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过年】猜猜,宋朝“春晚”会有什么节目?

【宋人过年】猜猜,宋朝“春晚”会有什么节目?

00:00
11:09

宋朝节日篇

正片文稿

问:“敏涛姐,今年过年,打算到哪里玩?”
刘敏涛老师:“走累了,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呆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


问:“您最近不是在讲《宋朝小日子》吗?我很好奇,想问一下,宋朝时也有春节联欢晚会吗?”
刘敏涛老师:“哈,这个问题你问对人了。我正想跟朋友介绍宋朝的春晚。”

不太严格地说,宋朝是有“春晚”的。因为按照宋朝惯例,每年正月初一,朝廷要举行国宴,参与宴会的有皇帝、文武百官,以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等派来的“贺正旦使”。席间,照例有教坊艺人献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这一套在春节国宴上表演的文娱节目,我们不妨称为宋朝人的“春晚”。

宋朝的春节国宴,照例要喝九盏御酒,每喝一盏酒,欣赏一段文娱节目。第一盏酒与第二盏酒的节目,都是歌舞表演;第三盏酒表演的节目,是非常精彩的“百戏”,这时候,宴殿上要搭起几根戏竿,为什么要搭起戏竿呢?因为宋朝的“百戏”,是指上竿、跳索、倒立、踢瓶、筋斗等,都是在戏竿上表演的,类似于今天的杂技。


第四盏酒,是教坊艺人大合唱;第五盏酒,则是教坊小儿队献演的大型舞蹈,小儿队由200多名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年艺人组成,他们身着绯绿、紫青色花衫,手执花枝,分成四列进场。领头的四名紫衫少年手举贴金牌子,牌子上面写着要表演的舞蹈名称:“仙山来绛节,云海戏群鸿。”


小儿队跳舞完毕,退场,紧接着,教坊艺人上来演杂剧。宋朝的杂剧,是简短的滑稽表演,又叫“滑稽戏”,同今日的相声、小品差不多。宋朝艺人演滑稽戏,喜欢将时事编入戏中,专拿高官开涮。我们耳熟能详的宋代权臣,如王安石、蔡京、秦桧等人,都曾被杂剧艺人狠狠讽刺过。

为了让大家领略一下宋朝艺人大胆讥讽时事的风采,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宋徽宗时期内廷表演的一场滑稽戏——


先跟你介绍一下,接下来要登场的三名教坊艺人分别饰演儒生、道士与僧人,各自解说儒家、道家与佛家的基本教义。

儒生:“我一介儒生,平生所学,可以用五个字概括:仁义礼智信,这叫做‘五常’。”
道士:“我一介道士,平生所学,也可以用五个字概括:金木水火土,这叫做‘五行’。”


接着,轮到扮演僧人的艺人说话,只见他双掌合十,再缓缓开口说话:


僧人:“你们两人所学,都是老生常谈,不值得夸耀。”
儒生、道士:“大师,你平日所学,又是什么?”
僧人:“我平生所学,也可以用五个字概括:生老病死苦。”
儒生、道士:“你这不也是老生常谈。”
僧人:“你们不懂。这五个字涵义深奥得多,你若不服,可以问我。”
儒生:“好。我问你,什么是生?”
僧人:“生,是指学生。今天的学生幸福得很哪,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助学金,考试通过了,还能获得官职,前途无量。朝廷给书生的待遇,也太好了。”
儒生:“有点意思。那什么是老呢?”
僧人:“老,是指老人家。今天的老人家也很幸福啊,朝廷在各地都设立了福利养老院,让贫困老人免费养老。”
道人:“什么又是病?”
僧人:“病,是指病人。今天的病人也有福气啊,朝廷给他们设立了福利医院,免费施药、治病。”
道人:“什么又是死?”
僧人:“死,指死者。人皆有一死,有的人死无葬身之地,非常不幸,但朝廷修建了福利公墓,收葬贫穷的死者,他们也算有福气。”
儒生:“那什么是苦?”

