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后汉书(二十二)——吕后神主牌位迁出高庙,刘秀修灵台逼死老臣

248、后汉书(二十二)——吕后神主牌位迁出高庙,刘秀修灵台逼死老臣

00:00
09:34

                               248、后汉书(二十二)


        中元元年(公元56年)十月十九日,刘秀派司空祭祀高庙,并说:“高皇帝与群臣相约,非刘氏子孙不得为王。吕太后残害赵幽王刘友、赵恭王刘恢、赵隐王刘如意,专任吕氏子为王。赖天地灵应,吕禄、吕产伏法受诛。天命不坠,朝廷转危为安。吕太后不宜配享高庙,同享至尊。薄太后母德仁慈,孝文皇帝贤明治国,子孙受福,国家命脉得以延续至今。应上薄太后号为高皇后,配食地祗。迁吕太后神主牌位至于茔域园寝,四时祭祀。”


        也就是在这一年,东汉开始建造明堂(即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这里举行)、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这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因此自然不是从东汉光武帝才开始德,传说始于远古黄帝时代,是专为祭祀昊天上帝而特地设立的,是否真的能追溯到这么久,现在不可考,但是营建明堂确实是历朝历代都要干的事。只不过夏朝叫“世室”,商朝叫“重屋”,到了周代才称“明堂”。


       而光武帝则是效仿周人修建了九室明堂, “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 现明堂遗址地表已无迹可寻,经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围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96米,四周有墙,墙外有壕沟。其主体建筑遗址是圆形夯筑台基,直径达60多米,夯土厚达2.5米。


        而辟雍作为天子学堂,四面环绕的圆形水沟,建筑便在其中心德土地之上,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明堂、辟雍,都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光武帝营建它们自然是没什么话说的。不过同年,他还下令营建一样了建筑,并且因为这个建筑的选址,还在朝廷上爆发了一场君臣间的争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呢?


         光武帝在下令修建明堂、辟雍的同时,也下令修建灵台,这灵台是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的建筑。本来吧,这灵台虽不同于明堂、辟雍这种历朝帝王都会修建的皇家礼制建筑,但也是很多帝王都会修造的。尽管古代所谓的观察天文星象,带着几分迷信的色彩,但是古代人因为科技的落后,多少都是有些相信那些玄而又玄的天命,故此光武帝要修建灵台,自然不会遭到臣子的反对,但是在灵台的选址上却出现了争议。


       光武帝在文武官员商议之时,问议郎给事中桓谭说:“朕欲以谶决之,何如?”所谓谶,就是预言未来事象的文字图录。刘秀早在起兵夺权和巩固政治的时候,就曾以他来笼络人心,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关于这一点不知道是否还有听众记得柚萝曾讲过,刘秀原本性格谨慎,之所以下定决心起兵,与李通的那一句谶言“刘氏复起,李氏为辅”有很大关系。因此虽然刘秀登上帝位后,种种的表现都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帝王,但却时常迷信谶记,多以它来决定疑难。


       而刘秀之所以询问桓谭,不仅因为桓谭是议郎给事中,也因为桓谭颇通天象。然而这位桓谭啊,虽然通天象,但可以说是位地地道道的天文学家,为什么我们在这里特别强调天文学家这个词呢?因为桓谭不同于古代那些迷信运势的观星术大家,而是一个反对灾异迷信的唯物主义者。


       各位听众都知道,一代雄主,秦皇汉武,都曾经幻想长生不老,很多方士也投其所好,宣称只要“寡欲养性”、“服不死之药”,就可以“长生不老”。桓谭则认为,人的生长老死和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一样,无可改易。而针对方士们宣称精神独立于形体之外,而且对形体起决定性作用,故人“养神保真”就可以长生不死的论断,桓谭更是论针锋相对,提出了自己的著名见解。桓谭道:“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气索而死,为火烛之俱尽矣。” 桓谭巧妙的用蜡烛和烛火比喻了精神和形体的关系,直言蜡烛点燃而有烛火,蜡烛烧尽,烛火就熄灭,就不可能凭空燃火。人老至死,就不可能再存在精神,故此他认为,明智之士不会相信长生不死的谎言,只有愚昧者才迷信之。


        故此这样的桓谭自然也是不会相信什么谶记的,他早在光武帝询问他之前,便曾递上《抑谶重赏疏》来劝谏光武帝。在奏疏中,桓谭说道:“儒家的传统,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孔子难言天道性命,子贡等人不得而闻,后世俗儒岂能通之!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他还指出,谶纬的预言“虽有时合”,然如同占卜一样只是一种偶然性,不足为信。


        当然光武帝自然是没有听进他的意见,故此,刘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接询问桓谭自己要以谶来选定灵台的地址,恐怕就不仅仅只是因为桓谭通天象,怕也带着几分刻意了。


        面对光武帝的巨大压力,桓谭沉默了很久,最后仍然无法作出违心之论,他说道:“臣不读谶。”意思是,我对谶不感兴趣,接着还当真大臣们的面批驳图谶的荒谬,直言极言谶之“非经”,不是正道而是迷信把戏。光武帝听后大怒,指责桓谭“非圣无法”,要将他处斩。桓谭只好叩头请罪,直至额头流血,光武帝才平息了怒气,但却罢了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议郎给事中的官职,并将其撵出京城,流放外地做六安郡丞,以示处罚。后来桓谭还是在流放路上抑郁而死,而光武帝最终不仅根据图谶来确定灵台的选址,还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书定为功令的必读书,至此,“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71523dzba

    内容好,播得好

    柚萝Youknow 回复 @1871523dzba: 谢谢,感谢您的评价和陪伴。柚萝会继续努力。

  • 好了不可能

  • 优雅_65

  • 13920025whb

    柚萝还可以。

  • 知白守黑10041

  • 腿麻了拍腿

    潇湘小元霸 回复 @腿麻了拍腿: 腰累了 休息会