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精制版07】劳伦斯·萨默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危机时代的救市宝典

【中文精制版07】劳伦斯·萨默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危机时代的救市宝典

00:00
32:14

一共是100集中文,100集英文,100集翻译节目

每周更新一集中文精制,一集英语原声,一集英文翻译,已经买过就可以永久收听

相关阅读

年份:1936年

作者: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中文文稿


你好,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前校长,经济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带我们重读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大家好,我是劳伦斯-萨默斯,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此前曾任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我也曾在美国政府任职,是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之一。奥巴马总统执政期间,我出任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参与制定了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初期的经济政策。今天,我将要在20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史的背景中,为大家解读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噩梦


2008年,当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时,中国政府出台了被称之为“四万亿投资计划”的财政刺激政策。在美国前财政部长、也是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莫斯看来,这项包括了大量基础建设投入的宏观经济调控方案是一个“大动作”,属于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同时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出手救市的,还有全球许多其它国家的政府和经济组织。这些政府和组织的领导人不约而同地将求助的目光转向了凯恩斯,一个生活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英国经济学家。这场多国联手抵御经济危机的尝试,其效果忧喜参半,评价毁誉不一。从某些层面来看,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确为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心针,但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等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然而无论如何,有一点不可否认:凯恩斯开创的经济学理论仍然是指导我们当代经济生活的重要思想资源,他对经济衰退和萧条原因的分析仍然是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在今天的节目中,萨默斯教授就将带我们重读凯恩斯出版于1936年的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分析这本书为什么会在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的意义。


这本被后人简称为《通论》的书出版于1936年。此时,许多西方国家还笼罩在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的阴霾中。1929年10月,以美国股市暴跌为起点,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欧美的大部分工业国家,导致经济严重倒退,失业率激增。


世界经济已经到了全线崩溃的边缘。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状况的分析却已经失效,无法提出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很多人甚至开始怀疑,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凯恩斯出版了这本《通论》,为应对危机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和革命性的解决策略。



英雄横空出世


《通论》发展出了一整套关于政府维持经济稳定的哲学理论,改变了人们对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方面的看法。凯恩斯的理论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运作的法则。


首先,凯恩斯试图找出古典主义经济学原理中的漏洞。他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假设。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是一个自然均衡的系统,需求、供应和价格之间仿佛存在着像恒温调节器那样的自动调节装置。设想一下你在一个有恒温调节器的房间里,如果房间过热,空调会自动打开降低温度;而当房间凉下来了,暖气又会启动把房间暖热。因此这个体系总是会在动态中被推向均衡的状态,就好比一个球在碗里滚动,无论你想怎么晃这个球,它最终总是会回到碗底。这就是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理解的经济运行法则。这个法则又叫做“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否定生产过剩的存在。它的一个著名论断就是“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意思是说,某个人某个产品的售出就是为了购入另一个人的另一个产品,卖是为了买。反过来也一样,一个人如果想买一个东西,他必须先卖出一个东西来获得买东西的钱。买卖是完全同一的,买者同时也是卖者,货币只在瞬间起媒介作用。因此,在这个其实是“卖方市场”的框架中,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即便在局部或短时间内出现了不均衡的状况,也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必然手段。


古典主义经济学相信市场自身会生产出一定的产品量,而这个自然产生的“量”,最终一定会是一个最恰当的量。同理,如果出现了失业,这也是必须的,因为古典经济学家倾向于把失业看成一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就是把资源从一个地方置换到另一个地方,为的是更好地利用资源。一些早期的经济学家比如墨菲斯就相信,哪怕是饥荒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因为饥荒虽然不幸,但这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种方式,它会防止以后发生更大的饥荒。


按照这些传统的理论,维持经济繁荣最好的方式就是“自由放任”,不对市场做人为干预。然而,现实却并不像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预设的那样乐观。经济大萧条已经持续了许多年,“球”始终没有落到碗底,“看不见的手”似乎失灵了。


凯恩斯敏锐地意识到,在现实中,经济活动并不会严格按照规律运行,经济学家们在建立经济分析模式时,一定是忽略了某些重要的东西。


现实中会有金融恐慌,会有失业周期,而且很多时候这个失业周期会持续很长时间。凯恩斯想要弄明白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减少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


比如,按照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利率与储蓄成正比,与投资成反比。就是说,利率低的时候,人们就倾向于把钱从银行拿出来投入生产,而不是把钱继续存在银行。所以在理论上,通过调整利率就可以促进投资、刺激经济发展。但凯恩斯却说,现实当中的状况并没有这么简单。


凯恩斯的论点是,你不可以完全依赖调节利率来保证充分的投资,因为利率在经济生活中还会扮演其它许多角色。它会在安全资产与风险资产之间进行资源配置。所谓安全资产,就是那些可以即時消费的资产;而风险资产,比如房屋,它有价值,但不能马上变现,所以存在风险。就是说,房产相对于现金来说,它的流动性比较差,风险也比较高。


