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个「权」字,万般精彩!

7.一个「权」字,万般精彩!

00:00
17:15


权变、权变,你知道什么叫「权」吗?是一杆秤子的秤砣,一个秤砣又有什么枢机呢?“执两用中”~这个在中华文化里面博大精深的字眼,竟然全在这一个字的寓意中。择此一善而固执之,就能效法颜回的为人,就能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真是令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起来听赏吧~


第七章  皆曰予知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回之为

子曰:”回之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以下我再举几段来说明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个执两用中,在这个佛家有止观双运,止观双重,其实就是儒家的执两用中。有一个人问四祖道信说,什么是禅?道信说:用心人常驻于止,心则沉没。一个人如果常常守着一念不发,久而久之那个心的气机整个就沉没下来,偏阴。那个时候要怎样救他呢?就要用“观”来救他。久住于观,心则散乱,你的心一直往外放,五花十色,那么气就开始浮动,那怎么样来救治他呢?就要用“止”来救治他。所以“止”跟“观”这两个是互救,互救是为了什么?为了性。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什么是禅?不为静乱所恼,即是好禅。静得来,本性也不失;乱得来,本性也不失,有这把功夫,到哪都是好禅。那个禅,不是墙壁上写个禅才是禅,也不是你坐在椅子上在那边打坐才是禅,那个久了“心则沉没”,对不对?所以止跟观要双重,就是执两而用中。为的就是显示那个生生之义的本性,那个生生之义维护得最好,就是中。止跟观都是为了那个中。


再举《孟子》的一段来跟各位说明“执两用中”。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杨子的学术中心思想就是为我,什么意思?就是把我自己管好,全天下的人都这样做的话,天下都好了。可是这个为我的弊病是在哪里啊?每一个人都为我、为我,都不为别人、不管别人,最后,拔一毛而利于天下,不为也,做个铁公鸡,为别人好的事通通不干,反正杨子的主要逻辑就是说,把自己管好,把自己都弄好,天下就好了。


这个墨子刚好跟他相反,墨子提倡的是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摩顶放踵”,就是从头顶秃到了脚底,为了天下在奔忙照干的啦,叫做为之。他跟这个杨子完全相反。


子莫执中,子莫是一个人,“子莫”你不要翻译成“你不要”,不是你不要,子莫是一个人的名字,子莫这个人,他就觉得杨子也偏颇,墨子也偏颇,子莫这个人就提倡另外一个主轴的学术,就是“执中”。在两个人中间,为自己一半,为别人一半,这样子执中了吧?孟子说执中为近之;执中呢是有一点接近,可是呢,他执意要执中,执定要执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我先讲什么是?权是权变的权,什么叫权?各位你看过古代的秤子吗?秤子的那个秤砣,古代秤是一根横杆,然后吊着一个秤砣,重重的秤砣,这个秤砣叫做权,那个秤的那个杆,有刻度的那个叫做衡。执中的时候,就无权,权是什么?权就是被秤的物体的重量不一样的时候,这个权就要往前移或往后推,权是活的,那个秤子才有用,各位对吧?如果你买到一根秤子,那个秤砣是粘在某一个刻度上,各位,这个秤子还有用吗?这个秤子就没有用了。所以我们古人讲权变、权变是什么意思啊?因物的重量的变化,而变我这个秤砣的位置,叫做权变、权变。


那么今天不论是杨子的“为我”,算是定在一个刻度,墨子的“兼爱”也定在一个刻度,子莫的“执中”也定在一个刻度,他们买的三把秤能不能用?通通不能用。有执一也,就是定在一个地方。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为什么我们痛恨那个买过来的秤子,那个秤砣是已经粘死在一个刻度上的?为什么我们痛恨这种事情?因为它没用。那在说什么?说这些学问为什么他们坚持这个、坚持那个?为什么古圣先贤都痛恨啊?因为它违反生生之义。古圣先贤不是为了为我、也不是为了兼爱、也不是为了执中,是为了什么?为了本性。


所以这种“执一”的“举一废百也”,“执一”而废中,不是“执两而用中”啊。所以“为我”好不好?某些方向是好的;“为我”到有伤害的时候,圣人马上会说“兼爱”;“兼爱”好不好?某些方面是好的;“兼爱”到有伤害的时候,他就会说“执中”;“执中”又有伤害,再来说“为我”。这样各位懂我意思吗?就这个“法”啊,随时都在变的,“权”随时都可以移动的。那个一切外在的所有的对治的法,都为我所用,而众生的心性为我所养,叫做执两用中


其斯以为舜乎!这个就是舜的大智慧啊,说“舜其大知也与!,舜的大智慧之所以称为舜,说尧舜之所以伟大,我们华人称他为三官大帝之一,尧、舜、禹,对不对?之所以伟大,我们称他为大智,是如此的切近、如此的平常、如此的切身,在自身内的,如此的养性。一切的法,都是为养性来说的。那么这个舜择善而固执,最后近于无所执而现出他的天性,凡被他所用的都是为了护其天性,这个就是舜的大用所在。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这个是属于人道的部分;“执两用中”,推之无尽而天道可以全,这个是天道的部分。不论舜他是用慈悲的还是用严厉的手段,这两端呢,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归于他的中道、性道;不论他在治国的时候用的是安逸的方法,还是劳役的办法,都是为了使众生得到生生之义,这个便是先圣先王的大智而不可及之处。人是活的,智慧是活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我们的性理、我们的道。 


