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训练丨你那么在意别人的感觉,谁来在意你呢

心理学训练丨你那么在意别人的感觉,谁来在意你呢

00:00
12:05

今天我们来聊聊“在意别人看法”这个话题。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1、什么是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什么是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

2、如何把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转变为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

 

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只要是一个人,那么他就会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是我们的心理的防御机制决定的,用来保证我们获取关键有效的信息,好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只是在乎的程度不一样罢了。现实情况是,有些人能够做到正确的在乎别人的看法,而有些人却做不到,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直接把他们分为两种类型,简单的称为“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和“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

 

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特点来区别他们。这两个特点分别是,在乎的人不一样的区别和获取认同方式的区别。

 

先看看第一个,在乎人不一样的区别。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在乎大部分人的看法,他们既害怕别人的看法,又生怕错过别人的任何一个看法,在他们看来这些看法都会影响到自己。这类人很容易因为别人一个小小的评价就牵动情绪,甚至郁闷一整天。

 

前几天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一个问题留言,内容大概是,自己每次发朋友圈,总会忍不住一分钟刷34次,如果发现几分钟还没有人点赞评论就容易产生焦虑,如果超过半个小时没有点赞评论就会删掉这个动态,总会时不时的去翻看那些曾经点赞评论很多的动态,看完会让他感觉很满足。这位网友就典型的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而往往我们容易发现另外一种人群,他们发完朋友圈,就放下手机了,看到微信朋友圈有小红数字,也不会立马去看,只是有空看一下而已,就算看到有人评论,也不会所有人都回复。

 

而“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和“正确的在乎别人的看法”之所以有这个区别,这是因为前者需要用别人的认同来填补小时候留下的空缺,在他们潜意识里面,越多的回应就越能够证明自己是好的。后者只是把这部分当做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会给懂得自己或者自己在乎的人回应,而其他的人,则不会给予太多回应,因为不需要他们的认同。

 

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小结论,“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在乎大部分人的看法,而“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只在乎一部分人的看法。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区别,获取认同方式的区别

“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他们习惯为了讨好别人而努力,由于自我认同不足,所以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别人去认同自己,如果这个努力没有得到自己期待的回应,那么就会感到失落和受挫。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张图片,还附上三个字“祝安好”,因为好奇,我点开一看,原来是他给别人在水滴筹的捐款截图,截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他捐了200,而其他人都捐了10元,20元,最高一个是50元。这让我感觉不到他的爱心,反而感觉到一种刻意。

 

这点上“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做法则完全不同,他们有足够的自我认同,根本不需要为了获得认同而刻意的做出什么努力,而是花时间的做好自己好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他们没有期待着别人去认同自己,反而总是意外的得到别人的认同。

 

初一的时候,因为背好了元素周期表,在老师提问我的时候,非常流利的背了出来,老师在全班面前表扬了我,我只是觉得背元素周期表有意思,并没有期待老师同学认同我。这种无意之中的认同反而刺激了我对化学进一步的兴趣,让我觉得学习化学很开心,第一次的化学考试,居然考了99分,这促使我更加对化学感兴趣。

 

假设我因为对化学的感兴趣而花时间学习,我也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同,我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的失落和受挫,因为我并没有这部分的期待。可以说,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为了讨好别人而努力,而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努力讨好自己。

 

这就是这两种在乎别人看法的区别。

 

那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如何把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转变成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呢?

