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训练丨不要害怕适当地“伤害”对方

心理学训练丨不要害怕适当地“伤害”对方

00:00
11:33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面对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冲突。要学会面对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冲突,我们就必须明白三个原则:

第一、人际交往中,冲突不可避免

第二、每个人都应当有适当的承受冲突的能力

第三、社交中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冲突,而是解决问题

 

我们先看看第一个原则,人际交往中冲突不可避免。我们的文化里面一直有着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类似观念,这些是非常好的处事原则,但是一旦理解不当则容易转变成:与人相处最好不要起冲突,起冲突就是不善,就不会生财,就不是君子了,这种观念容易让我们压制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而表现出没有攻击性的一面。

 

我不是说对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攻击性,而是如果你没有攻击性的一面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来自于自我压抑,那么它不是在让关系变得更好,反而会制造更大的冲突。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能否合理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是健康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些,就必然有心理疾病。所以,只要是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攻击性,只是我们需要合理的表达攻击性罢了。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只要是一个人,他就有攻击性?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人原本就是动物,攻击性是本能。

人原本就是动物,只是与其他动物比起来,我们拥有聪明的大脑,让我们懂得思考,拥有逻辑罢了,但是攻击性的本能依然存在。

 

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而成为地球的主宰,但是同时我们的大脑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当我们突然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所依赖的大部分是下意识反应和肌肉记忆,我们根本来不及思考,因为这个时候血液流到四肢,为逃离危险或者战斗做准备,大脑没有血液供给,容易一片空白,这就是动物性。

 

如果这个时候给我们制造危险的人弱于我们,我们会选择攻击对方,如果给我们制造危险的人强于我们,我们就会选择逃离,这个时候大脑才开始部分参与我们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也只是体现了我们的动物性,并没有上升到谨慎思考的维度,就好像一头羚羊遇到一只老虎,也只有跑的份。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自认为管理情绪的能力还可以,但是在开车的时候,一旦遇到一些不按照交规行驶并且威胁到我的情况,我总会忍不住的愤怒,大脑根本做不到理性思考。

 

第二、我们需要用攻击性来维护边界不被侵犯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水平、社会经历、认知水平和精神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容易造成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人与人相处就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别人容易一不小心就侵犯到你。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攻击性,那么就能够保证我们边界的完整性,彼此之间就能够完成磨合,让关系更加和谐。

 

我有一个大学舍友小陈,他为人和善,对朋友也好,而且开得起玩笑,但是他有一个禁忌就是开玩笑的时候,千万不能问候他母亲,我相信你明白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有一次在下课回宿舍的路上,另外一个舍友小皮跟他开玩笑我才知道他的禁忌。

 

本来大家都很开心的说说笑笑,然后小皮就下意识问候小陈的妈妈,小陈直接说了一句,你怎么开我玩笑都可以,但是不要拿我妈出来开玩笑,否则我就不客气了,气氛一下子尴尬了,此时大家都不说话了,我想这就是小陈在维护自己的边界。

 

 

第三,用攻击性来解决利益冲突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既然是自私的,就容易会有利益冲突,一旦有利益冲突又僵持不下的时候,人们就容易用自己的攻击性来解决纠纷,或者维护自己的利益。

 

古代通过战争来争夺城池、兄弟俩为了财产而大打出手、闺蜜之间为了男人而撕破脸皮、好兄弟合伙做生意,最后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都是典型的用攻击性来维护自己利益的例子。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只要我们有人际交往,就会有攻击性的释放,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我们接着看看第二个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适当的承受攻击的能力。

 

前面我们讲到,只要是与人交往,那么冲突就不可避免,那既然冲突不可避免,为什么这个社会绝大部分人际关系还是和谐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人都适当的承受攻击的能力。换一句话说就是,绝大部分人并不会因为别人的适当攻击而愤怒,进而来攻击你。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适当的攻击性不会让我们感到危险

