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道寄托在哪里?

3.道寄托在哪里?

00:00
14:37


一个君子最小心翼翼护持的是什么?是身内那一股气,它可以感觉,可以流动,但却看不到影像,听不到声音。这个不睹、不闻的正是人们的性、心、命,也就是道的本体所寄托的地方。君子所慎重的是维护气机的实相,不使贪嗔好恶夹杂其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何谓中?何谓和?它们于内在气机感受上有何不同?请听张讲师的精彩讲解。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刚刚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用个更白话的方式讲说,天命就是性,对吧?那性呢?“率性之谓道”,性就是什么呢?就是道。说天命等于性,性等于道,那道是什么呢?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阴阳,也就是气。所以,天命等于性,性等于道,道等于气,这样对不对呀?这样非常明白。


那换个方式说,性就是气,天命也就是气,道也就是气,都离不开“气”这个字,才能够呈现。


而“气”是形而上的,它并不是形而下。如果我们要从物体的物质慢慢去撞,把它撞成离子、电子,慢慢地撞,把它撞得越小越小,你是找不到的。因为你再怎么撞,它是形而下的,只是越细分它而已,这个气呢,纯属能量,它是形而上的,不可以以形迹来琢磨它的。


那么因此下文才会这么说。下文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个“不睹”、“不闻”就是在说,这个气,它不具形体,不能够以形体来追逐的,不能够因为外物多漂亮,外物多尊贵,还是我的身体什么样的形象。


一个君子所最战战兢兢的,是那一股看不到影像的气,所以说“戒慎乎其所不睹”;一个君子所最小心翼翼的,是那一股听不到声音的气,它可以感觉,它可以流动,但却听不到声音,所以说“恐惧乎其所不闻”。那个“不睹”、“不闻”的,才是你的性、你的心、你的命、你的道的本体所寄托的地方。


那前文是说“率性之谓道”,《中庸》从第一篇“率性之谓道”开始以下都在讲,不是讲性、就是讲道,一切都不能离开“率性”的这个主题。


所以,后面文字行到这里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说“不睹不闻”是什么呢?就是性。性就是气,因为它是道,道等于气。他都在说这个字,不能够把这个不睹不闻说成身外事,这跟身外事纯然无关。因为《中庸》一开始破题的时候,“天命之谓性”,从“天命”开始破题的,是讲在具有身体的肉形、肉体的形骸以前,真我的生命的本质,是从这个“性”开始立论的。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个“隐”、“微”两个字,指的也是前文所说的“率性”的“性”。《中庸》不离开这个主旨的,各位,这个千万要记得,你才不会前后不能连贯。

这个话是在说,影响一个人的,没有再比隐藏在你身中的那一股气,更为明显的,所以说“莫见乎隐”。那个“见”就是彰显得非常明白,叫做“见”;没有比这个更明白,“隐”就是隐藏在你身中似有若无,又切实存在的那个气。


莫显乎微”,说控制一个人最大的,没有再比身中那个微小的感受、那个气机更显然的。你有没有发现,你只要心头气一动,你整个人都张狂;心头气一动,整个人都哀伤,整个人都沉闷。我们的喜怒哀乐,几乎都是受心头的一丁点的气机,微微地动荡所控制的。


所以“隐微”这两个字更具体地说,是指心头的一丁点的气机它的晃动、它的波动,它就是气。身心性命,“心、性、命”这三个字都是气所构成的。可是它不是一个具有形体的东西,可以让科学家用他在实验室里面用烧杯、用夹子把它夹出来,好好地观察一下,没办法的,它隐藏在你里面,非常得隐微,可是控制你却又莫大的力量,所以称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这个“独”指的好几重的意思。第一重,是你的自身,你一个人也叫做独;你不是一个人,但是单独指你的身体,也叫做独;别的不算数,只有我自已身体里面的才算数,叫做独;纯粹的自性,也叫做独;气机的实相不杂任何好恶,也叫做独。它有好几重的意思,那我慢慢来说明。


一个君子所慎重的,他不是外物的多寡,而是自身。不论是一个人的时候,还是身处在很多人的人群里面,他总要往他身上观照自已的性命,观照身中的天命的那一股气,这个才是唯一修持的重点,唯一要谨慎的重点,所以叫做“君子慎其独也”。


