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后汉书(三十一) -佛教的传入和首现正史的故事

257、后汉书(三十一) -佛教的传入和首现正史的故事

00:00
10:05

                                       后汉书(三十一)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十月壬辰日,发生日蚀,三公免冠自我检讨错误,明帝下命令说:“你们不要自己弹劾自己,灾异屡见,过咎在朕,朕忧恐不安,不知怎么办才好。难道是官员们反映情况时有所忌讳隐瞒,使得耳目闭塞,使得下面的事情不能畅达么?从前卫灵公无道,幸有忠臣匡辅才得以守住他的尊位,现在怎么样才能和穆阴阳,消去灾祸呢?刺史、太守要详察刑案,清理冤案,慰问抚恤鳏寡孤独者,勉力做好本职工作。”


        十一月,燕广告发楚王刘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谶纬及图书,存在谋逆行迹,汉明帝派人调查,主管官员参劾刘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自增减官秩,设置诸侯王公两千石,大逆不道,奏请皇帝诛杀刘英。刘英,乃许美人所生之子,与汉明帝虽然并非同母兄弟,但明帝仍念及亲情,不忍杀之,只是废去他的王位,撤销封国,将其迁移到泾县,而因此事被株连而死以及被流放的都达数千人。


       刘英作为光武帝的庶子,母亲许氏不怎么得宠,以至于刘英的封国在诸王之中都是最贫最小,若刘英的一生只是这样平淡渡过,最后来波谋反,然后失败被废,那么在历史的浪潮中不过就是一个翻了一朵小浪花的皇子,然而我们却一定要多给刘英一些戏份,因为刘英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必各位听众都知道,佛教最早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而在佛教的东传史中,有两个人作用非常大,一个是汉明帝刘庄,另一个便是这集的主角楚王刘英。


      刘英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楚王,封国就在汉高祖刘邦的汉室龙兴之地——今江苏徐州地区。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记载,刘英在建武十七年进爵为王,建武二十八年才赴国就任。年少时的刘英喜好结交游侠之士,迎纳众多宾客,到了晚年则嗜好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我们之前提到过,是以黄帝、老子的学说为主,又结合了神仙思想、祭祀方术混同在一起,成为汉代贵族间比较流行的学术思想。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集门客著《淮南子》,其中主要宣讲的便是黄老学说。


       不过当黄老学说发展刘英这里时,又有了新的进步,那便是与佛教扯到了一处。其实佛教传入中国那必然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因此在楚王刘英之前,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必然已经有不短的时日,但由于最初的信徒多为异域胡商或民间百姓,故而在《二十四史》这样的正史中一直没有出现佛教的影子。而就是这位楚王刘英在自己的封地为浮屠建祠,使得“浮屠”二字得以在《后汉书》出现。当然刘英所信奉的不是单纯的佛教,他喜好的主要还是黄老道学,因此,他建的祠中多半也还供着老子,但不管怎样,他能接受佛教,也为传播佛教奠定了思想基础。


         若我们说刘英是为佛教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汉明帝刘庄在佛教的东传史中可以说起到了更大的推广作用。


       永平八年,汉明帝想以宽大之心治理天下,于是诏令天下死罪之人都可用缣赎罪,楚王刘英不知道干过啥亏心事,自己派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送到国相处,对国相说:“我在藩国辅政,过恶很多,现在对陛下的大恩非常欢喜,奉送缣帛,以赎愆罪。”这楚王奉上缣帛赎罪,国相自然是要上报给汉明帝的,汉明帝于是下了一道诏书批示说:“楚王诵黄帝老子之微言,喜好佛教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将所交的缣帛退还,来帮助沙门近住之僧侣作一次盛馔”。这道下给刘英的诏书,汉明帝还颁示给了各诸侯国的中傅们。这道诏书被记录在后汉书中,而明帝似乎无意间提到的几十个字,在中国宗教史上引起轩然大波,成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起源的最早资料。汉明帝可能不曾想到自己在诏书中的顺手一提,开始了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的正史篇章,也通过正史使刘英成了诸侯国里第一个信佛的国王。


       当然汉明帝这封诏书也许并非无意,而是有意想要传播佛教也未可知,因为就在下诏的头一年,汉明帝曾夜宿南宫,梦到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故此,在第二年,他给刘英下达这样一份诏书就不奇怪了。


       而这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后来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他们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至此,白马寺成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而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在此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则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汉译佛典。不过因为汉明帝梦到佛祖以及派人取经,兴建白马寺的故事,并没有记载于正史当中,而是记载在汉传本的《四十二章经》中,因此,可以说佛教第一次出现在正史中还是得益于刘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二OoO哈

    佛教的迷信思想,就是由此广为传播

    岁月静好tj 回复 @二OoO哈:

  • 好了不可能

  • Mengshou

    我记得好像有史记载是,人家不愿意来,硬绑过来的

  • 好了不可能

    这汉明帝也太迷信了吧?就一个灾祸,他就当个是啥似的

  • 砚墨人

    😂😂

  • 听友193632105

    声音好听!点赞!

  • 听友227795561

  • 腿麻了拍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