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上》3 柳斋先生和兰亭悬疑

《山阴道上》3 柳斋先生和兰亭悬疑

00:00
10:29

《山阴道上》读书笔记3 柳斋先生与《兰亭》的悬疑

 

上周五的下午,是最近一段时间,沈阳最最温暖的一个下午,零下5度;一个哈尔滨过来的小女生说,太高兴了,这里竟然这么温暖。上次柳斋先生到哈尔滨,是零下20度。我想,要来东北,就这个时间来,天寒地冻,才见东北的精神。吸一口气,凌冽到心里。爽!

 

13:40,柳斋先生到了报告厅,晚了10分钟。先生个子不高,宣传彩页上感觉会高些;短短的头发,几乎都白了,宣传彩页上要更精神些。暗暗嘲笑着:老男人的爱美之心。报告的内容很偏门,古籍版刻方面的。听讲的学生们,大多在低头鼓捣着自己的手机。 “认真”的人,有两种,一种在认真的装作认真听;只剩下几个人在听吧,因为不能跟上冷门的思路,也算不上十分认真。

 

进门的时候,和柳斋先生握了手,因为时间紧,就马上开始工作了。结束后,主人邀请先生晚餐,我不便尴尬的参与。拥抱了先生一下,就告辞了。本来想当面问的一些小小的尖锐问题,也没有得逞。就还是用我很好用的,独立意识来解决问题吧。

 

《山阴道上》的第二个话题,就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按说,一本号称研究王羲之书法字迹的书,是不是应该把《兰亭序》,放在最前面?柳斋先生是把《丧乱帖》放在第一位了,可见,在他心中,王羲之书法的排序。并不是说《兰亭序》写的没有《丧乱帖》好,论书法,还是《兰亭》写的更好!

 

最近百度百科中,《兰亭论辩》的内容更加详实了。认为《兰亭》不是王羲之真迹的观点,很早,在郭沫若先生的论文里,阐述的已经很清晰了。柳斋先生实在算是郭老的铁粉,只是纠正了郭老一个无关痛痒的,落款方面的小错误。

 

看了郭沫若的文章,我感觉,郭老真是个大神级的人物,他并没有用太久的时间,就能根据有限的资料,线索,得出一个相对的、有一定可信度的结论:《兰亭》不真。我记得在《南渡北归》这本书里,有描述郭沫若先生,他曾经借阅当了时的中国考古研究中心的原始资料,自行先期发表了学术论文,在日本发表了,引起了轰动。虽然,当时的考古同仁,好像包括考古学泰斗李济先生吧,对郭沫若的行为都很气愤,但对他的聪明才智,那是不服不行。只是后来再也不肯出借原始资料给郭沫若了。给他点阳光就会灿烂。1965年,郭老就是根据陈伯达给他看的一个 清朝李文田的资料,就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我打印出来了,5号字,A4纸,22页。

  

但我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不支持郭老的论点。但我也不能肯定说,《兰亭》就是真的。我是一个不确认的中间派。从我比较熟悉的字迹说吧:

 

郭老认为《兰亭》就是智永伪托的赝品;这点我个人不认可。智永的字,尤其是说到他的《千字文》,字迹冲淡苍老,古拙有余,灵动不足。和《兰亭》凤翥龙翔的撒放气息,很不一致。如果说是智永故意为之,写字的人,大概都知道,自己的字迹风格都是有特点的,如果需要跨度较大的改变,也不是不可能,但需要范本,需要练习。像《兰亭》这样神采奕奕的书法,智永大概也要练习一段时间吧。那个时候的纸也挺贵,不好随便浪费的;而且智永的字也很有名气,那么练习时候的草稿,怎么一张也没有流传呢?要知道,现在很多流传下来的真迹,不过是前人的手稿而已。总之,我认为,智永的字,和《兰亭》差别很大。

 

再说王羲之的字迹,比对他的《兰亭》,和他的《十七帖》,差别也是比较明显的。因为我临《十七帖》在前,临《圣教序》在后,还真怀疑过《兰亭》,不太像王羲之的字儿。但集字的《圣教序》和《兰亭》的字迹,非常接近。所以,又想,哦,是自己少见多怪了。《兰亭》应该还是王羲之的字。但这次读郭沫若的文章,郭老还真说到这个事儿了,郭老认为,《圣教序》集字的时间,在唐太宗之后,很多字还是集自《兰亭序》的,所以,用《圣教序》说事儿,本身就基础不牢。但《圣教序》的字,可比《兰亭序》的字,多多了,其余的字,怎么说呢?还有,在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中,曾说,王羲之《丙舍帖》,和《兰亭》,极相似。所以,我觉得,王羲之,有可能写出类似《兰亭》的字迹。但也许是他兴奋状态下的作品,不属于常态作品。正好兰亭雅集那天,他喝高了,就写出来了。

 

我自己大概的倾向,认为,《兰亭序》真的面大。没有证据,只有推理。如果是作假,就是一个案件吧,案件的思路其实也很简单,谁作案,谁受益。

 

这个案件中涉及的人物,主要就3个人:智永,假定的 伪作者;萧翼,唐太宗的大臣,去骗取《兰亭序》的人;和唐太宗本人。

 

先把萧翼排除掉,他一个中间人,想弄这么大个场面,需要动用的资源太多了,准得露。

 

如果是智永作伪,他为什么?为了光宗耀祖?那唐太宗这个平台不要太好了吧,还不屁颠的献给唐太宗。断不会让自己的老和尚徒弟辩才,把《兰亭》藏起来。你自己做的假字儿,骗自己,说是传家宝,有意思吗?

 

不是智永,难道这么大个黑手,竟是唐太宗本人吗?唐太宗,为什么呀?为了树立一个书圣的典型?对他保家卫国的意义,不是非常重大吧!

 

我正自胡琢磨呢,我先生在旁边搞笑我说,你让那个叫范闲的,下次别乱穿越了,目的地选准了:东晋永和8年会稽郡,等着看看永和9年的春天,王羲之到底写了《兰亭序》没有。多简单的事情。

 

穿越之说,虽然玩笑;但已经到来的AI时代,真像 也许就不遥远了。这个课题也不错哈,应用AI技术 判定王羲之《兰亭序》的真伪。 柳斋先生在研讨会上,互动环节,学生问,如何选择课题的研究方向?柳斋先生说的有趣,告诫学子们:柿子要拣软的捏。我想笑,先生捏的软柿子,竟然是王羲之;AI这个技术实现后,所有书法真迹,什么硬柿子,软柿子的,那就都可以蹂躏了。

 

好了,最后一次说《兰亭》真伪的话题,我还是认真写字吧。好,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耐心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守靜軒錢林

    老师您居然借用了电视剧里的人物:范贤……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