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君子不以“王天下”为乐

116.君子不以“王天下”为乐

00:00
15:24


世间有三件事会令君子感到非常喜乐满足,贵为天子、坐拥四海可不在其中哦来看看是什么带来的快乐胜过雄霸天下!孟子更是借此点明修身决不可放弃的主轴。


尽心上·第二十章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尽心上·第二十一章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我们看本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事会令他非常的喜乐,非常的满足,“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但是雄霸天下不在君子所乐之内,说贵为天子富为三公他都不看在眼里,君子对这些事情没什么好乐的,但是有三件事情他会觉得非常快乐。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说父母都还健在,能够安享天伦,兄弟之间没有嫌隙,“无故”就是没有敌对没有嫌隙,一乐也。说做人真是快乐啊,看到父母都还在我还可以尽上我的孝心,每天可以跟他问安,可以逗他快乐,兄弟相处得非常和谐,真是快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对上不愧于天,这个天理良心,就是行事、存心都非常的正直。“俯不怍于人”,那个“怍”就是愧对、惭愧的意思,对下也不愧对于人,对人公公正正、正正直直的,二乐也,心胸坦荡磊落,所以乐在其中。人之所以不快乐,怕这个得罪你的给你暗箭中伤,有没有?怕那个对你怎么样,怕谁跟你报复,那一些达官贵人如果贪污的,有没有?恨不得赶快退休,坐在位子上一天他都觉得不安稳。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没有后顾之忧,没有一点点觉得内心不安。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自己学有所成,而又能够集天下的英雄大贤来学习。为什么这是三乐呀?因为看他们学习真的是很快呀,讲这样他就懂这样,讲那样他就懂那样,举一就能够反三,有没有?问他快不快乐呀?快乐。你不要牵他去喝水,牵了三年他还不去喝,有没有?烦不烦恼?很烦恼啊!孔夫子真是乐,孔夫子自己学有所成,下面的三千弟子里成就七十二大贤人。那就等于说,天下所有的英才最明理、最懂道理的人,集合在他的门下来学习,快不快乐呀?快乐啊!一呼百应。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说君子有三件事最快乐,雄霸天下不在这里面,意思就是说这三件事的快乐胜过于有天下。各位,天下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啊?多少人为了要往上面争一个位置,然后跟别人厮杀得你死我活的?为了要选上一个位置要花多少钱你知道吗?要多少的心机计算你知道吗?古代的话,当天子要杀多少人你知道吗?要排挤掉多少人你知道吗?对不对?他们乐此不疲,但是一上去根本不快乐,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然后仇敌还很多,每天还要暗算到老,对不对?然后退休了还要怕被批斗。“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不在内。

这个怀珠佩玉那种快乐,不如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之乐,不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那种快乐,这三件才是真正成就天下的大事。各位,你不要看这三件是小事,能够父母俱在兄弟无故,能够把家庭教育成这样,那么这个已经是很不简单的了。能够把自己弄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把自己弄得存身正直,那如果自己学得来天下人也学得来,对不对?然后“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然后要扩展他的教育就更快了。

所以,以这三件来说,其实是伟大的功业。但是能够王天下的人未必能够做这三件,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说,“王天下不与存焉。你就知道说儒者当官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要能够广行他的道而已呀!很多人诬蔑这个儒者说,这些拘拘腐儒整天就求当官,到这边考名那边考试,为了求进士、求什么榜眼、求什么、求什么,就是为了求名利。你是没有读书,是不是?你把《孟子》拿来读一读你会愧对他。他是告诉你“王天下不与存焉”,我们好好读书,多了解我们这些古人的文化。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这边就告诉我们更深一层道理,“广土众民”,土地越来越广,百姓越来越多。“君子欲之”,君子当然也希望达成,如果能够执政,能够把国家的土地保护得很好,能够让百姓生息得很好,那当然君子也会快乐的。“所乐不存焉”,但是君子的乐并不在于土地,并不在于权势的大,不在于财富权势。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如果能够中天下而立,就是主持天下的公道,定四海之民,让四海的人都能够安居乐业。君子乐之,君子呢他乐于成就天下人。各位你看,君子乐之不是因为有权势,而是他能够定四海之民,他能够示范出可大可久的中正之道,仁义之道能够示范得出来,叫“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快不快乐?很快乐。“所性不存焉”,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会变的。你现在好不容易把天下给定了,有一天来了个什么样的人又把天下弄歪了,会不会呀?会呀。你乐虽然是乐,但是这是会改变的。

