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篇|第三章:量子力学(下):哥本哈根诠释】01 哥本哈根诠释

【极小篇|第三章:量子力学(下):哥本哈根诠释】01 哥本哈根诠释

00:00
11:22

粉丝福利 

学习课程有问题?没关系

每周四晚上20:13,严伯钧老师在喜马拉雅直播间为你在线答疑。


严伯钧的六极物理交流群来啦,跟着严老师一起了解物理界新动向,第一时间get严老师的活动消息,还有不定期的社群活动福利哦。

 

入群方式

微信添加yan_bojun,并回复:六极物理,我们将会邀请你入群。

 

欢迎每一位在听《严伯钧的六极物理课》的你的到来。


 

温馨提示 

六极物理课的更新时间是每周四19:05

课程直播答疑时间紧随其后,每周四20:13


 

严老师讲义 

上一章我们讨论到,在微观世界如果用概率的语言描述系统的状态,只要有薛定谔方程,原则上就能将其描述清楚只要了解原子中的电子会以什么概率出现在什么位置就足够了。

 

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除了测量它的位置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物理量可以测量,比如速度、能量自旋等各种复杂的物理性质。既然微观粒子的位置无法精确预测,只能用概率波来表达,可以想象它的其它性质,如速度,也可能是无法精确预测的。速度的变化也可以对应于一个波函数,只是这个波函数的横坐标不是位置而是速度,纵坐标依然是概率。

 

目前量子系统的运动规律,只能用概率的方式来描述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玻尔以及他的学生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带头给出了关于如何理解量子系统这种特性的办法,这个办法叫哥本哈根诠释。哥本哈根诠释是对量子系统测量过程的物理学描述。玻尔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学术带头人,以他和海森堡为核心的学派叫哥本哈根学派。

 


3.1.1 系统可以同时处在不同状态


我们该如何理解量子系统的波函数表述呢?哥本哈根诠释的解答是: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同时处在不同的状态,这个状态叫叠加态。

 

如,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在原子核周围的不同地方如果真的去测量它的位置,你测量到是它其中的一个位置,至于具体哪个位置完全是随机的

 

如,准备一万个完全相同的量子系统量它们的状态,你可能得到一万个结果但可能某些结果出现的频率高一些,某些结果出现的频率低一些,这个频率的分布就是概率分布,也就是我们说的概率波。

 


3.1.2 测量即瞬间坍缩


可以这样理解哥本哈根诠释:一个原子的电子没有测量时,它同时处在无限个状态的叠加。但当测量时,你只能得到一个最终的状态。也就是它的波函数在测量前是分散的,但测量后立刻变为在一个位置是 100%,其他位置都是 0。这个电子的波函数在测量前后发生了瞬间的变化,从一个分散的函数变成了一个集中在一点的函数根据哥本哈根诠释,这个测量导致波函数骤变的过程叫做坍缩。

 

测量之后原本分散波函数,随机坍缩到了其中一个集中的波函数。坍缩的过程是完全随机、不可预测的,它没有从大变小的中间态,是不连续的,瞬间完成的一样。就像一根雪糕,没看它融化也没看有人吃了一口,就突然没了一截,是没有中间过程的,这就是哥本哈根诠释

 


坍缩的过程示意图

 


3.1.3 薛定谔的猫


哥本哈根诠释对于量子力学的描述,不仅从概念上难以理解,还从根本上挑战了大部分人的基本哲学观,就是因果关系。

 

你用相同的方法测量若干个处在同一状态的系统时,得到的结果是随机的,只是在概率分布上有一定的特点,这本质上否认了量子力学层面的因果律。

 

因果律的核心是一个结果必然对应一个原因。相同的测量方式下,得到不同的结果那就只能换一种方式来理解量子层面的因果律了概率分布唯一确定但具体的结果却不是唯一确定的。

 

这让当时大部分物理学家都难以接受,薛定谔就反对这个观点尽管已经给出了薛定谔方程,但他本人并不认同这种否定因果律的诠释。于是,薛定谔做了一个思维实验,用以说明哥本哈根诠释的无理,这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假定,有一只猫被放在一个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个装着毒药的瓶子,瓶子与一个处在叠加态的量子开关相连。现在关上盒子并规定打开盒子这个动作会量子开关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最终会给出量子开关到底是开还是关的结论如果,瓶子便释放毒药,猫就死了如果是关的,瓶子不会释放毒药,猫活着。

 

如果不打开盒子还要描述盒子中猫的状态,我们只能说这只猫是既死又活的,或者说是半死半活的。此处就与常识相违背了,现实中的猫要么是死的,要么是活的即便是修辞手法中说的“半死不活”的猫,也是活的猫。这个思维实验结果严重违反常识,因此可以说是对哥本哈根诠释的反讽

 

薛定谔通过薛定谔的猫这个思维实验,试图用一个与常识相违背的悖论来阐述哥本哈根诠释的不合理性但转念一想,我们之所以会有生活常识,本质上都是因为在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各种各样的感知,这种感知在物理学上本质就是测量

