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某娱乐公司旗下的两名未成年练习生,因为想回家参加高考并解除合同关系,被经纪公司索赔150万元。该案目前正在审理过程中,但练习生群体本身及其模式,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关注娱乐圈的你,对“练习生”一定不陌生。练习生制度,起源于日韩,是娱乐公司选拔偶像的一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选拔、培养、包装等环节,让练习生组成偶像团体,进而出道成为正式艺人。五到六年的封闭式训练、上百场社区公益性演出,定期进行考核,淘汰末位学员……一系列环节如同流水线,以程式化和规模化方式“生产”艺人。生产的另一端是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物质消费以外的、由符号价值所提供的“快乐”。人们需要更多明星丰富文娱生活,练习生制度恰恰迎合了这一需求,并走出一条“你消费,我生产”的高效之路。
近年来,练习生制度走进中国,成为萦绕于万千少男少女心中的梦。从吴亦凡、鹿晗到蔡旭坤、程潇,这些流量大咖都有着“练习生”这一共同身份标签。但客观来说,造星之路并非坦途。“练习生的世界,只剩下了练习”,并不只是戏谑。作为练习生出道的韩庚透露,自己曾经连续练舞达20个小时,并因为跳舞导致手臂骨折。辛酸的经历、高强度的训练,使得人们更愿意相信:培养出能力出众的偶像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
对于舶来品,能否适应新环境是成败的关键。中国的练习生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上半年,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家平台有超过300位选手涌入偶像市场,但能站稳脚跟的仍是少数。相较于日韩全民参与偶像消费的格局,中国的粉丝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他们的注意力更多集中于少数拥有顶级流量的偶像身上,对于新出道的练习生关注有限、消费意愿有限。加之一些偶像培训机构缺乏规范,有的幻想短期获得高回报,要求练习生一年出道,违背了成才规律,“三脚猫功夫”无法在“偶像丛林”中脱颖而出,并拉低了偶像市场的水平。此外,老师体罚练习生、练习生强制陪酒伴游等现象时有发生,练习生个人权益得不到保障,辜负了家长的托付,这些现象客观上为练习生制度的本土化过程增添了阻力。
两名练习生要求解约的事件背后,是成长路径的选择问题。是坚持偶像之路、一条道走到底?还是选择大众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读书就业?我们尊重每个人追求自身梦想和价值实现的努力。但也要看到,选择当练习生,要付出极大的时间成本、试错成本。如果偶像之路“此路不通”,多年的付出就可能付之东流。另一方面,对练习生而言,专业能力是立身之本,文化知识是成才之基。受制于时间精力的限制,专注于艺术训练,必然会对文化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但知识素养的缺失,制约着艺人的发展高度,也限制了青年人转身重新选择的可能。
练习生与明星梦之间存在着幻想的泡沫。耀眼的聚光灯、奢华的生活、完美的人设……媒体的议程设置对准了年轻人的痒点与痛点,将偶像生活描绘得完美无缺,并制造出“人人都可以成为明星”的幻象。但屏幕面前的你,没有看到练习生们夜以继日的挥汗如雨、在异国他乡的忍辱负重,没有看到通过练习生制度出道的艺人已是寥寥无几,成为流量明星的更是凤毛麟角。在网上,不少年轻人招朋引伴前去当练习生,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对于当明星的一厢情愿和对困难的严重低估。
坚持梦想、努力拼搏是青年人的价值追求,但擦亮双眼、认清现实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用成为偶像的励志精神,鼓舞自己朝着适合的目标一路向前,自己又何尝不是美好未来的“练习生”?
这正是:偶像练习迷雾多,擦亮双眼谨慎行。
(文 | 白光迪 主播 | 殷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