第二个意思,一个君子所慎重的是维护心性气机的实相,不使贪嗔好恶夹杂在这个里面,维持它的单纯的气机实相,所以叫做“君子慎其独也”。那个“其”到底是什么?“慎其独”那个“其”,是你的身体吗?还是你的心呢?还是你的性呢?那个“其”还是指的是道呢?还是指天命呢?还是指那一股气呢?对吧?它有很多重的意思在里面。


这个“独”字,对古代的人来说,它代表的是纯粹的自性、或纯粹的心念,都叫做独。我举《庄子》里面的这段话,让各位来证明一下,“独”不单单只是像各位现在解释那么简单,哦!我独自一个人,都没有人在我身旁,我一个人做事呢,不能愧对于天地,叫做独。各位,是不是都这样解释?这样解释大家都会解释,不必我再多说啦。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独”在古人没这么简单的。


譬如在《庄子》里面他说,已外物矣,吾又守之,我能够修行到外物干扰不了我,我还是继续守着我的道。而后能外生,得得失失,也不再挂怀我了。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能够像醍醐灌顶一样的,了彻了很多的东西,开了很多智慧。朝彻而后能见独,你看,到了朝彻了,清清爽爽、明明白白了,有这样的心境,有这样的明白之后,而后才能够见“独”。


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我们先别说“独”是什么,在这个文章里面,你很明白地可以看出,“独”绝对不是指你一个人,对吧?如果只是你一个人,然后你一个人在就能够无古无今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到朝彻了,到智慧大开、醍醐灌顶了才见独呢。对吧?


可见“独”这个字在古人的眼中没这么简单,他其实指的是纯粹的心性、皎洁无暇的心性、没有一点点杂染的心性,它才叫做“独”。而心性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气。对不对?


接下来,我举《大学证释》这本书里面有这一段话,来告诉我们这个“独”,还有前面的“隐微”。说,唯独自知,人不得见而己独见焉,故曰“独”


为什么说“慎其独也”那个“独”是人家不知道而我知道,那个叫做“独”。是什么意思啊?那就是莫如人们的念头。我虽没有说话,我也没有笑,我也没有生气的样子给人家看,可是我内心生了一个善念或者歹念,那谁知道?只有我知道,对不对?你们都不知道。所以“唯独自知,人不得见”并不是旁边没有人。从这个定义上,“独”这个字不是旁边没有人,是别人不知道,只有我能知道,只有我能感觉。


此妄念一生之时最伤其真,妄念一生,别人不知道,你自已知道,你起了一个歹念,可是你嘴巴说得很好听,谁知道?你知道。


凡人之善恶,莫不由于一念,以其属于一念,故曰“独”。一个念头,一个接一个,你知道,别人不知道,叫做独。


谓其正“微”也。有没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啊!影响一个人,影响世界最大是什么?心念啊!心念谁知道?别人不知道,你知道。很小吗?对!心念在你身中发生好像很小,做出事情惊天动地,所以“莫显乎微”。对不对?


“隐微”就是心念将发未发,到底要往善还是往恶啊?不晓得。但是谁知道?你知道。这个才叫做“君子慎其独”。所以,“慎其独”是慎心念将发未发的时候,就要把它摆在对的方向上,才叫做“慎其独”。否则,好恶一生的时候,最伤我们的性真,最耗我们的气,人们的七情,最耗我们的气啊,是这个道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是《中庸》首章里面,除了三纲领以外,可以说是最重要最重要的话了。


前面讲“隐微”,讲“不睹不闻”,然后,刚刚讲了“慎独”,他到底在说什么东西呢?总要把它归结在一个我们众生可以体会的点上,这个学问才有意思,才有意义,对不对?