世上有一个东西永不改变,就是本性,是你的性命,可是这个性不在“广土众民”,不在“中天下而立”,不在“定四海之民”,那个性都不在这里面,他说性跟这些权位名利无关。言外之意是说,他知道自己天赋的本性,依然是跟表面上看起来所努力的,这些伟大功业毫无关系,因为它们不是永远的成就;言外之意是说,我心心念念不能忘记的还有一个东西还没成就,就是本性。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说,君子的性是与生俱来的本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然他王天下了,他定四海之民,广土众民了,“大行”就是功业很大,王天下,位列三公,做天子。“不加焉”,那个性没有多一点呀!“虽穷居不损焉”,他如果像颜回一样居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他的本性没有少一点。点。“分定故也”,因为这是人人俱足,人人公平的,老天爷赐给你的那个本性就是那个样子,再也没有别的样子了。

这个是在说,一个君子是希望能够更利益于他的国家百姓;一个君子希望为国家百姓做更大功业,但是心里很知道这些东西没有一样是长久的,而有一个东西非常长久的,是大行不加,穷居不损的,那个是什么呢?就是我的本性。所以君子纵然是能够大行其道,对本性而言并没有丝毫增加;相反的君子一生如果穷困潦倒,只要他气节持得住,甚至他的理想从来都没有发挥过,一点功业都没有,这也不能够减损他的本性分毫。

那能够减损本性的是什么呢?“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君子的性从心上来说是什么东西?你的心的特质是什么?性是什么?特质嘛。水有水性,木有木性,对不对?石头有石头的性,水泥有水泥的性。那你,你是什么?你是人呐。我请问你,人的性是什么?你说石头的性是硬的,石头的性是冷的。水是什么性?水会往下流,水遇热会蒸发,你很会讲!那我问你,你既然这么能够说万物的性,我问你呀你的性是什么?你用什么特质的名词来表达它?就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就像树枝、树干长出来,它的土是什么?就是心。根于心就是本于心,本于内心至诚自然发出来的就是仁、义、礼、智,不是刻意矫饰出来的仁、义、礼、智,叫做“仁、义、礼、智根于心”。

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那个“施”念shī也可以,念yì也可以。说这个仁、义、礼、智如果根于心,意思是说如果你随时随地,所存的都是仁、义、礼、智的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什么叫“睟然”?很正气的,很润泽的,叫做睟然。“见于面”,现在他的面容上、气色上,不会让你一看神情憔悴、枯槁,有没有?眼神飘忽,一副小人举动,不会的。堂堂正正,正气而润泽,叫“睟然,见于面”。

内心有多宽广现出来的气象就有多堂皇,是一定的。“盎于背”,“盎”充沛的样子。浩气充满在他的身体背面,“盎于背”。这个“睟然,见于面”那个“面”指的是我们的正面,不一定只有指脸庞啦。那个背就是我们从后面看,前面的那个面就是从前面看,说“睟然,见于面,盎于背”,就是说整个肢体里里外外充塞、充盈正气充满。

“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这“四体”就是讲我们的言行举动。这个我们一个人的言行举动不言而可知。可以知道什么?“喻”就是明白。你不必说话,只是你的言行举动大家都明白。明白什么?明白这个人成于中,形于外;这个人的动静行止自自然然、神采奕奕,是个正人君子的风范。

