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白话文】致沅弟:多用活兵,少用呆兵

130.1【白话文】致沅弟:多用活兵,少用呆兵

00:00
06:27

导言 这封信是同治元年十月二十日曾国藩自安徽安庆官署写给身在南京前线的九弟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向弟弟介绍了安徽宁国等地布防的湘军鲍超部、张运兰部的近况,并再次着重向弟弟提出了灵活作战的重要性。信中提到的凯章即是湘军将领张运兰。蒋将军、望芗是同一人,指的是同样出自湖南湘乡,之前隶属于罗泽南部的湘军将领蒋益澧。左大帅即晚清名臣左宗棠。此外,信中提到的汤溪在今浙江金华,侍逆则是曾国藩对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蔑称。金华是侍王李世贤的根据地,也是其王府所在地,所以曾国藩担心他会回援浙江,攻击进攻汤溪的蒋益澧部。



沅弟左右:


宁国的战事,据凯章说,由老湘营防守郡城,绝对不会出什么差错,鲍、宋两位将军分别把守高祖山、青弋江,或许也还可以支撑得住。如果他们不能够支撑得住,只能从皖北调李希庵的部队来救援宁国郡了。蒋将军的部队正在全力攻打汤溪的关键时刻,又担心“侍逆”回援浙江,所以肯定不能命令芗泉救援宁国。我每次都说打仗要靠自己,不要靠他人帮忙,大概也是经验之谈吧!


左大帅这次派王文瑞率领三千五百人增援安徽,已经是非常顾全大局的做法了,不能又责备芗泉,指望他的部队前来增援。平心而论,鲍超、张运兰两支部队都守不住一个宁国,还要向别人求援,实在是难以开口啊!


弟弟在部队里呆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经历过的事情也已经很多了,以后最好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轻兵,少用重兵。打仗讲求进退开合,变化难测,让敌军猜不透我军的动机,这就是“活兵”。收缩兵力,囤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部队老气横秋毫无生机,主帅顽固不化,这就是“呆兵”了。频繁使用大炮和其他辎重,部队里的文职人员太多,供他们使用的车船都难以凑齐,就是“重兵”。武器装备轻快灵活,物资全靠马驮,少使用行动缓慢的马车桨船轿夫,部队雷厉风行,行军快如飓风、闪电一般,这就是“轻兵”了。弟弟部队积习以深,沉疴难返,现在想要把你的“呆兵”、“重兵”彻底的改造成“活兵”、“轻兵”,看情况肯定是没法做到的,姑且折衷一下,把部队改造成一半“活兵”、一半“呆兵”、一半“轻兵”、一半“重兵”,也可以在作战时轮番上阵,互相补充,轮替休整。


希望弟弟能够下定决心改变整体的策略,以南京城外以及金柱关的守军为“呆兵”、“重兵”,而另外抽调组建一支“轻兵”、“活兵”进攻东坝、溧阳、溧水,或许对于缓解眼下的局面会有帮助。



解读 在这封家信中曾国藩提出,行军打仗要“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轻兵,少用重兵”。打仗讲求进退开合,变化难测,让敌军猜不透我军的动机,这就是“活兵”。收缩兵力,囤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寸步不离,主帅顽固不化,这就是“呆兵”了。频繁使用大炮和其他辎重,部队里的文职人员太多,行动不便,就是“重兵”。武器装备轻快灵活,物资全靠马驮,部队雷厉风行,行军快如飓风、闪电一般,机动性强,这就是“轻兵”了。鉴于曾国荃部“重兵”、“呆兵”的积习已久,难以一下彻底改变,而且曾国荃本人也不愿意从南京城下撤军,转为机动作战,故而曾国藩适时提出了把部队改造成一半“活兵”,一半“呆兵”;一半“轻兵”,一半“重兵”的折衷方案,希望曾国荃部湘军能在驻守南京城下的同时,展开机动作战,瓦解天京周边的太平军的防御体系,这一建议,无疑是十分中肯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学无止境日月凌空

    今日又跑了八圈,嗯,穿上了之前穿不上的漂亮裙子,开心

    何为当下 回复 @学无止境日月凌空: 越自律越漂亮。加油哦💪🏻

  • 无处安放骚动de心

    不亏是半个圣人。

  • 静静的葵园

    曾国藩脾气真好呀

  • 小鱼乱跑

    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