 

马云说,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也很难。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呢?因为尽管某些习惯并不是好习惯,但是它让我们感到稳定,稳定就意味着不变,不变就是一种安全和可控。如果我们要改变,必须让我们意识到新的习惯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东西,这个的过程不仅要发自内心的行动,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尽管我一年需要上超过100多节课,每节课都将近2个小时,但是我补充知识的方法都是缺啥补啥,从来没有刻意去看完一本书,这是我固有的习惯,当然我也承认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这种习惯不利于我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

 

直到上半年因为要开发《自我力》这个课程,我翻阅各种资料,只要我觉得这本书我有需要的,我就会坚持把它看完,并且尝试把整本书的思想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出来,而这个行为让我收获巨大,那种融会贯通的感觉是之前碎片式学习给不了我的。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类似方式来把错误的在乎别人的看法,改变成正确的在乎别人的看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错误的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获得认同的方式是讨好,对于他来说,越多人认同自己越好,所以他在乎绝大部分人的看法。而正确的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是发自内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得到真正的自我满足,而获得别人的认同则是意外之喜。

 

显然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旦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甜头,那么我们就愿意投入更多去行动,我们得到的就会越多,新的习惯就会取代旧的习惯。

 

接下来我给大家三个具体建议

第一、放弃固有的讨好行为

在建立新的行为模式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旧的行为模式,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从一天睡醒开始,用手机的便签功能记录你的行为。在人际相处中每做一件事,就记录一次。睡觉之前看看,哪些行为是有讨好倾向的。

 

判断方式很简单,哪些事情是发自内心想做的,并且不期待有什么回应的,不是讨好,相反,不是发自内心的,并且期待对方有回应的,就是讨好,当然,那些模棱(leng)两可无法判断的行为就先不管它了。

 

如果发现是讨好的行为,我们就慢慢减少它。比如,你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或者评论,那么你就记录下来,比如你给同事倒了一杯水,那么就记录下来,而如果你发现点评论特别需要对方回复,那么之后我们就不评论了,给别人倒水是希望别人觉得你很好,那么以后就别给别人倒水了。这样一周下来,你会发现你的讨好行为会越来越少。

 

第二、学会延迟满足,放下期待

要把错误的在乎别人的看法,变成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我们需要学会延迟满足,因为前者相对来说感觉更能够即时获得认同,而后者则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得到,甚至有时候根本听不到别人对你的认同,也有可能突然得到别人认同,有一种不确定性,也容易得到意外的惊喜。

 

比如,我自己意识到我很少花时间陪伴家人,就算是陪伴的时候也经常玩手机,我就开始改变,我开始尝试放下手机,在家的时候,尽量给家人更多的关注,做到这点并不简单,很长一段时间家人没有给我任何反馈,当然我也没有什么期待,直到有一天听到家人说,最近我发现你变了,变得更有责任心了,我才意识到我的改变让他们看到了。

 

第三、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行动

要建立新的获取认同的习惯,需要先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但是就算是简单的也得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就算通过行动没有获得认同,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失落感,如果来了,那就是惊喜了。这样我们更容易尝到甜头,激励我么进一步去行动。

 

比如,最近我发自内心的想去做点家务,至少能够让家人多休息一会儿,家人会不会因为我的行动给我认同,什么时候会给我认同,我不知道,也没有太多期待。

直到一个月之后,我老婆突然告诉我,我妈觉得你最近变得勤快了,我感觉像是收到生日礼物一样的惊喜。

 

不管我做什么事情,只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慢慢的秉承这种观念,那么我们内心的价值感会不断增加,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也会减少,甚至消失。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1、只要我们与人相处,就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同的是,在乎的程度不同罢了。

2、为了方便区分,我们把在乎别人看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一种是正确的在乎别人看法。他们的区别是前者在乎大部分人的看法,后者在乎少部分的看法,前者获取努力讨好别人,后者努力讨好自己。

3、改变错误的在乎别人看法我们有三个小建议

第一、放弃固有的讨好行为

第二、学会延迟满足,放下期待

第三、从最简单的事开始行动

 

下节课,我们会教大家,如何不为别人的感觉买单,从细节的相处上放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节课给大家一个小作业,记录自己一天在人际相处中做的事情,然后晚上好好看看那些行为是讨好,并尝试发自内心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又有价值的小事情。也可以把你的心得在音频下方留言,跟小伙伴们一起互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风花落颜色改

    利弊在于择己

  • 听友99410490

    …户!, 卜 \卜义!

    哈哈哈哈行吗 回复 @听友99410490: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