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这封信是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曾国藩自安徽安庆官署写给南京前线的九弟曾国荃的。此时曾国荃所部清军刚刚与天京城外的太平军大战一场,攻下了太平军在天京城外的不少营垒,但南京城何时能够拿下还是未知数。曾国藩做好了在南京城外打持久战的准备,如何才能在南京城外站稳脚跟?洋人制造的武器装备能否起到克敌制胜的作用?这是曾国藩在这封信中着重谈到的问题。信中提到的长龙船是湘军水师装备的大型炮船,船上悬挂有十余丈的长龙旗,故称“长龙船”。
沅弟左右:
初五日告捷,连破敌军十三座营垒,从此我军防守的形势应该可以稳固了,这个消息让我倍感欣慰。减少营盘的提议,我非常赞同,既然不能合围城中的“贼寇”,只是为了保存自身,自然收敛气息、缩小战线的做法更加妥当。何必把多占据几里地当做一件美事呢,现在减少营盘,少几个敌军攻击的目标,每天可以少用几千斤火药,每天夜里也能少几百个人在外巡逻,如此就是好事。收敛气息,缩紧局面,但凡于坚城之下用兵时,都是对的,不仅只是这次这样。
我军所需的洋枪、火药、铜制的帽子等物资,这几天就会派专门的长龙船押解过去,然而打仗获胜的关键却不在这些武器装备,而在于人。鲍春霆所部并没有什么洋枪、火药,然而也能屡屡抵挡住敌人的大军。前年十月、去年六月他也曾跟李秀成部交火,没有听说他因为没有洋人的军火而导致失败。和春、张国梁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时,拥有洋人的军械应该是最多的。然而这些武器并不能阻止他们在咸丰十年三月的大败。弟弟如果专门在武器装备上花费心思,那么军队中的风气趋向于此,恐怕部下的将士们,人人都会形成向外取巧的习惯,不再踏踏实实的提高自身,或许还会走上和大人、张大人的那条失败的道路而不自知,这个问题不能不深思啊!不能不猛然醒悟啊!真正的美女不会太在意珠宝的装饰,真正的书法家不会太在意笔墨的好坏,真正骁勇善战的将领,难道一定要有洋人的枪炮弹药才能打仗吗?听说鲍春霆所部管理军营事务的冯标说,他们部队已经把患病的人安置在城内,把精壮、健康的人安扎在城外,这也是一个办法。弟弟那里或许可以模仿着这样做。把患病的、受伤的士兵都送到江北,让他们在西梁、漕运镇等地休养,专门把那些健康、精壮的人留在营内,将东头太远的营盘撤掉,士兵撤回中路、西路,再将伤病太多的各营缩小合并,认真的将部队审阅一番,看看确实精壮的士兵能有多少人,等到王可升、程学启两部到齐之后,再离开战壕与敌人大战一场。眼下如果不缩减营盘、缩小战线、养精蓄锐的话,恐怕长期疲惫,也难以再离开战壕与敌作战了。
穆海航在无为州,我已经写信命令他将冲抵军饷的银子、粮食一并收齐,听说百姓对此非常的开心。弟弟托我筹办的两个月的粮饷,肯定能弄到。筹集齐备之后,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解读 在这封家信中,曾国藩指出,如果想拿下南京,在南京城外站稳脚跟,守得住是第一步。要想守得住,就要缩短战线,减少营垒,把老弱病残遣送回后方,只留精锐,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嵌在南京城外,等待援军到来,再展开进一步的行动,这一点曾国藩与曾国荃看法一致。但他并不认为弟弟看重洋人的武器装备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认为洋人武器装备并不能起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作用,士兵本身的素质才是成败的关键。一味的依靠精良的武器装备,往往会使士兵们不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可能适得其反。正像真正的美女不会太在意珠宝的装饰,真正的书法家不会太在意笔墨的好坏,真正骁勇善战的将领,也不该太过在意武器装备的精良与否。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这是曾国藩在这封家信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了解四渡赤水和毛主席带领党建国,就会明白曾国藩对于武器的看法,不能拿当时的武器对比现在
不以为然,用石斧能和铁刀打吗?步兵能和加了马的力量和速度的骑兵打吗?武器是人的能力的延伸,当然首先是你要有发挥出武器效力的能力和利用武器长处的智慧,人与武器两者在战场上应该是相得宜章,相互关联的整体,一味的强调人的作用还是有失偏颇。
知道清朝怎么被欺负的这样惨了
太保守了
感恩主播分享
新武器装备的威力可能没有那么厉害,特意提到之前有过失败的教训。
还真的很重要
前以色列对叙利亚战斗力空中对打,0比50。你说武器重不重要?
金佬哥 回复 @听友231455835: 那不是要看什么年代吗,指出的是当下年代并不是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