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课第二课时】王蒙:青春与文学2

【青春文学课第二课时】王蒙:青春与文学2

00:00
16:23


王蒙:好,现在我们讲第二讲。

第三个话题在文学中的青春与革命。我常常说,对于青年人来说有两件事最能够打动他的心,第一件事是爱情,第二件事就是改革。那么尤其是中国,二十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事件,就是中国的人民大革命。在文学里到处都表现了这种革命的浪潮,当然在其它国家的文学里边也有类似的表现,首先我们会想到巴金的《家》《春》《秋》。在巴金的《家》《春》《秋》里边,他批评了,鞭挞了中国的旧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婚姻、爱情上的那种专制主义,那种蛮不讲理,那种对青春的压迫与扼杀,这本身就是一个革命的元素在那点燃。在巴金的这些书里头呢还有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就是巴金老提到一部外国的戏剧作品叫《夜未央》。 


它是波兰的一个剧作家廖·抗夫的作品,因为想当初波兰和俄罗斯中间产生过许多矛盾,也产生过多次战争。他是写波兰的一个青年要刺杀俄罗斯的一个军阀,那个俄罗斯的军阀是要来占领波兰来了,但是这个波兰的年轻人来刺杀他,他要和那个将军同归于尽。问题在于是由他的恋人,也同样参加革命了的这个女郎给他发信号,然后这个波兰青年就冲过去拉响身上的炸弹。这个《夜未央》写得很浪漫,那种浪漫主义的、实际也是无政府主义的那种革命的热情,在巴金的小说里屡屡出现,他屡次写到例如高觉民与琴,就是他的夫人,两个人去外边看了话剧《夜未央》,这正好和那个窝窝囊囊的那个所谓大少爷高觉新是一个对比,跟他们家里的那个老爷子那个讨人嫌的、代表封建主义刽子手的坏人也是一个对比,所以我们从巴金的小说里头我们就会想到,虽然当时巴金的脑子里头并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想法,也没有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想法,但是他仍然在他的作品中梦想着一场铁与血的革命,一场彻底的革命,一场表现出青年人的献身和活力的革命。


除了波兰话剧《夜未央》和巴金的《家》《春》《秋》以外,我们提到青春,不能不提到杨沫的《青春之歌》。《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林道静,她由于抗婚,由于不接受封建家长给她定的婚姻,她跑了出来,甚至于她自杀,被一个知识分子营救,但是营救以后她和余先生在一块生活得并不幸福。因为余先生是一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他在这想让她做一个家庭的妇女,做一个贤妻良母,恰恰是林道静所不能接受的。而林道静参加了反抗国民党政府、反抗反动政权的这样的学生运动和一些斗争,而且被逮捕,在监狱里头碰到了共产党人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么她的这个生活的模式在中国来说,可以说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下面我一个话题是讲青春的写作。就是从创作来说有很多青年人也创造了记录,也创作了实绩,也给人很多的鼓舞,比如说王勃,王勃是带有神童性质的,说他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改正一些重要文章的错字,可以考证出一些经典书籍的错字来,五岁。那么王勃最有名的作品是《滕王阁序》,关于他的《滕王阁序》这个热闹了,历史上有十二岁说就是他十二岁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他那种对生活的修辞和命名达到了惊人的高度,譬如说在《滕王阁序》里边,他的最有名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彩霞慢慢地暗淡下去了,还有一个大鸟正在彩霞边上飞着,好像彩霞和它一块儿飞一样。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为什么共长天一色呢?因为水太干净了。天的颜色,水的颜色都变成了一样的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彭蠡是一个地名,是一个湖,有的说它就是后来的鄱阳湖,渔舟唱晚,渔船到了晚上了,快收工了,在那唱着歌,或者是吹着笛子在鄱阳湖的湖滨,写得又虚又实又美,在他的心目中有一个真善美的文学世界。


外国的这种低龄写作、少年写作、青春写作的事例也非常多,譬如说当年苏联最红的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肖洛霍夫十六岁开始写的《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最惊人的描写是什么?到现在我说起来我全身、我神经都跟着起变化,他写他的情人,男主人公格里高利、女主人公阿克西妮娅。格里高利一会又是革命军红军,一会又被俘虏又投了白军,他最后要决心离开白军要投奔红军,他带着他的情人阿克西妮娅逃跑,这时候白军的所谓神枪手拿起枪来就瞄准了,铛的一枪,阿克西妮娅就死在他的怀里了,他抱住了阿克西妮娅,可是阿克西妮娅这枪已经打到要害,血流满身,也流到他的身上,这时候他抬起头来,他忽然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太阳,这个描写太神奇了。可是我告诉各位,一点都不神奇,我也有过特别精神受刺激的时候,当时是能看见,太黑不可能,但是深褐色的太阳我看到过,所以我觉得肖洛霍夫这是真正的天才。