 

要判断一只猫的死活,你就必须用各种方式跟猫发生耦合一眼,或者听它的叫声哥本哈根诠释恰恰就揭示了在量子力学中,一切皆测量,不测量就存在描述。

 

我们只能用测量的结果,反向对事物进行描述当没有去测量猫时,我们说它处在半死半活的状态没有逻辑问题半死半活只与测量后的经验不符,但并没有违背测量前可能存在的状态。

 


3.1.4 什么是“真随机”


到这里,量子力学中的两大阵营已经出现了。

 

一个是以玻尔海森堡师徒俩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主张量子叠加态。他们主张的其实是量子系统的真随机性,也就是测量会得到什么结果,完全是不可预测随机的。

 

真随机和我们生活中普通随机不一样如,扔骰子每个面出现的概率都是 1/6,其实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无法在扔出的瞬间看到骰子的速度和角度如果有个高速摄像机,骰子扔出的瞬间就分析出它角度、速度和高度,完全可以计算并预测骰子最后得出的数字是多少。这里存在一个隐含的变量,也就是骰子被扔出时运动情况这个情况不明显,从肉眼上看像是随机的,因此是伪随机。哥本哈根诠释认为不存在这样变量,这个随机结果是真随机,真的无法预测。

 

另外一派以薛定谔和爱因斯坦为首他们认为,量子叠加态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实验手段理论不够先进。就像扔骰子一样,因果律其实是成立的之所以用概率波的形式描述量子力学,不过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隐变量是什么而已

 

两派观点在历史上针锋相对,僵持不下,都有各自的研究进展。接,我们先了解哥本哈根学派更深层次的理论,再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反击的。就目前的物理学研究来看结果似乎更偏向哥本哈根诠释这一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真随机这种量子力学背后的真随机原理是什么?答案就是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


下一节,我们对这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原理进行介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很优秀的人

    “测量”是什么意思?有装置探测到结果了,但是人还没有观测这个装置,算“测量”吗?

    严伯钧 回复 @很优秀的人: 不算,只是不确定性转移到了机器上。

  • 虚拟游戏中

    测量坍缩后电子有质量和能量,那坍缩前电子处于的叠加态有没有能量,应该也遵循能量守恒吧? 这个能量能不能计算? 这是不是要引出平行宇宙理论才能解释?

    严伯钧 回复 @虚拟游戏中: 可以啊 只是在这个能量下有可能的状态的叠加。

  • 虚拟游戏中

    未测量的电子处于叠加态,测量后坍缩成一点,那么电子就没有轨迹可谈了。 但是电子却又有速度,这个速度怎么来的,有速度怎么能没有轨迹呢?

    严伯钧 回复 @虚拟游戏中: 有速度的时候位置不确定,就没有轨迹了。轨迹必须同时确定位置和速度。

  • 红色的麦克斯韦妖

    之前在学狭义相对论的时候就有一个例子说的是枪射子弹被人看到的过程,这里就是因为因果律不能打破,一定是先扣动扳机再看到子弹飞出,所以光速不变,子弹不可能超光速。在那个时候似乎因果律就被视作铁律,违背它就是不对的。现在这一课也有违背因果律的现象,但是它依然有成立的可能性。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严伯钧 回复 @红色的麦克斯韦妖: 有人在第三节问了个类似的问题,我在直播间一块回答吧。

  • 红色的麦克斯韦妖

    我们知道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只适用于微观,只有到纳米级别量子力学才显出它的效果,到了宏观世界比如行星绕恒星运动就不会和电子一样随机。那有没有可能所谓的叠加态、波函数的坍缩也只能在微观尺度描述。到了宏观,比如去描述一只猫的生死,甚至有些用来描述我们未来的可能事件就破溃了呢?

    红色的麦克斯韦妖 回复 @红色的麦克斯韦妖: 而且我发现那个毒气的释放也是由量子开关控制的,也就是其实也是微观层面的不确定

  • 谢先生001

    一个电子测量前是一个波函数,测量使其坍塌,这个被测量过的电子还会不会演变变成一个波函数。

  • 爱听书的一鸣

    是否位置和速度按我们人类目前水平无法并行检测,就像三体问题一样?所以才有这个理解上的困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人类可以并行测算位置和速度才能真正理解哥本哈根诠释到底什么意思!叠加是并行,但这是反直觉的。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哪怕人类的生物特征也演化出了这种并行的本领,但人脑还没办法达到真正并行计算所需速度反应来理解为什么还有不受人脑控制就可以自行控制的生物机能,比如心脏脉搏和呼吸系统的独立性

    严伯钧 回复 @爱听书的一鸣: 这个问题很好,另外两位也有类似的问题,我在周四的直播间里回答。

  • 冯俊磊_ep

    波函数坍缩是超距作用吗

  • 一道洸

    严伯钓听他声音好像很自信

  • 美洲猞猁

    那可不可能只限于微观。就只是参考系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