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君子行道不离日用伦常

11.君子行道不离日用伦常

00:00
22:51


道无处不在,本无富贵、贫贱之不同,所以君子能够不择境遇,随遇而安,借日用伦常的各种境遇来行道

文中引用《诗经·小雅》“妻子好合,如鼓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这句话来诠释君子之道,旨在告诉大家立德莫先于孝悌,施由亲始的道理。家正是落实诸多德性的一个道场!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我们接着往下讲,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个“素位而行”,“”就是纯洁的、无暇的。它是隐喻为分外无求,安于现在的本位,叫做素位


素位而行,安于本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不愿意越本犯分。这个道者将要用于日用伦常的,所谓道将致用,致用就不外乎日用伦常。所以想要立其德,一定要先借日用伦常的各种境遇来行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就说,道无所不在,所以各种境遇里面都有道。因此要修道,应该是借用日用伦常各种顺境逆境来行道,这个才是修行的功夫的所在。而非舍近求远,改变目前的境遇,再另外去找道。这个是这一段的言外之意。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那么现在就用这四句来讲顺境逆境的道。


富贵就借富贵行富贵的道,富贵应该什么道呀?那富贵就是应该要去布施、去照顾贫困的人呀;那贫贱应该行贫贱的道,贫贱应该什么道呀?贫贱起码要有骨气,要自力更生,那就是贫贱的时候,你也可以体会的道的;夷狄行夷狄的道,处在没有文化素养的地方,一点都没有中原的礼教,没有高深的文化,都是蛮横的这种化外之邦,那你就在那里,好好的修养你的心性、示范你的行仪;患难的时候行什么道?患难与共的道。虽在患难之中,还是不愿意变其气节的道。


所以,君子不以处境来易其操,不以荣辱来改其志。如果富贵就行富贵,而无所加,不因为我的富贵,所以我就显得狂妄、张狂、骄横;如果贫贱就行贫贱的道而无所减,不因此而觉得自卑、屈侮、不如人;如果夷狄行夷狄无所怨的道;患难就行无所忧的道,堂堂正正。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君子由于自立在内,省察不断,所以存养有常,不因为环境的关系而移了他的心志,不因为他的分位的得失而失掉他的志向,所以能够随遇而安,随入而得。


道无处不在,本无富贵贫贱之不同,没有说富贵比较有道,贫贱比较没道,或者贫贱有道,富贵没道,没这个事。也没有夷狄、患难的不同,任何境遇都有道的存在。所以智者不必离开目前的境遇,另外再去找道。从这个道理上来推衍,一定要改变目前的境遇、改变目前的命运,请个什么大师帮你改运改运,才可以愿意行道的,这实在是非常鄙陋的想法。


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能找到心性所同的根本,那我们的志就会一直安住在内;如果我们一直在意外在境遇的变化,那我们终究被境遇所奴役。好慕于富贵的人,而富贵可以移他的心,富贵可以奴役他,这不是道。耻于贫贱的人,贫贱可以移其志,贫贱可以奴役他,这也不是道。处在夷狄处在患难的人会馁其气,而夷狄患难也可奴役他,这也不是道。君子致于内,所以能够不择境遇而无入而不自得。所以别再怨天尤人,就看你安于你目前的现况,你尽可去追求、尽可去努力,但依君子的气节,不愿乎其外。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这个“援”是攀附的意思,攀附着往上爬叫做援。在上位的人不欺凌下面的;在下面的人不去攀援在上的。


现在的社会里面,如果你是下位的,你就尽量想去认识一些达官贵人,有身份、有地位、有权有势的人,以便于以后可以怎么样怎么样,那就是古人的所谓援上。如果你是在富贵的、在上位的人,然后就有骄横之举,骄横的眼神,所以现在很多看到富二代,有没有?那就是陵下。看不起比他卑下、比他贫贱的人。君子持身处世是以道为重,不因为上位而自高而陵下,不因为下位而自卑而附上,他出处不易其操,上下不改其志,中立不倚,这个才是道。所以分外不求啦。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怨”跟“尤”是一样的意思,尤,也是怨恨的意思。


