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墨菲定律】彼得原理: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

66【墨菲定律】彼得原理: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

00:00
05:38

  第十二章

  彼得原理:把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彼得原理: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

  “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现象,最早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提出,指的是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所以,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提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在劳伦斯·彼得的研究资料中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汽车维修公司的学徒维修师杰克十分聪明好学,所以,他很快被聘为正式的机械师。这个岗位让杰克在机修方面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经过短时间的摸索,杰克很快就能判断并排除很多连老师傅都束手无策的汽车故障。于是,没过多久,杰克又被提升为该维修厂的领班。

  但是,在领班这个岗位上,杰克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在他的管理下,维修厂里总是堆着做不完的工作,而且车间里总是一团糟,交车时间也经常延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不管维修厂的业务多么繁忙,他都要亲自参与到维修工作中,且不干到完全满意绝不轻易罢手。而且,杰克似乎缺乏统筹能力,在他亲自维修汽车的时候,原本维修那辆车的人则站在一旁无所事事,因为杰克没有给他指派新的任务。

  杰克有个口头禅:“我们总得把事情做好嘛!”他对机械的热爱和对尽善尽美的要求在机械师这个岗位上确实让他大放异彩,可是,在管理岗位上,这优点却成了缺点——他只懂得维修技术,却不懂客户需求和管理艺术,对他的顾客和部属都不能应付得宜。也正因为如此,维修公司少了一个出色的机械师,多了一个无能的管理者。

  像这种从技术岗到管理岗的提拔,在很多组织中极为常见。因为大多数公司总是把工资、奖金、头衔、擢升跟员工的表现和职业阶层挂钩,所处的阶层越高,待遇就越好。这种简单粗暴的激励模式,却让公司陷入了“彼得原理”的陷阱中,对组织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除此之外,“彼得原理”还揭示了一个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冗员。对于这个现象,英国社会理论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这是由于组织中的高级主管采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故意使组织效率降低,借以提升自己的权势。这种观点因此也被称作“爬升金字塔”,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主流观点用于解释企业冗员现象。

  但是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理由。他认为,冗员现象背后的层级主管都是发自内心地追求高效率的,只是因为大多数主管都必然会升到一个他们无法胜任的阶层,由于这些人无法掌控当前所管辖的领域,于是,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而员工的增加或许可以使效率暂时地得以提高,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也将因晋升而到达其所不胜任的阶层。于是,唯一可以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从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因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多次强调企业的精兵简政有多么重要,在他的著作《管理新领域:明天的决策取决于今天》中,德鲁克说道:“除非内部一致要求补充人才,否则,就直接去掉这个职位。”他认为,组织结构要想避免臃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人员的数量。

  而根据“彼得原理”,减少人员的最佳方法,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出他的最大价值。

  比尔·盖茨曾说过:“如果把我们顶尖的二十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

  比尔·盖茨相信,一家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所拥有的顶尖人才。把顶尖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他们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能抵得过一百个庸才;但若是把顶尖人才放错了位置,尤其是因为不合理的晋升制度把他们晋升到无法胜任的管理岗位上,那么,按劳伦斯·彼得的说法,每一个顶尖人才都不得不雇用一百个庸才来完成本来由他一人就能完成的工作——这是何等的得不偿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XIXIU9491

    没错,有道理

    文通有声 回复 @XIXIU9491:

  • ubm2ws6qfm88mv6ikean

    感觉很有用

    文通有声 回复 @ubm2ws6qfm88mv6ikean:

  • 蓝色等风人

    感觉会员充的值了

  • 好在当下

    与因材施教的道理是相通的!

    文通有声 回复 @好在当下: 融会贯通了

  • 郅滢郅彧

  • 独自前行_k9

    主播,75是全集了吗?

    文通有声 回复 @独自前行_k9: 书籍全文共计75集哦

  • 听友212376986

  • 蕭蕭188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