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摔玉这个情节是本部分的高潮,也是贾宝玉性格的进一步呈现。这里我们提出给各位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贾宝玉为什么摔玉呢?第二个问题是,宝玉是怎么摔玉的呢?第三个问题是,宝玉摔玉众人有什么反应呢?第四个问题是宝玉摔玉表现了宝玉的那些性格特点呢?
清晖老师讲的真细,而且字正腔圆,忠实文本,非常喜欢!
日月清晖 回复 @albort: 谢谢!
本节写了宝玉送黛玉“颦颦”二字,可见宝玉有文学功底,从小受到了好的教育,从此可见宝玉并非“混世魔王”。又写了宝玉摔玉,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思想,“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从这既可以看出宝玉的顽皮,又可以看出他那人人平等的超脁世俗的思想。
宝玉摔玉是本讲高潮部分,对这个情节,解读了四个问题,而我自己只想到两个问题,看个老师的评讲对“命根子”才算真正理解,而这也可代表为爱情的宣言书。而对于黛玉穿戴这个地方,脂砚斋的讲解真是的绝妙,自己也看了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果然自己读和听讲解差别很大,这一讲十分受用,对接下来的篇目更加期待!
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冥冥中说自己曾见过。之后问到林黛玉出生的时候是否有玉。当时林黛玉出到贾府,人生地不熟,和贾宝玉也不曾相熟,为了以后相处的容易,便暗自揣测是因为贾宝玉有玉,所以问她有没有。之后回答贾宝玉:“我没有那个,想来不是一件俗物,哪能每个人都有?”。贾宝玉听后顿时癫狂起来,摘下了玉,狠命的摔了出去。口中怒骂道:“什么了不起的物件,也不择人而栖,还说什么通灵不通灵的”吓得众人急忙去抢拾。 正是因为作者写了摔玉这一回,才更加深刻的体现出,贾宝玉 ‘混世魔王’这一形象,但归根结底是曹雪芹为了表现贾宝玉,对世俗的不满。
这一讲主要讲了宝黛初见,宝玉摔玉。按常理而言,平白因这玉“不择人而栖”就摔玉,于情理有妨,但须知这是一个表面上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王”贾宝玉,也是一个看重女子之美的“通灵宝玉”,作者用这种夸张的写法,既写宝玉性格,又通过他人的表现写他们对宝玉又珍视又无奈的情感,还寄托作者对于男女平等方面的希望,一举多得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时,贾宝玉就已经表现出对林黛玉的特别了。家里姐姐妹妹没有,宝玉早就知道,也并没有因此而摔玉,但一听说林黛玉也没有,就深觉得这玉不是个好东西,神态动作极尽表现出对这玉的不屑厌恶,而贾母对于贾宝玉摔玉的行为,这位修养好的贵族夫人竟不顾形象地怒骂贾宝玉摔这“命根子”的行为。 “命根子”?这样的用词让我极为迷惑,这玉有重要到“命根子”的程度?甚至说打人可以摔玉不行? 原来这玉是贾宝玉的仕途经济之路,若非明老师讲解,我是不会想到的。这样看来我还需要更加仔细地学习。
宝玉得贾母纵容,竟走近黛玉身边细细打量,哈。宝玉送黛玉表字“颦颦”及摔玉,重笔。贾母:“你生气,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可见在贾母眼里,主人的一块玉儿比下人的尊严还宝贵。宝玉性情乖僻,自己独有玉,不是孤高自赏,反说“没趣”,摔了玉,贾母哄几句就信了,毕竟还是个孩子。
宝黛初会荣禧堂,我们首次领略到了黛玉之美。 通过宝玉那青春懵懂的眼,我们看到了黛玉那极具个人特质的“笼烟眉”、“含情目”,以及那如姣花照水的静态美,如弱柳扶风的动态美,是一种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女性之美——柔美,娇弱,静若处子,惊若翩鸿,仪态万方。 这是书中第一次用了相当篇幅全面细致地描述黛玉的仪容举止,通过宝玉的视角展现出来,更有代入感和说服力,比黛玉一出场就描写她如何如何美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黛玉的神韵被凤姐以“这样标致的人物”“通身的气派”三言两语高度概括,虽然不无奉承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位女性对另一位女性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
宝玉与黛玉的相遇明老师用了那么多的篇幅来讲,可见其重要性。 以前在看这一段只觉得作者叙述的淋漓痛快,读来兴趣盎然,现在听老师的细细分析,才看出被称为“混世魔王”的贾宝玉又那么多优点,追求自由平等,率真自然,亲切平和。而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才是真正的黛玉,温柔多病的美人。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两世情分,心有灵犀,怎能不熟悉呢。第三世的情分此时已经开始了吧,二者已经初有了爱情萌芽。宝玉为了她而摔玉,黛玉也为他而自责抹泪。万事初始,初见总是美好而微妙。后面更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