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婴儿如何认识事物

3-1婴儿如何认识事物

00:00
24:17
然而,所有这些平淡无奇的日常经验都是以我们身体外围的微小事件为基础的,光子不断轰击我们的视网膜,空气分子在我们的鼓膜上振动,还有我们指尖感受到的飘忽不定的压力。如何弥合我们丰富的日常经验和感官所接收到的贫乏信息之间这种显然难以逾越的鸿沟呢?
我们把感知和理解外物当成了理所当然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基础。它过于简单和明显,导致我们对它视而不见。
要让这些假设显现,可以想想魔术表演中发生的情况。
为什么我们能够确定兔子并没有真的从盒子里消失、但又不可思议地重新出现在了帽子里?必定是因为我们十分确信物体不会凭空消失,不会由一个变成两个,不会受到魔术棒的影响,这些信念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内心深处,没有人明确地教导过我们魔术师的戏法是不可信的,而直接从光子和声波的轰击等感官体验中学到这些原则是如此坚定!

我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让我们将感官信息转化为对客体的表征。[插图]大脑通过感官接收信息,比如通过视网膜和鼓膜接收有规律的刺激,然后将信息进行系统性的转换。
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人们形成了一个连贯而复杂的信念网络,而魔术师所做的事情让人们的这些信念受到了极为震撼的挑战。
这些信念就是所有这些转化和重新整理之后我们最终产生的表征。相比一开始接收到的原始感官信息,大脑最终形成的画面实际上更接近世界的真实结构。
知识来源
有一些知识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即便是新生儿似乎也懂得,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

其他知识只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获得。
还有一些关于物体的知识似乎是成年人在无意识中传递给他们的。

孩子生来就知道的事

他们也喜欢条纹和物体的边缘。婴儿往往会把目光转向高对比度的复杂图案,而不去关注低对比度的简单图案。

我们如何将眼前的连续视觉形象分割成单独的物体。
眼前的画面里对比最强烈的边缘位置对应的就是书的真实边界。
如果你给很小的婴儿看一张复杂的图片,并记录他们观看图片时眼球的运动情况,你会看到他们在探寻物体的外部边缘。关注边缘是将静态图像分割成独立对象的最佳方式。
对于物体的起点和结束位置,相比仅仅依靠边缘做判断来说,运动提供了更好的线索。
“共同命运原则”
如果一些物体始终沿着相同的路径共同运动,那么它们必定是同一物体的组成部分。
一开始大鸟是静止的,然后爆炸成独立的几部分,这时他们不会感到不安,因为所有的部分都有独立的边缘,但是,如果先向他们展示的是大鸟快速移动的视频,那么他们就会看到这个物体的所有部分都在一起运动,然后再向他们展示大鸟爆炸,这时他们就会看得时间更久,也更专注,就好像他们看出来有哪里不对劲儿了
所以说婴儿已经具备了一些原则,他们能够运用这些原则给这个混乱的世界施加秩序。
婴儿似乎能够预测物体应当处于什么位置以及到达该位置的时间。
除了具有边缘和会运动的特点外,物体另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三维。

他们知道如何使用边缘和运动规律将世界分隔成单独的物体。
他们知道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能够将奶嘴的感觉和粉色突起物、人声和嘴唇的移动、小球有节奏的反弹和伴随的“砰砰”声关联起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