从这些风范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存心正直,你自然会敬服,看到他很舒服,想跟从。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呀!那么人的存心跟气色有关吗?那是绝对有关的。如果你连续生气三天、计较三天,你就会发现你神情开始暗淡,这是一定的道理。为什么人家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为什么?这个不是说因为你有喜事,所以气数走到这里,你看起来特别神采奕奕,不是的。而是因为你心里知道有喜事,那几天特别快乐,你一快乐,那个神色它就“睟然,见于面,盎于背”,它是自自然然的啦!所以人的这个精气神,人的生理健康状况,跟存心有没有关系?有关系的。而什么样的存心是属于本性中的,而对你来讲是有生生之益的?那就是仁、义、礼、智,正对你能够成长的是仁、义、礼、智。

这个学佛的人常常误入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说不分别、不取舍、实相,有没有?观照里面空空如也,以为这个就是最佳的生机,并非如此的。当你内在有观照实相的能力,能够空空如也,能够不分别取舍,而后要加给它什么肥料呢?就是仁、义、礼、智。这个仁、义、礼、智是自然而生的,不是另外的外物来的。这个草木,它前面讲到仁、义、礼、智根于心。那个仁、义、礼、智像树,那根长在哪里呢?长在地上,那个心就像地一样。草木如果根入于土,自然它的枝叶就畅达,对不对?那么仁义、礼、智如果发于他的本心,而不是矫作来的,那么自然生色而睟面,盎于背,这个是一定的道理。

那同样的道理,如果种树、种花枝叶枯槁,那么你就要从它的根本开始培养起来。那如果我们看一个人,成色不对气色不对,眼神不对精气神不对,那要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心开始培养起。心怎么培养?就是仁、义、礼、智。

这一章是跟我们说,君子固然想要大行功业来行他的道,可是其所得于天赋的,有一个永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本性。这个本性不以功业大小而有所增损,那么功业不能影响你的本性,世上唯有一个东西可以影响你的本性,是什么呢?就是存心。存什么心可以长养本性呢?正是仁、义、礼、智,唯有这一点是所有修行人所不可放弃的主轴,这个主轴比王天下更重要。

君子所乐不在王天下,比广土众民更重要,比那些外在的事业、伟业看起来都更重要,比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都还要更重要。那一些事情君子都希望达成,君子也会因为达成而快乐。但是他心里知道,我来这个世上的目的,除了要增广功业造福人群以外,人人还有一个不增不减的本性存在,我自己要好自修为,并且要引导人家修为,这个比王天下更重要。

所以我们看完这段,千万不要再诬蔑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前贤圣人,不要老是诬蔑他们说,这些儒者都是想当官,都是想赚钱。不要说儒者,不是儒者的有没有贪污的呀?看看那些真正的儒者,他心里想什么?他“王天下不欲焉”,他“广土众民”也不在他的选项之内,当然是希望达成啦!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823处暑

  • 比岭

    永远成就的是一个人的心性

  • 林容_xe

    君子的乐永远在本心,本性里,是仁义饱足之乐,是“既醉以酒,既饱以德”之乐,是精神之乐,而非世俗物质富贵之乐!

  • 笑长同学

    主题:“你懂得”的快乐 ​ ​简介: ​真正的快乐是没有条件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杠精就会出场:生病快不快乐?吵架快不快乐?背井离乡快不快乐?痛苦的时候快不快乐?国破家亡快不快乐?…… ​ ​“乐/樂”在甲骨文当中是硕果累累的结果,如果没有自然的过程,自然的开始,就不可能有自然的结果。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出现你所认为的不正常的意外,即便是“陈蔡绝粮”生死攸关之际,安时守顺的做所有必要的准备,就如秋天的将去之际,该有的种子都有了,该来的冬天也不会不来,为什么不鼓弦而歌呢?

  • 1306113qntc

    感恩张讲师.受益匪浅

  • 583266613

    喜欢😘

  • 顶呱呱烈日麒麟A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

  • 蘭洲笑笑生

    君子三乐;兄弟无隙父母具存,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