一个君子能够正己,把我的心性弄得堂堂正正的,能够推己及人,能够忠恕以待人。能够正己就自足,自足就无求于人呐;觉得不足的人才会处处求于人,乞怜于人呐;觉得自己内在非常乐在其中,非常富足在内,他怎么会求于人?这样的人,对上不会怨天,对下不会尤人,不会怪罪于人。你没发现现在的人很喜欢把过责都推卸给别人,责任都是别人的,自己的不幸都是别人的责任,这叫怨天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居易以俟命”,这个“易”是什么意思?易是简单的,它是引伸为光明磊落、宽广的场也叫做易。古人如果庭前有个宽广的场,可以养些牲畜等等那个叫易。是比喻为可进可退、游刃有余之地,就叫做易。


譬如一个君子处于无道之世,那么君子,就微行言逊,收敛他的言行,遁处潜伏,他不彰显己才、不得罪小人,然后来保他的身。他乐在其中,他就保持一种可进可退,可以进就进嘛,可以退的时候就赶快退下来,他不跟时事来相逆,相忤;可是内在的修持也不因此而违道,所以叫做居易。


君子贵道而轻富贵,重道而轻贫贱,安于所遇,等待他的天命,等待他的命运的安排,来富贵我就修富贵,来贫贱我就修贫贱,万一碰到了患难就修患难,所以能够居易俟命,而不气馁,不急着改变命运,不天天找人帮他改运,不怨天尤人。


然,富贵并不是不可求,君子也不一定要安于贫贱,就看他求是怎么样求,用什么手段、用什么心态去求?能不能正己?这个才是君子,他从逆境要变成顺境,他怎么求来呢?就看这个要点,气节如何、存心如何?所以君子重在求己,而不求于人呐,也不求于天。没有天天拿着香,到庙里面一直拜,求这个神、那个佛怎么样照顾你,特别给你乞怜,赐给你什么。君子不这样做的。


“小人行险以徼幸”这个徼就是求,求幸运叫做徼幸。小人处无士之道,一定朋比党附,幸求见用;已经见用的,就很怕失去,唯利是图;求之不得的,就恶形恶状,勉强去强求,他以为用他的智力就可以逆行而得福。所以,念念都在逆行想要邀福,事事皆非,祸己而害人呐,所以叫做“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孔子说这个射箭的礼,很像一个君子之道。怎么样像个君子之道?“失诸正鹄”那个鹄就是靶,那个射箭的时候,一圈一圈的那个靶心。如果射不中那个重心,叫做“失诸正鹄”。那不是箭的问题、也不是弓的问题,更不是那个靶的问题,那是谁的问题呢?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没有练好,自己没有站身端正,自己的弓没有拉开,很多很多的自己的因素,但肯定都不是别人的因素。并不是因为那个人射中,所以他让我没射中。那你没射中是你的事,你还是可以射中,为什么你射不中?这个是比喻君子,持身在忠,处世在恕。忠则尽己而无求于人,恕则利己而有成于人。除了利己还可以帮助别人,推己还可以及人。


分外无求,而无怠于成己成人。君子分外无求,可是任何事情都尽心尽力,绝对不会怠惰,不会不成己、也不成人,他分外无求,他还是无怠于成己成人,这个是一个君子的中庸之行。


下一章:君子之道。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这个“迩”就是近,很近的地方。君子的道,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不是一蹴可及的,不是忽然找到一个秘方、什么秘法然后忽然成佛的,没有的,它是慢慢由德性、由性命而累积起来的。


就好比说,想要走远的地方,一定要从最近的一步一步开始。好比说想要登到很高的山上,必定要从最低的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呀,这在比喻,比喻说君子之道不外伦常;不外忠、不外恕;不外心、不外性。虽然,人己一体,好,你的博大的胸怀、博爱的胸怀,天下无我不爱的人,可是,必定是以亲亲为本的。说天下无我不爱的人很好,目标很好,但是“辟如行远必自迩”,这个爱要从最近的去落实起,所以要以亲亲为本,以侍奉你的双亲,以跟我们的家人的亲爱为本。