那么反观现在的人,不论你修哪一门哪一派啊,一进入哪一门就废掉一百门,执一而废百,有没有?一进入哪一个“用”呢,就把“体”给废了,然后我们却自以为非常非常的智慧。反观一下现在我们世面上所有修行的法门,几乎都有这个弊病。


你说哪一个好呢?有时圣贤会告诉你每一个都好。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懂得运用,每一帖都是药,来调你的心性。有时候圣贤会告诉你哪一门都是执着,为什么?因为他们猛用那一帖药,也不知道要怎么样去接近他的心性,那每一门就都成为执着。


看下一章:人皆曰予知。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每一个人都说他很聪明,然后自己把自己赶到罟擭陷阱里面,这个渔网叫做;捕野兽的那个栏、那个陷阱叫做。把他们自已赶到罟擭陷阱里面,然后还不知道要避开,然后嘴巴还囔囔地说,我很有智慧。


这个情识对于一个人,它是与生俱来的,然后随着你一起成长的时候,这个情识也慢慢、慢慢地就呆在你的身上了。那我们用这个情识而不会有过,不会伤到我们的生生之性,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实相在。情识每一个人都有的、七情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像孔夫子在碰到乡里面的人呐,也跟他们手舞足蹈,也跟他们唱起歌跳起舞,这都有的啦。看到哪一个学生很不长进,也会震怒,这也都有的嘛。所以情识、七情对于人与生俱来,每一个人都有,脾气毛病都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这个七情之间,还可以无过;在七情之中还可以养性,因为有一个实相在。懂得观照实相,就可以有这个功效。


我们听命于我们的本性,就是听命于我们气机自在的实相,而后那个情识自自然然会走在气机应有的轨道上。如果你不听命于你的本性,任你的情识攀附在气机上面去飞扬,那么它就脱离这个原有的轨道而我们将要受其害,一受其害就好像是把自己推到了罟擭陷阱里面,我们完全不懂得要避开。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众生,整日都奔驰在好恶情绪里面,整日伤着他的身心性命,然后用尽他的巧思,去跟对手去敌对、去计较,还自以为非常有智慧。所以说“莫之知辟也”,还自认为有智慧的。


这个前面讲过,“智”是用,“用”要依于一个“体”,那个“体”就是仁、就是种性。如果这个“用”失去生生之仁,在那一边名利计较、用心计较,却失去生生之仁,这个都不叫做“智”,也不叫做“用”。现在很多很多人尚玄好奇的、好逸恶劳的、纵欲伤身的,用尽各种百般的计较、巧谋,这些都不算是智,因为伤了他的生生之仁。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每个人都说自己很聪明,沾沾自喜,但是给他中庸去持守看看,连一个月都守不了,就连孔夫子的三千门下里面,就在这个经书里面,也曾经提过颜回三月不违仁,有没有?就持守三个月了。一般的人连一个月都守不了,不要说一个月了,有时候我们请学员说回去好好的练两天,连两刻钟都练不了,不要说两天。持守心性的实相,一有这个情绪的起伏,马上觉观它的实相,连几刻钟都持守不住的了。


这个性,就是气机自在的实相,是中庸这两个字的根本,中庸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依于性,所以有了中庸之后,才离开了罟擭陷阱。现在的人自以为他很聪明,然后他就看不起这个中庸之道,各位,我们从第一章一直读、读到现在,你会发现,每一个字你都懂,每一句看起来,乍看都很简单,你看好多人念《心经》,好多人念大悲咒,那个咒,咒就是你也听不懂的,然后都是梵音,然后你还要写注音,把它弄成中文的音,你才能够背,背好久才背起来,好多人在念呐!各位,那我请问你,有没有人早课诵《中庸》,晚课诵《中庸》啊?没有啊!你不曾看过,各位《中庸》很浅吗?不浅。《中庸》重要吗?非常重要!所有成道、成德都看它啦!有没有复诵这本经,没有啦!每一个人都自以为非常聪明,但是没有一个去行中庸之道。每一个人都要去求印度的梵文,但没有一个人,生为华人,诵诵属于华人的经,没有,不曾看过了!虽然偶尔有人得之,但是守不到一个月,一个月算客气的啦!一天都守不到。


我教黄庭禅这么久,讲实相讲这么久,有哪一个人说今天一天里面,真正气机一动都是实相,有没有人守得住?简直是没看过。不是尚玄好奇,就是贪于高远,然后自以为非常的聪明,这个其实是笨得不得了,所以要效法舜的大智,还有回的为仁呐。


下一段:回之为仁。子曰:回之为仁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这个“回之为仁”的“仁“呐,本来在《中庸》里面是这个两撇,个人的人,做人的人。在《中庸证释》里面,“回之为仁”是仁爱的仁,这个“仁“特别有意思,所以我取这个字。


