奸当作是德性,这个就是“乡原,德之贼也”。

还有一等人,常常说做人要帮助人,要牺牲奉献,要怎样要怎样,但是当真的某一个地方需要流汗出力的时候,需要把身体衣服弄脏的时候,弯下腰的时候,他说没时间;但是你约他去咖啡厅里喝个咖啡、吹个冷气、喝个下午茶、泡泡温泉、打打坐,他没拒绝过,然后整天就高谈阔论什么是高妙的道,最善于迎合众生安逸的愿望,很能体贴人。当有人开始畏惧那一丁点的操劳劳苦,我为什么说那一丁点?割个草有什么,帮忙搬个石头有什么,帮忙做一些工作有什么,一丁点的劳苦他总是帮腔说,哎呀!自在最重要,别有一点勉强。然后说下午有事,然后带着一起去喝咖啡去了,他能够适时地买下人心的感谢,很容易就让人把他当知己,坏处是哪里?坏处就是让人一事无成,这叫做“德之贼”。

在《论语》里面有谈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对不对?说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这个字就是给人方便,给人方便很好,但若用到不好的地方,好比一个人说这样说也可以、那样做也可以,你都说可以,哎呀!差一点点无所谓,不要太计较,哎哟!喝一点酒又有什么关系,上一次夜店又不干什么坏事,抽一支大麻也没什么,最后可能拉个K也没什么。这个是什么?一切太方便了,太迎合人心了,最后一直便,便到连该守的原则全部守不住,这个叫便辟,叫便佞。总是和和气气的,不肯刚毅木讷地去维护一些正当的原则,这叫做善柔的人。这三种人都极会应酬,极会迎合人情,极会勾引起你的赞同,会让你对他的好意非常感念,所以才叫做损友,因为你跟他不会进步,可是你偏非常感念。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人并不是一个很奸诈、很邪恶的人的形象。各位要记得,我们常常在解释损者三友的时候,大家都会把他解到尖嘴猴腮的那种形象去,其实不是啦!就是你看起来很好的人,这个奸诈邪恶的人不能吸引你的认同跟感念,无法的,他必定是给你很聪明很通权达变的感觉,很温暖很体贴很幽默细心的感觉,不然他是没办法买到你的心。因此你才会把他视为知己的朋友,这个就是损友的威力,你才能够对他的歪理全盘地接受,所以孔子把他归类为损友,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孔子说的损友就是这边说的乡原。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自警--乡原

  • 宋海燕_2p

    原来自己做了几十年的乡元

    天狼_ko 回复 @宋海燕_2p: 唉,我也是。

  • My云水谣

    乡原,德之賊也!

  •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恩!20230324

  • 杜平让

    “想说他的不对,你又举不出他做错的事情的事迹,想攻击他、打击他的谬论,找不到可以攻击的、可以施力的点。风俗里面下流的大家也都能够认同他,最污乱的一些社会的习惯、风气、想法他也能够逢迎。”这种人是孔夫子所厌恶的人。

  • 听友193612465

    谢谢老师点拨,让我注意到了身边这样的人

  • 快乐的内心

    “平时言谈表现就似忠信的样子,行事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廉洁,大家对这个人都很高兴,他也自以为是,不可与入尧舜讲仁义之道,正道不好推,做乡原比较容易,所以说“德之贼也”。” 这是孔夫子厌恶的人。

  • 地天泰004

    终于搞明了,我之前理解成伪君子了

  • 苏州脉望

    孟子不是子思的学生吗?应该是第4代

  • 达天下_

    原来自己也是乡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