虽然忠恕是一个至德,可是忠恕,它深的地方连“圣人亦有所不能”,所以必定要以日用伦常的孝悌为它的入手。所以讲爱一定要从亲亲入手;讲忠恕一定要从孝悌来入手。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说施由亲始嘛,由近的开始来推广,最后由身而及家,由家而及国,道就是这样推开的。如果舍近求远、舍亲而援疏,该厚的却待他薄,该薄的却待他很厚,这个叫做舍本逐末。


对人应该好,可是你对一个路人好,好到比你父母好,那我觉得你这个好有心机啦,认事不清。那么既然失掉了他的本,你会不久就会看到他无益而且有害,所以君子按部就班的,“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那么它在比喻什么事情?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经·小雅》篇有这么一段,“妻子好合”,好合就是很和顺,调教的妻也好、子也好,全家和乐融融;“如鼓琴瑟”,就好像好几个人在合奏着乐器一样,奏起一个合奏曲非常的好听。就是像家里面的人,各有个性、各有所长,但这个不同,反而让这个家非常的和谐。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那个“翕”是聚合的意思。兄弟非常的团结,非常的和乐且耽,那个“耽”是比乐更加的乐叫做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宜尔室家,让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和谐,无不和谐。妻帑的“帑”字是子的意思,就是乐尔妻子是一样的意思啦。


那么兄弟之道就是悌道,这个夫妇之道也在里面,兄弟之道也在里面,让全家人和乐融融,这听起来像个老生常谈,你看了半天里面没有一句什么特殊的话,不外乎是日用伦常的话,为什么要写在这里,中庸不是很重要吗?它就是这样,“君子之道费而隐”,从最简单的,最简单里隐藏最深的。


现在我们讲德性,从哪里开始?立德,莫先于孝悌。立你的德,莫先于孝悌,孝道跟悌道是一切德性之根本。


齐家的话莫大于夫妇和顺,是以这个为本。因为家里有两个主人嘛,对不对?然后一群小孩嘛。夫妇和顺,才有办法作为齐家的。


所以如果不能孝亲、悌长、和其妻子,那么就无法推到可以和睦宗族,和睦乡党,跟国人相处,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小的都做不到,何况大的呢!所以近者不亲,不要远交了。亲者不睦,不必务于跟众人相处了,这个是人生的立德性的一种大序。


有时候你会看到这样子,有人会在外面对任何人,都非常非常有耐心,都非常有爱心,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可是对家人却非常的苛刻。那这个其实就不是德性,这个就是虚假。他的虚假是从哪可以断定?因为近的没做好,近的没耐性,近的没爱心,对远的特别是这样,你就知道这里面心中必有一物啦。所以《诗经》这个话非常浅近,可是又非常对,非常根本。从妻子好合开始,从兄弟既翕开始,从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来作为一个开端,这是磨炼你的心性的一个道场。


“孝”这个字,是报本用的,报本有什么重要?一棵树,枝叶不论怎么茂盛,如果不报本,它的根不扎实它的枝叶茂盛是将会非常短促。反过来说,根本如果稳固,纵使暂时没有枝叶,那么枝叶茂盛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所以,一个人的生生之义,我们修行求道就是为了一个生嘛,生命的生,生生之义,这个字而已嘛。生成之功,不外乎为了这个字而已嘛,修道就是在修一个自我性命的生成嘛。既然是个生,生就有个根,根如果不扎实,那个本如果不扎实,那这个生就非常的短促。


所以孝为什么重要?孝是亲亲,你的双亲是你的本,你的血脉从那里出来的。那悌为什么重要?悌其实是推孝道,推亲亲之宜在兄弟上。对父母叫做孝,孝的最大德性是顺从;那对兄弟呢?如果你的爱,把父母的爱推广到这个枝叶上,我们父母算是根,我们兄弟就算枝叶,爱父母的心,推广到爱这个枝叶上,那么你就会让,这个让的时候就是悌道。而夫妇和顺呢?于孝这个德,以承祭祀,夫妇不和顺不行的,古人一个家庭掌厨房的就是这个妇人家,这个妇人很重要,妇人如果没有德性把它弄好的话,她的祭祀先祖,就有所差失。所以古人对于他的妻子非常非常敬重的。我们比喻外人好了,你从外人请一个人进来,然后来帮你家里处理重要事情,处理好了事你对他也要非常感谢,那何况是主持家里祭祀,主持家里血脉承传的人,所以是非常重要。这才谈到夫妇和顺之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她延续了我们的宗脉,来推广我们的亲亲之德。所以孝悌之道、夫妇之义是一切的德性的根本,而这些德性的根本都是由一个字生发的,就是孝。


