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什么

《周易》是什么

00:00
09:15

《周易》新视界第三节:《周易》是什么

请有缘的朋友订阅本专辑,并把我精心制作的这档节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听得到。


  这一节开始进入《周易》的核心问题,《周易》是什么?

  这里我把《周易》的性质特点,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周易》是中古时代留下的一门以卦象为载体的大智慧系统,是中国第一部留给后代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商周时代的周文王和他的臣子们在不利的情况下“以小博大”的成功典范。这句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周易》是一本以卦象为载体的“卦书”。

  第二、《周易》是中国第一部留给后代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第三、《周易》记载了周文王“以小博大”的战略思想。

  第四、《周易》是一个弥纶天地的大智慧系统。

 

  现在,我按顺序、分层次来讲解上面说到的《周易》的四大特点。

 

  第一,《周易》的内容架构是六十四卦,故,《周易》确实是一本以卦象为载体的“卦书”。故,《周易》有占卜的功能,占卜是《周易》的最基本功能。

 

  第二,在国学的分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四大类别的分类里,《周易》归于“史”学的类别。在汉朝,太史公编写的《史记》,和班固编写的《汉书》里,都明确把《周易》归于“史”学。《周易》是中国第一部留给后代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孔子写《易传》之时,已理解《周易》是一部史学著作,《周易》是周文王所在的西岐处于忧患之中的历史,孔子在《系辞》中写道:“《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从孔子《易传》留下的文字,已能确定“作《易》者”是中古时代的文王和周公,当时西岐君臣正处在忧患之中。

  孔子又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孔子《易传》的这句话,明确《易经》的“经文”里的“辞”,即“卦辞”和“爻辞”都写于殷代,即殷商时代的末期,是记载文王与商纣王的事,故其辞危厉。

  故,我们学习《周易》,实际上是在读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史学著作。我们读《易》,如若不联系周王朝、文王的历史,我们就什么也没读到。

 

  第三,殷商末期,商纣王狂暴,不遵天道、据天下的财富为己有、挥霍奢靡、残害天下百姓。以殷商的强大,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又能如何与之对抗呢?下了推翻殷商的决心,文王又如何能以其弱小击败强大的商纣王呢?这就是隐藏在《周易》里的“以小博大”的战略思想,在最终的牧野决战之后,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以小博大”的成功典范。故,了解隐藏在《周易》里的文王“以小博大”的战略思想,是学习《周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第四,《周易》是一个弥纶天地的大智慧系统。商周时代,在时间轴线上,是中国历史进入历史学家所定义的轴心文化时代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特别是周朝的兴起、周王朝八百年封建制度,及其孕育郡县制大一统国家的过程,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可称为中国文化的高原。在它之后,没有其他一个时代在文化的影响力及其对一个民族打下的文化烙印,能够超过它。

  因此,“周文化”所代表的“文化高原”是中华文化的轴心,也是中华文化的源流。在中国文化高原上,《周易》就是中国文化高原的高山仰止,中国文化高原上不可超越的高峰。《周易》是产生于周文王时代的大智慧系统,是文王和周公用六十四卦作为载体,将他们与强大的商朝对抗、博弈的战略思想做隐晦的记载,在群臣中传播的文本,是商周时代历史的记载,是在文化轴心时代形成的最伟大的智慧,是一部完备的“天道及于人事”的大智慧系统。

  这个大智慧系统所包含的天、地、人三才之道,文王打天下的“道”所体现的哲理,有别于历代儒家学者(包括孔子、朱熹)在注经时留下的“传”文里的儒家哲学。故,如若我们要把“诲人以道理”作为基本功能,继续保留《周易》“诲人以道理”的功能,那就必须回归《周易》在文王打天下之时的“道”所体现的哲理,但它却不是儒家哲学,而是真实的《周易》的哲学,是体现《周易》哲学的“天道”。故,它所形成的系统,是更完备的“天道及于人事”的大智慧系统,没有儒家哲学的局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在轴心文化时代产生的大智慧,对于未来人类的继续生存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这在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之时再次被认识。因此,在现实中《周易》具有新时代的重要需求和价值。

 

  以上,总结《周易》一书的四个最重要特点,这是我这次为大家讲解“真实的《周易》”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讲“《周易》能带给我们什么”。

  谢谢大家的收听!

 

  原创作品,版权保护,禁止盗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