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乌托邦的愤怒(1965-1969)

17.4乌托邦的愤怒(1965-1969)

00:00
16:01


全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出版后,从学者到普通读者都对之赞誉有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4416zttf

    这本书不该叫《毛泽东传》,应该更名为《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较准确,同时还能避免误导。

    釣魚翁_z2 回复 @1894416zttf: 作者说的全都是客观事实

  • Jacky0723

    毛主席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珠峰似的人物,越远观越显得伟大! 念奴娇·毛泽东 日出东方,毛泽东,千古风流人物。 学贯中西,集大成,中华圣人润之。 革敝立新,摧枯拉朽,一呼而云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主席当年,十七离乡关,骨肉离亡。 百折不回,聚国魂,群敌灰飞烟灭。 盛世神游,吾辈仍需努力,以慰英灵。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主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回复 @Jacky0723: 我就说我们的听众综合素质真的高啊!

  • 隆世界

    作者有做过客观的素材梳理,相信他在写这本书时,已经放下了一切自己原有的任何观念,否则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勺子大师 回复 @隆世界: 比起其他大部分人的评论,我感觉你才是真正认真听书的那种

  • 龙泉毅

    毛泽东是一个人,而不是神。 坚信毛泽东是神的,就会认为这本书‘误导。’

    阳光_gmo 回复 @龙泉毅: 毛主席是人,是非凡的人,他做事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了救国救民。

  • 葛展

    这本书停下来,改变了我对伟人的认识,也改变了我的价值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回复 @葛展: 这么大启迪!除了点赞不能再做什么啦

  • 听友212735109

    这本书的作者,作为一个专业的学者已经尽全力的去做客观描写和记叙,让人敬佩。正因为他的主观上的客观,让我们更深一步的了解到毛主席及他的所思所想。但是。。。作者毕竟不是一个中国人,他所处的生长环境和先入为主的西方教育注定了他不可能完全公正的去看待,去理解,一个社会主义初期国家领导人的思想和意图,所以他的的客观中还是会带着自己的主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回复 @听友212735109: 感谢您的评论

  • 初四CHUSI

    作者真的很客观。

  • f0t176efdcb9czeyq2c5

    结合国情,正确的区分,耐心聆听!

  • 兴楚霸王

    公者千古,所有中国人都相信主席是为了广大劳苦人民而斗争的,路究竟该怎么走,没有他我们走的弯路会更多。

  • 听友210125474

    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没有历史观,是误导听众,差评

    ka青夏 回复 @听友210125474: 不知道你所说的作者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依据来自于哪里,起码我综合自己看过的各方当代的史料,结合中央档案室编著的《毛泽东传》来看,作者至此的论述虽然并不是完全正确,但也是相对客观的。 更大的可能性是戴有色眼镜的人是你本人,你只想听到你想听到的,只想验证你认知中的历史,一旦别人违背了这个“历史”,那便是别人的“原罪”,而不是你认知的狭隘。理由是你没有拿出任何论据就加以批判,这种批判在旁人看来更多只是你主观意识上的情感的宣泄,而不是客观的唯物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