说“天命”呢,你会说远在天边不可捉摸;说“性”呢,你会说我根本没跟它见过面;说“道”呢,它就更遥远;对不对?然后,他就说了“隐微”,说了“慎独”,慢慢把它聚焦在你身上,问你身上的什么呢?总要落实在一个愚痴的众生,每个人都可以行持、可以把握、可以修炼,这个子思子的功德才做起来,对不对?才有意义。


那把这么重要、这么浩大的功程,落实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真的要感谢这句话。子思讲这句话非常浅显明白,让它一箭中标的,让我们知道说眼睛要看哪里。


看哪里呢?你的性要从哪里修?你的天命要从哪里修?你的道要从哪里修?慎独从哪里慎?隐微从哪里呀?都在这句话上面。他说什么呢?“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和”,其实就是《中庸》的“庸”,把和用在日常生活里就是庸。


喜怒哀乐还没有发的时候,叫做中。喜怒哀乐发跟未发,你感觉差在哪里?就是里面有一个澎湃的能量在激昂的时候,快要爆发了,你说我像火山一样快要爆发了,对不对?里面有个能量在冲击着你的时候,叫做发。


那未发之前呢,一片的泰和,并不是没有东西,而是阴阳各安其静态的状态下,像《河图》一般的状态下,那个形态下的气的造化叫做“中”。那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没有发脾气,也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不喜欢,也没有什么厌恶,看一看我们身中一片泰和的景象,那个情况我们叫做“中”。


什么叫“和”?气动起来了,情绪起来了,里面的气动起来了,可是阴阳,因为你观照着实相,所以阴阳依照应有的速度,乃交乃济,对于阴阳的本质的规律无所乖戾,没有违背,叫做和。“和”就是无所乖戾。两个人如果对抗那就不和啦,对不对?两个人意见一致,走得也一致,我说的你认同,你说的我认同,我们两个一团和气,这叫做和。对不对?


那现在把两个人比喻为阴跟阳,阴跟阳一直在大自然里面阳唱阴随。阳在前面开个头,一点点力量,就像马,马在拉车,载重的东西是车而不是马,但是这么重的车,载着珠宝的车要往哪里去靠谁?靠马呀。所以,马跟车要不要配合?得要配合才能和。如果马跟车是背道而驰的话,那个宝物怎么载也载不到,不是这样吗?那么,阴跟阳就是像马跟马车的关系,两个人是跳双人舞的。


跳舞各位看过吗?两个人跳双人舞,你踩我的脚,我踩你的脚,两个人跳没几步跌在一块,对吧?那就不和啦。这个人腿一进,那个人腿就会退,一举手一投足两个人配合好好的,叫做和。所以阴阳可以动,可是动了之后呢,阳快阴就快,阳慢阴就慢,两个人像在跳芭蕾舞一样,那就和了啦。我这样讲,你听不懂,你会说,讲师啊,你说半天好像有道理,我怎么做啊?


举个简单的比喻好了,困难的事交给老天啦。各位,一个蛋变成鸡要二十几天。这二十几天里面,蛋壳里面发生什么事啊?母鸡也不知道说,蛋怎么样变成小鸡,它不晓得,但是母鸡做了什么事情?趴在上面,孵蛋,对吧?只要给它适当的温度,里面的阴阳就能够展开属于蛋的、无比奇妙的造化。而这个造化阴跟阳势必有一个相当美妙的配合,它才能够在二十几天之后,孵出一只小鸡来。这个就是“和”的征兆。


那如果不和呢,如果阴跟阳失和,温度忽高忽低,有没有?一下子给它用一下微波,一下子给它用一下冰水,你母鸡再怎么趴,也很有限,因为那个阴阳已近失调了,生出来的鸡,纵使生出来,怪怪的,三头六臂,对吧?是不一样的,不能吃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3032172

    听的非常入心,反复听,细细品,有味道。很想听到张老师对《大学》的解读,期待中...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708

  • 南韩娃娃

    该借假修真,却借真修假,愿我远离颠倒梦想🙏

  • 听友240653789

    可以完全不去注意讲的是什么,只需无意识的听着这个声音,就很安定,很祥和,身体里面的气血就能自然跟着音节在跳动。我说这个声音能调和我的气血,特别是头三章

  • 马越飞燕

    讲的好透彻

  • 朝阳心语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红黄兰zwl

    感恩老师,讲的真好

  • 春意趣

    过渡解读,儒学入世,张教授用道佛来解释,立意并不对

    马越飞燕 回复 @春意趣: 儒释道讲的是同一个道理,没有慧根就不要瞎喷了,去吧!你还没有这个福报。

  • 雅雯瑜伽

    闻思修行,如是闻,受益颇多,感恩!

  • 温哥华泛熊

    精彩解说非常感谢感恩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