适当的攻击性并不会让别人感到危险,只会让别人感到一定的紧张感,这个紧张感会有不适,但是不会让我们调动防御系统。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拿着水枪喷你,你会不舒服,但是不会跟他计较,但是如果小孩子拿的是石头扔你,那就不一样了。

 

第二、攻击一个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当我们没有受到足够攻击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反过来去攻击别人,因为攻击别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是真的破坏关系。我们经常看到情侣之间斗嘴,但是在彼此之间一旦有人感受到攻击性的时候,总会有一个人会先停下来,不再斗嘴了。

到这里啊,可能有人开始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有没有承受不了任何攻击的人呢?这是当然的,只是这个人群是比较少的,有两种人群。

 

第一种是,攻击性极强的人。

《闻香识女人》里面的盲人退休军官弗兰克,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当查理指出他的一个小错误的时候,法兰克突然暴怒说,你居然敢挑我毛病,我会打得你找不到方向,明白吗?弗兰克在生活中没有朋友,跟家人都处不好关系。

 

这种类型的人,在生活中也有,但是并不多,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容易吃亏,没有朋友。

 

第二种是,极度自我压抑的人

一个极度自我压抑的人,也是一个容易自我攻击的人,你的一点点攻击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很糟糕,进而产生强烈的自我攻击。别人开玩笑会理解为嘲笑,别人多看他几眼,他都会觉得别人是在议论他。这种人经常处于极度神经紧绷的状态,时刻都防御着外界的危险,活的小心翼翼。也是比较少的。

 

因此,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适当承受攻击性的能力,我们不用去担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反而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来讲讲第三个原则,社交中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冲突,而是解决问题。

害怕冲突的人,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只看到眼前的问题,而意识不到未来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危险。所以,相对于避免冲突,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在任何关系中,不管是工作关系,朋友关系,情侣关系,还是家庭关系。

 

我举个例子,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两个男的,一个是大家都公认好脾气的男人A,一个是大家公认的脾气不好的男人B。A结婚了,大家都感觉他老婆嫁对人了,人人都羡慕他老婆,她老婆自己也非常满意,因为A在婚前对他的老婆非常的包容。B也结婚了,结婚前一天B还因为喜宴的问题跟他老婆大吵了一架,身边人其实都看不好这段关系。

 

一年后,其中一个人离婚了,另一个人过得很幸福,大家可以猜一下,离婚的是A还是B,答案是A。什么脾气好的A反而离婚了,脾气不好的B反而过得很幸福?

 

其实,A确实脾气好,但是A很多时候是压抑自己的,为了避免冲突,经常采取的态度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久而久之自己就不愿意回家了,跟老婆的关系越来越差。而B呢,眼里不柔沙,有问题就会说出来,积极解决问题,一开始还吵到不行,后来慢慢就不吵了,问题越来越少,彼此过得很幸福,还经常到处去旅游,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A与B的结局之所以截然相反,其实是源自于在A心目中,只看到了眼前的冲突,而看不到未来可能会更糟糕的结果。所以,在可接受的冲突范围内,更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主,否则关系只会越来越糟糕。

 

好,那么我们可以为今天的这三个原则,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概括:

那就是,在生活中,只要与人相处,那么冲突就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不必要害怕冲突,因为适当的冲突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对于我们来说为了让关系更好,我们更应该以解决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这才会让关系更加和谐。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第一、人际交往中冲突不可避免

第二、每个人都有适当的承受冲突的能力,不用担心表达自己伤害别人

第三、社交中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冲突,而是解决问题

 

下节课,我们将跟大家讲讲,生活中我们看不到的隐形控制,让我们轻松摆脱这些控制。课程结束之前,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可以尝试在生活中对你身边的关系,说出一些你一直想说,但是又不敢说的话,看看结果是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D村夫

    讲的太实用了,熟人间起矛盾时,不反击他会得寸进尺,全力发击又当心关系恶化。听后明白了,要反击但要把握好尺度。

  • 听友237242364

    有知识点,但是不够干货

  • 普普通通的旭

    没人评论

  • 听友230194824

    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