听完这个问题,饰演僧人的艺人闭上眼睛,不回答了。扮演儒生与道人的艺人再三追问:


儒生、道人:“你说呀。什么又是苦,你倒说说看。”
僧人:“唉,只是老百姓受得无量苦,为了支付福利成本,承受了苛捐杂税。”

原来,教坊艺人演这出戏,是讥讽宋徽宗与宰相蔡京当时推行的“国家福利政策”,导致税负沉重,老百姓因此遭受“无量苦”。宋徽宗听后,也连连叹息,没有怪罪艺人。


不过,宋朝艺人在“春晚”上表演滑稽戏,还是要讲点分寸,不敢太过于戏谑,因为有外国的使者在场,不可有失体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外国使者在场,艺人的表演会很放肆。

滑稽戏是在喝第五盏酒时表演的。第六盏酒的节目,则是大宋“皇家足球队”的表演赛;第七盏酒,是教坊女童队献演,女童队由400余名“容艳过人”的妙龄少女组成,表演形式跟小儿队差不多;第八盏酒,是唱曲子;饮至第九盏酒时,大宋“皇家相扑手”上场表演相扑赛。

宋朝“春晚”不但有文娱表演,还有节目主持人,或者说,有报幕员。记得我读小学时,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会举行文娱汇演,各个节目登场表演前,总是有一个或一对打扮得很漂亮的报幕员出来报幕。我小时候特别羡慕那些能登台报幕的小朋友,心里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走上舞台。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原来宋朝也有文娱汇演,也有报幕员。


宋朝的报幕员,叫做“竹竿子”,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因为他们登场报幕时,总是手持一根“竹竿拂尘”,就是带叶子的竹枝。


“竹竿子”一般在第四个节目上演之前才登场。登场后,“竹竿子”要先致词,讲一些吉祥喜庆的祝福语。然后,用朗诵腔报幕:“东风送来了春天的旋律,舞者迎来了春天的阳光。我们饮酒迎春,我们载歌载舞。有请教坊艺人献演大合唱。”


说明一下:这段话我们翻译成了今天的“报幕体”。原话是文绉绉的“四六体”,我给大家念一下:“东风应律,南籥在庭。饯腊迎春,方庆三朝之会;登歌下管,愿闻九奏之和。上悦天颜,教坊合曲。”

“竹竿子”在台上念的致词、报幕词,叫做“教坊词”,通常由文笔美妙的翰林学士撰写,我们熟悉的苏东坡苏大学士,就写过好几套“教坊词”,比如元祐四年“春晚”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就是苏东坡写的,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1089蛇年紫宸殿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串词”。


第四盏酒、第五盏酒、第七盏酒表演的节目,都有“竹竿子”报幕。第九盏酒饮毕,相扑比赛表演结束,“竹竿子”还要登台作谢幕词:“难忘今宵,盛世的歌声我们同分享;难忘今宵,明日的乐章我们再谱写。让我们拜别陛下,尽欢归去。”


至此,宋朝的“春节联欢晚会”降下帷幕。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宋朝的“春晚”跟现在的春晚是不同的。现在的春晚有电视直播,所有人都可以收看,而宋朝“春晚”是在内廷表演的,观看的人只有皇帝、大臣与外国使者。


那么,宋朝有没有让大众观赏的联欢晚会呢?也有。不过,不叫“春晚”,而是“元宵联欢晚会”。


原来,按大宋习俗,元宵节放灯期间,东京皇城的宣德门广场上,会用竹木、彩帛搭建成巨大的灯山,一入夜,灯山万灯齐亮,将整个广场照得如同白昼。元宵二鼓时分,皇帝也会驾临宣德门,乘着小轿出来赏花灯,然后登上宣德门城楼,观赏“元宵联欢晚会”。宣德楼下早已搭好一个大露台,诸色艺人就在露台上表演文娱节目。老百姓则围着露台看演出,君主与万民同乐。

下一回,我们就来细说宋朝人的元宵节狂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玉色清浅

    宋朝小日子,真的很舒适惬意,穿越首选

    l3zl8objwq6gltks97qw 回复 @玉色清浅: 6

  • 1839032nqho

    如果没有战乱,宋朝发展的今天应该会很好吧!

  • emily100

    竟然羡慕主持人,难怪进了演艺圈回想我小时候,只觉得文艺汇演烦

  • 金鱼萧

    想知道几段BGM都是什么名字好好听

  • 嫚桐

    报幕时我笑喷了

  • 白心秋刀鱼罐头很赞

    刘敏涛老师模仿报幕员太好玩了

  • 潮起皖江之南

    高丽的“丽”字读第二声,包括浙江丽水。

    听友254360321 回复 @潮起皖江之南: 麗水人來報道了

  • 小可爱呵呵呵

    宋朝时的春晚简直跟现在的春晚一样了,就差个电视了

  • 恺爷来了

    四六体比翻译体好听

  • 乖乖兔兔乖乖

    宋朝真的这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