中国的当代也有神童作家刘绍棠,生于一九三六年。一九四九年十月他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他十三岁的时候写的,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所以年轻人要拿起笔来要写作,年轻、生活经验上可能欠缺,但是那种精气神上、那种敏锐上、那种多情上,他有许多对文学有利的条件,而且你如果愿意投身于写作你应该永远保持青春的心态。


最后一个话题我要说文学提升了人的生活的水准提升了思维、智慧、感受力与想象力。简单地说是提升了人的全面精神素质与精神能力,文学使生活更青春、更鲜活、更理想、更智慧,也更强烈。现在比较起来,文学受众的面表面上看似乎是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呢?现在一个是新媒体网络、一个多媒体、视听艺术的发达,但是文学书是不可替代的,原因恰恰在于文学是用语言和文字来作为艺术的手段的。它不直观,它没有绘画直观、没有音乐直观、没有戏剧直观、没有建筑直观,但是语言是思维的符号,孟子当年就说了,说是耳朵的作用是听眼睛的作用是看,但是他的内心是用来思维的,思维是可以判断是非的。你光看、光听,你无助于你判断是非,你只有经过了头脑,经过了思维,你才有了价值的判断,你才有了是非的判断,你才有了美丑的判断,审美的判断,所以文学是思维的艺术,文学才能够全面地提高我们的精神素质与精神的能力。


说到最后了,我又想起了一个经验,我曾经在开封清明上河园,就是按照《清明上河图》在那修建的一个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每天晚上有歌舞演出,它的全部的歌曲,都唱的是宋朝的诗词,它的第一个歌唱的就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毕竟春节已经过了都正月十五了,开始有点春天的消息了,树上也好、杆子上也好到处都挂着灯,一到夜晚就像花在树上开着一样。更吹落,星如雨,天上的星星都落在地上了,像雨点儿一样的落在了地上,这辛弃疾是一个爱国的大词人,但是他对开封的上元佳节居然有这样的描写,这样的歌颂,太感动人了,要知道北宋时期开封是全世界最繁华、最美妙的地方之一,所以我每一次看到这个的时候我非常地感动,我说实话我一听它唱的是这个,然后那幻灯片上打出来的是这样的词我眼泪都出来了,我曾经在《人民政协报》上写过一篇小文章,写我在清明上河园,在开封听到《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作词的这首词的歌唱,我说,哪怕仅仅是为了欣赏这首词,我要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做中国人。


还有一次这是一九九三年很多年前了,在美国纽约我做一个讲话,讲完了以后有一个美国人就问我,说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国呢?不管走到哪儿,只要是一碰到中国人,他们提起中国来他就那么挂牵、那么关注,这是原因在什么地方?我当时就尽量用一种比较轻松的答法,我说第一,因为中国人喜欢吃中餐,他们有中国腹,就是肚子,有一个中国肚子;第二,中国人都喜欢中国的诗词,他们有中国心,所以中国人的爱国是心腹之爱、是心腹之恋,中国的文学表达的是中国的心腹、中国的灵魂,表达的是历史的光辉、时代的际遇,我们不可能离开文学,画画也好、唱歌也好,做别的事儿也好,让我们共同爱文学,拿起笔来写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吧。


好,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8560mase

    王老师讲得太好了

  • 听友111262654

    棒棒哒

  • 1993185xwfu

    文学让生活充满意义

  • 迎风斗雪

    讲的令人动容

  • 姓名刘天河

    因为相信,我看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用一千个字凝炼表达,像我们传统的千字文一样,每句四个字,有总体韵脚,我现在只凑了开头几句: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令行禁止,权威纲常。 如果有缘,希望王蒙老师能给予指导。深谢!

  • 听友216234827

    没有看过王老的作品,以后要多读书

  • 枫叶_svr

    文学能把感情舒发,刻骨铭心的入我灵魂摆渡吧! 别想随便文学抛弃了,

  • 雨阳123

  • 王媛_x6

    老爷爷,宝刀不老

    我是你男哥 回复 @王媛_x6: u

  • 月照南洋

    王老师讲演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