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丨社交焦虑:两个方法,助力发展完美关系

day8丨社交焦虑:两个方法,助力发展完美关系

00:00
16:03

本课程为训练营形式,请加助教微信入群:LRjingzi



人生逆袭快,要靠圈子带。大家好,我是黄河清。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关于社交焦虑的内容,今天我来和你聊一聊在对话和社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误解。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见过自己难以理解的人呢,有可能你会觉得这个人性格古怪,行为方式也很诡异。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小赵最近就遇见了这么一个人,他新到一家公司工作,发现自己一个叫小刘的同事非常奇怪,他不怎么喜欢和大家说话,就算是部门团建,他也只是独自坐在一边,摆出一种“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们玩耍”的样子。而且小刘还总是戴着口罩,就连喝水的时候都只取下来半边,喝完水之后就马上又把口罩带回去了。小赵的办公桌就在小刘左手边,他一直很好奇小刘为什么要戴个口罩,所以很多次都想趁小刘喝水的时候看看他把口罩摘了会是什么样子。可是小刘好像特意防着他一样,每次喝水都只摘右半边口罩,小赵开始怀疑他戴口罩是不是就是因为嫌弃自己有什么奇怪的味道啊?再想想自己平时和小赵说话的时候也基本只聊工作,说起别的事情小赵的回答一般也就只有“嗯”、“哦”、“挺好的”……每句话绝不超过三个字,上个月万圣节大家约好了一起去live house,自己去叫小刘,他也扭扭捏捏地拒绝了,这绝对就是在刻意和自己保持距离!自己明明也是个精致的好青年,竟然要遭到同事如此的嫌弃,简直是没有天理!小赵觉得委屈透了,自己明明挺合群的一个人,大家都愿意和自己一起玩,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被人如此对待过。小赵心想,既然人家瞧不上自己,那自己也没必要对他好言好语了。可是后来和其他同事聊起来,小赵发现大家几乎都很喜欢小刘的样子,小赵就更觉得莫名其妙了,什么情况?原来那个怪胎才是人见人爱的小可爱,我就只是颗没人疼爱的小白菜吗?


有一回小赵实在是忍不住了,去找一个挺照顾自己的前辈抱怨,把自己在小刘那里遭受的所有迫害通通说了出来,本以为前辈能从此认清小刘的真实面目,没想到前辈竟然笑出了声。原来,在公司待得久一点的人都知道,小刘是个很内向的人,一跟别人说话就很紧张,所以基本不跟别人聊天,和组员讨论工作的时候也都是直入主题,从不多说一句话。大家知道他不喜欢说话,平时也就不怎么去打扰他,而且因为他条理特别清晰,跟他合作可以少很多麻烦,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至于戴口罩,是因为小刘有过敏性鼻炎,而且还挺严重的,所以很少把口罩摘下来,而喝水的时候,估计也只是因为右手比较方便所以才习惯摘右边。小赵完全误会人家了,还给自己加了这么多戏……

 

---------------------------交流间的误解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一般会在对话的时候对他人的意图有一些推测,这些推测一般都很难准确。   例如小赵去请小刘出去玩被拒绝,就猜测小刘是嫌弃自己。然而小刘只是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人多的场合而已。

而我们同时也会对他人的回复有所期待,例如你说了“我今天碰到个特别好玩儿的事儿”,接下来你肯定希望听到别人说“啥啊,来给我们讲讲?“。但是如果对方和你说”嗯“。那这个事情就变得很微妙了,到底他是想听你说呢还是不想听你说呢?


因为每个人自己独有的表达也就使得我们会对他人产生误解。我们认为的那个意思可能并不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如果我们认为,既然我不确定你到底想说啥,那我猜你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又能猜多准呢?例如小赵看见小刘不太喜欢同事间的社交活动,就认为他是看不起自己。小赵基于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做出了这个猜测,对于小赵自己来说这个推论是合理的,所以他就大胆地认为这个是事实。


但是,这个是小刘的意思嘛?除了小刘自己,没人能说了算。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彼此之间的猜测非常难以准确,而当我们的揣测并不准确的时候,误会、  误解也就产生了。

 

----------------------------解----------------------------

 

那么我们在日常对话中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解,促进相互理解呢?今天我们给大家三个小方法来让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消弭交流中的误解:


1. 接受差异,拒绝预设

2. 不懂就问,学会倾听

3. 复述对方,回应需求

 

 

首先,接受差异,拒绝预设


在和他人对话时,我们一般会对他人的反应有某些预期。一部分是社会公认的某些行为,例如打招呼啊握手啊等等公认的社交礼仪。另一部分是基于我们的个人经验做出的期待,例如小赵会推测小刘和自己一样是乐于参加团体活动的,但是小刘的做法违反了小赵的期待,那么小赵就会为这种违反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小赵是一个不知道内向性格特点的人,那么对于他来说合理的解释就是认为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那么自己这么做就是因为看不起对方,那么小刘也可能是这样。