“回之为仁”,回是复圣,复圣是怎么样来维护他生生的种性?“择乎中庸”,静的时候不失它的体,动的时候不失它的用,举凡有对待都是为了复他的性。“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一个有益的,不在多,一个就好了,就择善而固执,慢慢地去护养叫做“拳拳服膺”。“拳拳”就是非常慎重护持的样子,“服膺”那个膺就是胸膛,就是放在心上的意思,很择善固执,很用心护养。“而弗失之矣”,就生怕它再度失去。


养我们的仁、养我们的性,是重要的事情,它所需要的不需要多,方法对的话,一两招也就够用了。你看那个母鸡孵小鸡,也不需要很多招,方法对,就是趴上去,有没有?应用它的体温、温度对了,就一招而已,也没几招。它也不需要懂很多,它也不需要是化学家还是物理学家,才能够生出小鸡,各位对不对啊?那么精密的鸡怎么生出来?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你也做不了一只真正的鸡啦,你还得靠母鸡生蛋,你才能做得出来,不是这样吗?


那么,养我们的性也是一样,性虽然复杂,性可以弥天地,造成我们性的这股气可以造天地,那么复杂,但是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不需要多,“得一善”,一个有用的,你好好护养它,哪一项最有用?实相最有用。实相如果搞不来呢,那就是善。善很有用,比恶好多了,对不对?这一节是在说,择善固执很重要,抓住就不要放,不需要多,也不在于玄奇。


我们的心呐,如果你时时存养,然后它就会越来越进步;如果你失去存养、失去观照,我们的心猿意马,就会不断往外奔驰,我们的性也就开始给丢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去持守它、要抓住它,你去抓住它,专注在某一个功课上,你的性才能够慢慢地安养。那如果存养还不能的话,那还怎么养法,对不对?所以存养是第一要务,所以得一善就好好的存养,你不需要多。你今天来上课就想:“奥,观照实相,好吧。”就这一招,你好好的存养存养。你改天说:“要知言。”这很不错,你好好的存养存养看看,你不需要多的了。


像同学,我们回去之前都会跟他说,参加生活禅很重要;跟同修共修很重要;内心蠢蠢欲动的时候,先看出它是什么言,很重要;练习实相很重要等等等等,你只要固执个一两招啊,千万别丢啦。


众生的病就是没耐性,跟这个颜回养仁不一样,尚玄好奇,天天都想要换两招新的,这一招才用没三天,然后像养小孩一样,养没三天,说怎么还不长大?就换一招,这个小孩早晚要被你养死,对不对?养小孩养大没几招啦,就按时间给他喂奶,不就这样子而已吗?所以我们要像颜回一样,不需要多,择善固执。


前面不就是讲过吗?“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山不需要什么别的新鲜花招,就是土,一畚箕一畚箕的土,一直积,它就成山;水也不需要什么花招,那个大大的海,也不需要什么花招,就是一瓢一瓢的水一直积,它就成海了。守其中庸,一日一日、一刻一刻的存养,不需要多,就能够有成。这个则是现代的人最常犯的毛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dasan3

    谢谢张讲师辛勤劳动,我听过你讲的孟子,现在也在听传习录、中庸,几乎是我生活的常规,非常感谢!

    1569375orjm 回复 @dasan3: 我跟你一样!听张讲师讲经典,我们是无比的幸福!!!遇见张讲师,三生有幸,需要多大的福报才能遇到。

  • FB_BDDW9

    自从听了张讲师之后,再也听不了其他版本了,因为没味道

    听友21836764 回复 @FB_BDDW9: 是的,因为其它版本根本没有讲到主軸!我们很幸运!福报好大哟😊

  • 听友13298924

    再也无法直视其他的版本的解释说明。请讲师出书吧。

    雪中宁静 回复 @听友13298924:

  • 我爱齐天大圣

    张老师如果出书,我每本必买!

    無極陰陽 回复 @我爱齐天大圣: 有书的

  • 海燕_0or

    渴望老师出书,学习

  • 我爱齐天大圣

    我听过很多,张老师讲的最容易懂

  • 邢wenhua

    择善而固执~众生的病就是没耐性,跟这个颜回养仁不一样,尚玄好奇,天天都想要换两招新的,这一招才用没三天,然后像养小孩一样,养没三天,说怎么还不长大? 就换一招,这个小孩早晚要被你养死,对不对?养小孩养大没几招啦,就按时间给他喂奶,不就这样子而已吗? 所以我们要像颜回一样,不需要多,择善固执。

  • STONE顽石点头

    什麼是中庸,要聽多少遍我才會理解,感覺真的是博大精深!

    1569375orjm 回复 @STONE顽石点头: 我开始跟你一样,但是听多了,多听几遍,而且就听张讲师的。张讲师讲的非常的好,最终你肯定会懂的,当你懂的时候,你是无比的幸福!!!

  • 我爱齐天大圣

    什么时候,老师能出书?

  • 听友12675092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