因此,即便是利率降低了,人们也未必愿意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或者借出来进行投资、扩大再生产,或是置办其它资产;而是宁愿以储蓄的方式继续持有现金。这便没有达到通过降低利率而达到让货币进入投资领域、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所以说,利率作为平衡购买力的一种手段,它是存在缺陷的,需要有其它手段进行补充。



一场“选美”竞猜和动物精神


这里,凯恩斯实际上是把从前传统经济学一直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纳入了考量,那就是人的心理因素。这个因素在金融市场投资领域的影响最为显著。凯恩斯在描述金融市场投资的不确定性时,提出了著名的“选美理论”。


金融市场的投资就好比大家参与选美比赛结果的竞猜游戏,谁猜对了选美冠军的结果,谁就算赢。那么,这个游戏的本质就不是看谁能挑出最美的人选,而是看谁能猜到“别人”心目中最美的人选、以及猜到“别人”所猜到的“其他别人”心目中最美的人选。这就变成了一个无休止的退行性的猜测过程,有点像在理发店里从彼此相对的好多镜子里互相观看。凯恩斯用这个比喻来说明投资中的商业心态问题,从而解释为什么经济活动和股票市场的价格会有反复无常的波动。


除了选美理论,凯恩斯还提出了包括“动物精神”在内的一系列和“预期”有关的概念。正是这些基于心理因素的“预期”概念,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凯恩斯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的著作展示了经济学家如何理解人类心理、如何理解政治、甚至如何用杰出的数学才能来分析经济状况。我们今天讲的经济行为学或金融行为学,其实都是发端于《通论》这本书中讲人类的“动物精神”的那部分章节。这些重要的章节历来受到广泛的关注,阅读和讨论的人很多。经济学家们对这些章节的关注就好比研究圣经的学者关注圣经中的关键段落一样。


所谓的“动物精神”是指,人们未必会像古典经济学家们所预设的那样,总能根据环境和自身需求做出最合理、有效的决定,从而达到利己、也最终利他的结果。相反,人在参与经济活动和进行投资时,难免会被各种环境因素牵引,产生非理性的心理。这种非理性的“动物精神”具有不稳定性,它会驱使人做出难以用古典经济学原理预测的投资行为。


找到了传统经济学的漏洞,接下来就是寻求解决方案。在《通论》的第一章,凯恩斯开宗明义,划清了与古典经济学的界限:既然经济大萧条已经验证了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存在缺陷——经济并非是一个自然均衡的体系、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也会失灵,那么古典经济学家基于这些假设所制定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也应该受到审视。


凯恩斯是坚定的反宿命论者。他不相信事情非得按某种既定的方式来做,他觉得人们可以通过做不同的决定来改变世界。而人们做什么样的决定取决于他们的想法和思路。宿命论的另一个变种,就是相信所谓“自然而然的就是最好的”,这是古典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凯恩斯所坚决反对的。



抓住经济就要抓住人的心理


凯恩斯认为,一个更优化的选择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从宏观层面上干预经济,并且在制定经济策略时,对“商业心态”等传统意义上非经济的因素进行充分考量。


之前我们说到,你不可以完全依赖调节利率来保证充分的投资,或是实现购买力平衡。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政府应该,而且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直接”影响市场的需求水平。比如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公共投资项目,或是把资金返还给民众,通过影响民众的消费来影响市场需求。


政府的干预在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尤为重要。因为政府有责任通过直接干预市场来维护参与商业活动的“人”的信心。充分考虑商业活动中“人”的因素和“人”的心理因素是凯恩斯著作的核心概念。


这个观念从某个层面上说是进步主义的、甚至可以说是激进的;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它又提供了一套其实是植根于现有体系的替代方案,在许多人开始质疑这个体系的功效的时候,这套新方案能让市场需求平稳下来。


这便是凯恩斯主义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面向:它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改良”是为了让这个体系能够更好地存续;它的激进中蕴含着理智的温和。


凯恩斯总是在想办法改进一个事物。但他对事物的改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往往又是保留这个事物。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期间,有许多人都觉得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失灵,这个体系存在根本缺陷,主张应该采用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还有人觉得奉行民主价值原则的包容性社会也走到了它的尽头,这个社会形态将会被其它社会形态所取代。但凯恩斯并不这么认为。


从这一点上来说,凯恩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经济事务上,他们都主张强势干预,都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者。但这两个人又都是务实的“试验型改良派”,都是要通过不断的试验来进行内部改良,使原有体系得到升级和维护,而不主张极端的改革。