然而这只是因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选择而产生的误会。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想要避免这样的误会,就要多认识不同的性格特点。


例如内向和外向的人,内向的人只是觉得社交并不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而是一种消耗,而外向的人则能从各种社交活动中获取能量。


又例如感觉型和知觉型的人,感觉型的人会更注重一个事件或者东西传递出来的感觉,但是可能没办法用道理讲述清楚。而知觉型的人则更喜欢用道理去把所有细节分析清楚再做判断。而这两种人如果没有认识到这是个人选择上的差异,一般就会互相认为对方迟钝或者没有脑子。从而产生误解。


再比如计划型和临场型的人,有的人比较喜欢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把所有的东西都计划好之后再开始动手,如果计划有问题或者不完美他们就可能不开始行动。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种人,更擅长临场反应,只对事情有初步计划就直接开始行动,靠临场反应取胜。而这两种人互相之间可能会认为对方太犹豫错过了机会,或者认为对方太武断不知计划。


讲到这里,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误会都是因为不知道有其他类型思考的人存在,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别人做出想法而产生的。我们预先假设了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所以根据对方的行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做出解释,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在与他人相处时,为了避免误会,我们要接受他人的差异,知道:哦,别人和我不一样。

 

第二,不懂就问,学会倾听

 

想要真正理解别人的意思,首先就要做到倾听。你可能觉得倾听是,听人说话就完了嘛,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但是请你仔细想想,你真的知道如何倾听吗?


请你停下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当你听完对方讲话,是否完整地接收了对方通过行为和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理解了对方的情绪和感受?是否清楚对方此刻的诉求?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说明你还不懂得正确倾听,你依然需要学习一些倾听的方法。


那么正确的倾听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仔细聆听与观察,完整地接收信息;

第二步:通过问询和思考理解对方的感受与诉求;

第三步:利用复述根据他人的需求做出回应。

先说第一步。


第一步的目的是完整地接收对方传递出来的信息,仔细地观察和聆听。那要观察和聆听什么呢?观察对方的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等非语言表达。仔细聆听对方的语言表述,比如对方使用的词汇,哪些是表达情绪和感受的,哪些是陈述性或事实类的,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非常专注。将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放在对方身上,这件事本身就能给对方莫大的安慰。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当对方感到自己被重视、被看到、被尊重的时候,更容易放松和平静,也更容易信任对方。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用接纳代替评判、比较、指责,不要随意地给出解决方案,更不要以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筛选信息。只要如实地掌握对方传递的所有信息。


相信同学们对这样的话一定很熟悉:“你这算惨吗?我还经历过比你更惨的呢,巴拉巴拉。”“我跟你说啊,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应该这么去做。”“我觉得你应该做这样的人,你那样不好,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说得对,我觉得你没错,都是他们的错。”这些都不是很好的倾听方式,希望同学们在平时交流的过程中多多注意。


所以这第一步,你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特别简单,就是在你有想开口告诉对方怎么做的时候,当你有张口说话的冲动的时候,忍住,把你的焦躁留给自己,当你有焦躁、愤怒或迫不及待想要开口的欲望时,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内心都发生什么?

 

倾听之后,你要将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不断地思考三件事:事情本身是怎么样的,对方的感受和认识是怎么样的以及对方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当你想明白这三点,你的倾听也就完成了,你就可以达成第二步的目标了。

 

第三,复述对方,回应需求

 

最后一步,对他人的需求做出回应。如果前两步做得到位,最后一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你会自然而然地给予对方想要的回应。如果一开始你对自己的理解不太确定,可以通过复述对方的表达、描述对方的状态、询问对方的需求等方式确定自己的回应方式。


给你举个例子。情绪性复述通常是:“我能看得出你因为某事很生气,心情很沮丧。”或者,“看起来你对于某件事很难过。”描述性回复一般是:“刚开始你觉得这件事谁都没错,现在我感到你觉得你自己有责任。之前,你不觉得应该责备谁,现在我觉得你认为自己要这件事负责。”询问对方的需求一般是:“你需要我给你建议吗?”或者“你想一起干点什么吗?”尽量避免直接询问对方“你希望我做什么?”


总之,你要在回应之前明确三件事:你是否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你是否理解对方的感受和认识;你是否了解对方的需求。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代替对方的需求,盲目地替对方下判断,给予对方回应。

  

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今天我们讲到了在对话中避免误会的方式,通过理解差异,学会倾听,复述澄清的办法让两个人尽可能的做到没有信息差,以避免误会。希望今天的课程能帮到你,我是黄河清,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undefinedxxx

    没有7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