孝是什么意思?报本。为什么要报本?因为生生之义来自于稳固的本,报本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天道之使然。所以推而言之,亲亲之德,把它推广出来,既然我们对双亲都可以这么亲,推广到近的,然后再慢慢远的,就变成仁民爱物。那么齐家之道,你如何看待你的兄弟姐妹,如何调和你的夫妇之情,这个齐家之道再推广更远一点就变成治国平天下之功呀。所以道只要你在身上立得起来,近处用就在家里,齐家之道;远处用就是治国平天下之道。


这个是在说,家是具体落实诸多德性的一个道场。你要把它当做一个道场,落实什么德性?落实孝、落实悌、孝悌之道,落实夫妇和顺之道,落实齐家之道,要把家当做一个落实这么多的德性的一个道场。它,成效至大,所包至广,只是我们常常忽略它而已。


所以谈到《诗经》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你就会毫无意义的、眼睛好像读过、声音好像也念过,可是一个字都全部烙印不起来,因为就这么平常,平常到你完全看不起它,你宁可会去背那一些梵文翻译过来,只知道音不知道意思的哪些文章,喃喃不断诵念一整天,你绝对不会花一分钟去看《诗经》这一章,怎么样“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怎么样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这就是我们舍本而逐末的一个地方啦。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孔子说连父母都顺从。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使父母非常的和顺宽心,你做的任何事情他没有一点担忧,而且全部顺从,无忧无虑,那这个人德性已经可以齐家,“可知矣。”


这其实是非常不简单的,不然我问问在座现在正在听的,有谁能够做到真正齐家了呢?有谁能够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有谁能够乐尔妻帑?然后这些做完了,为什么这一句摆在这个的后面?重点是一个懂得孝心的人,他妻子好合、他兄弟既翕、他宜尔室家,就是为了要让父母宽心。而最后父母宽心了,这个儿子已经长大了,他五十岁了,他六十岁了,他不再是一个小孩,他做人像个成人了,他的德性足以能够齐家,他的父母看到他做任何事情,比他还有规矩,连父母都顺从他。那这个德性可不简单。所以能够齐家、妻子好合、兄弟既翕,让父母宽心无忧的最好做法,要行这个大孝,就要致力于齐家的根本,父母自然就宽心。


齐家做完了那个孝,才做成了一半,才做成了三分之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什么?都是为了一个孝。由一个孝而推出的种种德性,有忠、有孝、有悌、有夫妇的好合,都是因为一个“孝”字所推广出来的。


这一段是在给我们演说立德之本。道场在哪里呢?最切近在于一身,然后再来,就是我们的家。而所要面对的人,是以什么的观念德性来作为建立德性的根本呢?那就是孝。孝是报本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的生生之义要去顾它的根基。怎么顾法呢?从孝开始。那么下面慢慢会来说明这些事情,因为道理不说开大家不懂。孝对我有什么影响呢?孝对心性、对你的道的影响至为切身而且宏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1836764

    朴素平实,值得一听再听!

  • 贵阳森林红梅

    讲得好,君子自正其身。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外无物,分外无求。此为性命。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贵阳森林红梅: 身外无物

  • qinyuwei是玉米呀

    立德莫先于孝梯,立家莫先于孝亲

  • 三渡渡人渡己

    根本

  • qinyuwei是玉米呀

    由近及远,由亲及疏

  • 言观观言

    感谢张讲师!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恩!

  • 邢wenhua

    立你的德,莫先于孝悌,孝道跟悌道是一切德性之根本。 齐家的话莫大于夫妇和顺,是以这个为本。

  • 道在术先

    孝悌是本,譬如行远必自迩,说的真好,家里是暴露自己德行最彻底的地方,家里是培养仁爱之心的地方,不爱家人凭什么爱外人,是不是利益关系!一语道破啊

  • 冬荐稻

    素- 純潔、無瑕。 素可以解到心性上這一狀態,也就是份外無求。 老祖宗用字真美

  • 袁健翔

    君子份外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