就像他用“选美理论”来比喻金融投资市场中心理因素的不确定性一样,凯恩斯用了另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即便是在这样严重的经济危机下,仍然没有必要进行激进的颠覆性改革,局部休整就足以解决问题。


凯恩斯把1930年代英国经济遇到的困难比喻为“电磁发电机”问题。“电磁发电机”是当时的一个英式英语的词汇,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汽车火花塞。凯恩斯说,如果一部车的火花塞坏了,车就会打不着火、没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整部车都坏了、整部车都要修。这就是说,你要明白问题是什么、找出问题的症结点,然后你才能解决它。这是凯恩斯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个整体导向。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凯恩斯卓越的洞察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国内国际事务上所做的一些承诺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这些国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觉得任何一个学习过全球经济史的人都会承认,二战之后的二三十年,大概是工业国家引导世界以来,经济最好的一段时期。凯恩斯关于“事在人为”的信念也启发了许多后来人。约翰-肯尼迪总统就曾经说过,人的问题是人造成的,因此也应该由人来解决。这可以看做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一个回响。



危机过后的危机


然而,就像世界上许多其它的好事一样,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难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命运。那些创造了发展奇迹的革命性的经济策略,反过来也成了酿成下一次衰退的危险因子。


在二战之后的高速发展期过后,伴随着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维持经济稳定的能力越来越强,就业率持续攀升,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度越来越高,这个体系的内部张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在1970年代发生了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由于这次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些人开始拒斥凯恩斯主义,转而重新相信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就是这种思潮的代表。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改革也是反凯恩斯主义在政治上的体现。这一时期出现了个人主义的复兴,人们觉得一个社会能否正常运转,最关键是要看个人职责的履行,而不是看群体的决议。这或许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合理修正。它针对的未必是凯恩斯思想本身,但至少针对的是凯恩斯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然而,在萨莫斯教授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


最终,钟摆会在两极之间来回摆动。当通货膨胀的问题被顺利解决,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逐步撤销,我们又会看到金融的过度发展,二三十年代的状况又会重演。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在许多方面都和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类似。但这场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政府立刻展开了合作,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加以应对,这次的反应速度要比二三十年代快得多。



预言家的寓言


对于自己和《通论》这本书将给世界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凯恩斯早有预知。在给他的朋友、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信中,他直言不讳地谈及了自己对这本书的自信和期待:


“我现在在写的这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书,我相信它会在未来十年颠覆人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颠覆的过程或许不会在一朝一夕完成,但它最终一定会给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无法奢求你,或者任何其他人,在现阶段就相信我说的这些话。但对我而言,这不仅只是我希望发生的事,我确信这是必然发生的事。”


这是一封很有名的信。凯恩斯确实不是一个谦虚的人,他向来都很清楚自己的才能有多么卓越。他不是一个会把光隐藏在灯罩下的人。


被凯恩斯言中的,不只是《通论》这本书的命运。在作于1930年代早期的一篇题为《我们子孙时代的经济可能性》的论文中,凯恩斯预言了一百年后人类社会的样子:


他预见到了机器人的兴起,也预见到了人工智能将取代许多工种。人们将会免去长时间工作的劳烦,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实现充分的自我繁荣。在这个预言的基础上,凯恩斯提出了“每周工作十五个小时”的设想。


凯恩斯认为,数千年以来,世界一直都处于生活资源匮乏的状态,人们必须投入大量的工作时间进行生产活动,并用这些工作报酬来维持生计。但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态,社会完全可能依靠技术实现自给自足,而不再需要人们将绝大多数的时间投入到进辛苦劳作中。人们完全可以实现每周只工作十五个小时。


当这个时代到来,人们将会投身于艺术创作,享受精神生活,专注于建立与他人的关系,而不必再有纷争和挣扎。这将会是一个黄金时代。从某种意义来说,凯恩斯的确是有预见性的。如果你去看他的著作,你会发现我们现在的硅谷就如同他所预言的那样,可以让许多事都变成可能。


然而,还有许多事是凯恩斯无力预见,也没有想过的。


但我觉得他没有预见到的是一些国家的发展走向。比如,比起他自己的时代,英国现在已经不是引领世界的最繁荣的国家。再有,我们目前关心的一些问题也不在凯恩斯当年的关注范围之内,比如非洲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凯恩斯也没有讨论过在他所设想的那个“每周工作十五小时”的黄金时代中,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会不会存在高收入,而财富又能不能自然地得到公平分配?如果一小部分特别有能力、有创造力但却无情的巨富——比如盖茨、贝索斯、乔布斯这个级别的——如果他们过多地占有了社会财富,又该怎么办?假如大部分的人都是靠少数人的施舍过活,我们该如何管理这样一个世界?一个社会又该维持怎样的凝聚力?这些问题凯恩斯当时都没有深入讨论过。



天才留给世界的遗产从来不是著作


然而,无论经济发展的钟摆摆向哪一边,也无论后世如何评价凯恩斯作为经济学家的功与过,对于萨莫斯教授而言,凯恩斯留给世界的最大的遗产,或许并不是某些具体的经济学理论,而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以思想改造社会的“淑世精神”,以及用思想影响世界的令人惊叹的力量。


凯恩斯是动荡时代的天才知识分子。如果他生活在另一个时代,他或许会是剑桥大学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但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看到了《凡尔赛条约》的悲剧,看到了武力的膨胀、经济的萧条,最终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都迫使他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


凯恩斯是那种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会试图让世界发生一点改变的人。或者是去影响关于重大时事的讨论,或是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或是去培养他自己的审美和思想趣味,再或者就是编辑当时的前沿学术杂志。他做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且他能做到在一生当中的几乎每一天都做重要的事。


他有个哲学理念对我影响很大。我把它归纳为“有淑世精神的知性主义”。一方面,凯恩斯试图贡献思想,他认为思想是改变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他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大意是说,那些自诩为没有受到过任何思想影响的实践主义者,他们往往是某些已经作古的经济学家的奴隶;而那些标榜“君权神授”的独裁的政治狂人,他们那些疯狂的思想也不过是之前某个三流作家小文人的想法的浓缩版。


而在另一方面,他也知道,真正的“思想”只属于少数人。但就是少数的这些人,他们会强烈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这些思想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影响世界。


今天的哈佛书单由萨默斯教授提供,他为我们推荐了曾经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本书:


我向大家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霍华德-雷法的《决策分析》。霍华德-雷法也曾任哈佛大学教授,几年前刚刚去世。我是在十五岁那年读到的这本书,当时我上十年级。这本书就像教科书一样,教会了我如何用我喜欢的数学工具来思考个人问题、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


另一本以一种很不一样的方式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书,是大卫-哈伯斯坦的《出类拔萃之辈》。这本书是关于美国是如何卷入越南战争的,它分析了那些聪明但缺少智慧的决策者们所犯的错误,正是因为这些错误才把美国拖进了越战的泥潭。这本对我来说不但很有用,而且很有警示作用。


在节目的最后,萨默斯校长还与我们分享了他关于教育的意义的看法,以及他理想当中“哈佛教育”的使命。你可以在本节目的【推荐语】中找到教授的原声音频。


我觉得,一个人永远不会找到所谓终极真理。但是通过思考,通过理性的推理,通过辩驳和争论,通过分析,通过分析数据,通过阅读著作,人可以更接近真理。学会欣赏这个过程、明白这个过程的价值,这就是教育。


理想中的哈佛教育,是让人在挑战中,成为人类最伟大的探索事业中的一部分。它是通过让人更好地理解世界,而把世界变得更好。在过去的探索中,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日益增长,哈佛把这些认知中杰出的成果呈现给人,让大家熟知这些成果。但与此同时,哈佛也对许多问题保持开放的态度,她培养人们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一步步接近问题的答案。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制作播出。本节目英文版由Zachary Davis, Galen Beebe制作,中文版由哈佛大学博士杜豫白撰稿编译,由郝志录制,魔嘉天娱制作。感谢收听,我们下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蓝色心情o

    每周五都在等待更新,听的内容质量从未让人失望

  • fqmaes6q3d7jnu8se36f

    哦!这该死得配音腔!哦,上帝,我不能忍受了

  • 赵波_8j

    感觉这个讲座越做越好、越用心了!加油!

  • 泽弦ak

    有点求知若渴,很少能听到这种权威的知识

  • 采采芣苢898

    好棒啊!这是一本我自己读都不太能读得懂的书。但是这集节目把许多经济学概念和观点解释得非常清楚。看了下中文版是在英文的基础上补充了很多基础知识的讲解,真是太走心了!听了英文原声之后再来听这个,感觉明白了许多

    听友68479929 回复 @采采芣苢898: x,

  • 青鸟鸣音

    真的太喜欢了,听的让人很振奋

  • ChianBou

    说实话这本书太难看下去了,不过这个讲解很到位了核心思想说到位了,就是很多细节推论没有提及,也没有办法一一讲解。

    听友126062594 回复 @ChianBou: ,。toiplll,

  • ANLIX

    配音腔真的是太好听了。

  • 冯亦慈

    通货膨胀让人思考流动性强的安全资产(用凯恩斯的话来说)也会面临一夜之间遭受巨大贬值的情况,那么投资其他有远见的领域(也就是选美理论)就很重要了,可是,没有大数据的支持,个人很难通过自己判断准确预知什么样的资产会是正确的投资目标,但很多人蜂拥而至的当下“爆火”选择,很可能会成为泡沫

  • 听友56529449

    觉得此类经济学的书籍很好,权威的解读角度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